本文節選自 牛桂玲 發表于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中的《學術期刊論文摘要研究的新視角》一文,版權歸原作者和編輯部所有,編稿時有改動。
作者簡介:牛桂玲(1966-),女,河南長垣人,鄭州大學外語學院副教授。
學術期刊論文摘要作為學術論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學術期刊進一步國際化、規范化的進程中越來越發揮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如何利用言簡意賅的摘要有效地促進學術信息的交流和傳播,已成為科研人員和期刊編輯研究的新課題。
作為學術論文的濃縮,摘要是一個步驟性、規約性很強的體裁,它的每一個語步或步驟都有自己獨立而完整的交際功能。體裁性要求學術期刊摘要應具有對應的體裁結構,即摘要的行文應視其體裁的交流目的而定位,該定位使得摘要具有一個被專家成員確認的區別于其他體裁的典型語言結構,即“圖式結構”,也叫摘要的語步修辭結構。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早在1976年就公布了一項至今仍然有效的國際標準——《文獻——出版物和文獻的摘要》,它對摘要體裁的定義和類型、目的和用途、要素和特點、位置和長度等作了詳細的說明。從此,國際上在摘要寫作和摘要編輯方面有了可以參照的標準。之后,我國在1986年也頒布了有關的國家標準,《文摘編寫規則》,對摘要的定義、類型、著錄、 詳簡度、要素和注意事項等作了明確的規定。無論是iso標準還是《文摘編寫規則》都規定:背景介紹、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五項為摘要的基本要素,斯韋爾斯將這些要素命名為語步。
斯韋爾斯和費克于2009年出版了關于摘要研究的專著《摘要與摘要寫作》,他們明確提出,摘要是一個修辭概念而不是語法概念,并闡明摘要五語步(引言、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的必要性。年斯韋爾斯和費克發表的《從語篇到任務:讓摘要研究發揮作用》一文又進一步豐富了摘要理論和實踐, 他們通過實證研究印證了摘要五語步的科學性和普遍性。他們指出,近年來,大量的研究對各種語言、各個學術領域摘要中所包括的“修辭語步”數目進行了考察,大部分學者認同摘要存在“潛在的五個語步”,并認為它們的分布基本遵從以下順序:背景、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具體見表1。
同樣,國際上應用最廣泛的學術寫作規范APA格式也對摘要寫作進行了規定。它指出,優質的實證性研究摘要應包含五項內容:1.存在的問題/目的/研究問題/核心內容;2.樣本大小/特征;3.研究方法;4.研究發現/結果;5.研究結論/意義/啟示。
斯韋爾斯和費克強調了摘要中前言或介紹的必要性,APA突出了方法中樣本大小和實驗對象的重要性。但有一點二者是一致的,即摘要語步的相對完整性。
摘要質量特別是語步的完整性與期刊論文刪選之間有顯著關系。那些在摘要中缺少了某種被APA列為摘要重要因素的論文被拒的概率是那些在摘要中囊括所有五項因素的論文的三倍。因為作者忽略了摘要中的某個語步細節會讓編輯或審稿人員認為作者在整篇文章中也很可能忽略相關的某些重要內容。此外,質量不高的摘要也會給讀者帶來閱讀困擾,因為除了論文題目,摘要是作者通過數據庫和搜索引擎能夠讀到的有關論文的唯一內容并是幫助讀者判斷論文價值的最關鍵因素。由此可見,摘要的完整性是判斷一篇摘要優劣的一個重要標準。
關于摘要語步的完整性,斯韋爾斯和費克認為,在很多情況下,尤其在有嚴格字數限制的情況下,并非五個語步都可以完全具備,但選擇使用哪些語步要根據情況仔細斟酌。在某種程度上,摘要已不再是文章的一面鏡子,而是將讀者注意力吸引到原文章所包含的最重要信息。在瀏覽或閱讀摘要時,讀者最關注的信息是研究者本人研究了什么,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實現該目的以及研究的發現和結論是什么,所以,這些語步都是不可或缺的。
事實上,如果在字數有嚴格規定的情況下,目前國際上通行的做法是: 將背景介紹語步作為可選項目,其它語步為必選,這與APA的規定基本一致。筆者將各子語料庫文本包含語步數及所占比例進行了分析,結果見表2.
由表2可知:
1.國際學術期刊英文摘要包含全部五個語步的摘要數目最多,百分比最高,分別是中國學術期刊中文摘要和中國學術期刊英文摘要的將近4倍和3倍,而國際學術期刊英文摘要的一語步比例和二語步比例相對最低。
2.國際期刊英文摘要語步相對較全,結構較完整,提供的信息更全面,更有索引價值,可讀性更強。 相反,中國學術期刊中文和英文摘要僅包括一個語步和兩個語步的摘要為數較多,五個語步俱全的摘要則很少,語步較為單一,提供的有價值信息量較少。
3.中國學術期刊中文和英文摘要與國際期刊英文摘要在各語步頻數方面差異最大的是目的語步, 各相差近32%和21%。
4.國內學術期刊論文中英文摘要對介紹研究目的重視不足,造成重要信息量欠缺,與國際期刊英文摘要相比,在語步完整性方面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尤其是目的語步相差更大,有待完善。
摘要語步分布的均衡性
中國期刊的語言與文學類和人文社科類摘要應減少介紹和結論語步的論述,適當增加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語步的比重,目的是突出研究的科學性,讓讀者可以一目了然地領會作者究竟在研究中做了什么,是如何實現其研究目的的,然后讀者就可以更容易做出判斷是否再閱讀全文。中國期刊的自然科學、理論科學和工程學方面的摘要,則需適當增加研究目的的介紹。
五大學科門類中,中國學術期刊的英文摘要與其中文摘要的語步特征皆呈現很大的趨同現象,一方面說明中國學術期刊英文摘要質量不高是直接受到源語中文摘要影響的;另一方面也要求翻譯人員在將中文摘要譯為英文摘要的過程中,除了關注中文摘要的內容之外,還應考慮摘要的結構特征和規則,將“摘要圖式結構”——摘要所應體現的要素(語步)內容,較完整地、均衡地展現出來,較好地實現摘要語步的完整性和語步分布的均衡性。
國內學術期刊中英文摘要的體裁特點從語言形式到研究內容主觀性都較強,缺乏一定的科學性,整體上有待提高。因此,作者在進行摘要寫作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保持摘要內容的完整性。摘要應區別于正文,簡明扼要、準確規范地敘述論文的核心內容并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和自明性。必須符合“擁有與論文同等量主要信息”的原則。語步(摘要的基本要素) 盡量齊全,尤其是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四語步更不可或缺。
2.提高語步分布的均衡性。改變以往摘要“重背景介紹,輕目的和方法”的習慣,保證語步的完整性,各語步的比重分配也要兼顧。
加強學術論文摘要的研究需要作者、編輯和研究人員共同努力,提高我國學術論文摘要的質量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任重道遠,需持久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