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滕州市洪緒鎮堅持問題導向,突出鎮域統籌,積極探索書記項目引領、產權改革助推、因村制宜培育“三位一體”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路子,實現村村有項目、集體有“活錢”。2017年,全鎮34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均超過6萬元,其中13個村超過100萬元,占38.2%。
項目引領,點亮集體經濟發展“光明燈塔”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村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一個村支部班子的整體素質高低、能力強弱,決定了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方向和速度。洪緒鎮把加強支部班子建設放在首位,堅持“書記抓、抓書記”,壓實責任,做到為發展讓路、為民謀福祉、為黨旗添彩。
選準班子“帶頭人”。實施村支部班子“優化提升”工程,按照一類班子抓鞏固、二類班子抓提升、三類班子抓轉化的思路,開展“兩學一做”百名干部進村入戶大調研活動,通過精準研判、分類定級、精準施策,從帶富能手、復退軍人中選齊配強3個村支部書記,轉化6個村薄弱班子,打造出6個基層黨建示范點。
種好黨建“責任田”。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黨委書記抓黨建突破項目”,出臺《關于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意見》,每季度召開一次專題黨委會,實施投資3400萬元的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投資2580萬元的土地整治、投資1256萬元的鄉村連片治理等項目,持續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聚焦發力。
用實督導“助推器”。實行村黨組織任期目標管理,要求村支部班子在每年年初確定至少一項集體經濟發展目標,作為“支部書記項目”,鎮黨委每季度召開一次現場觀摩交流會,年終評選“十佳支部書記項目”。
樹好考核“風向標”。將村黨組織任期目標管理完成情況與村黨組織分類定級、村干部待遇報酬、評先樹優相掛鉤,確保發展目標落地落實,調動起村級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2017年,全鎮34個行政村共制定、完成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目標47個。
產權改革,激活集體經濟發展“一池春水”
洪緒鎮抓住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和國家現代農業發展示范區“兩區”建設機遇,采取“一改三化”辦法,向改革要動力,破除阻礙集體經濟發展的藩籬,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接軌,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有效破解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
“一改”: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堅持政經分開、村社分開的方向,以明晰和保障村級集體資產的產權主體及其成員的利益為核心,按照清產核資、清人分類、配置股份、成立組織的程序,探索“資產保護型、資產擴股型和資產分紅型”三種類型的改革模式,積極開展“多權同確”登記,盤清集體資產、明晰產權歸屬。先后頒發集體土地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等證書2.8萬余份,實現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大轉變。
“三化”:公司化運營、股份化改造和多元化發展。按照現代企業制度,成立村集體資產經營公司或股份經濟合作社,完善股東代表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內部管理等法人治理機構,規范財務管理,制訂相關議事規則和管理制度,實行公司化運營。將農村集體資產“折股量化”,采取靜態管理模式,對配置到人的股份,實行一戶一證、一證一票、分戶不增、并戶不減、配置到人,固化股權關系。堅持“消滅‘空殼村’、扶持薄弱村、壯大富裕村”的原則,把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與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緊密結合,突出重點、整合資源,多方助力、市場導向,拓寬土地股份、物業經濟、混合經營等多元化發展路子,實現集體增實力、農民增收益、產業增效益。對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形成的固定資產,采取“量化到村(戶)但不分割到村(戶)”的辦法,確保村級集體資產保值增值,集體經濟收入持續穩定健康增長。目前,全鎮共成立了11家土地股份合作社、7家股份經濟合作社、5家物業管理公司、1家物流公司。
因村制宜,走集體經濟發展“康莊大道”
洪緒鎮結合村級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產業基礎,既尊重村級自主,又注重鎮域統籌,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因村制宜發展“四型”村級集體經濟。
資源開發型經濟。對現有的村集體資產資源“家底子”摸底造冊、統一論證,對閑置的村集體辦公用房、學校、廠房、倉庫、禮堂等不動產統一包裝,發展租賃經營;對閑置的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建設規劃要求,通過注入資金、農戶認股等方式,量力而行開發物業項目。洪緒村對老村委會土地進行社區開發,村集體實現收入600余萬元;團結村建設3837平方米的陶瓷批發市場,年實現租金收入35.9萬元。同時,對于一無閑置資源、二無區位優勢的村,由鎮政府統籌,整合村級閑散資金,采取村村聯合、異地置業的辦法,統一在鎮駐地和滕州市中心位置購置6500平方米的商鋪,統一運營、聯合發展,年實現租金收入140余萬元,村均增收5萬元。
產業帶動型經濟。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模式,引導轄區內的新東谷面粉、福康食品等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與11個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土地規模經營,開展馬鈴薯、毛芋等特色農產品種植和深加工,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拓展線上線下經營,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合作社年經營收入500余萬元,村集體分紅30余萬元。
服務創收型經濟。依托轄區民營企業聚集的優勢,引導81家民營企業成立“兩新組織”綜合黨委和商會,為村企合作、抱團服務牽線搭橋,由村集體為工礦企業提供運輸、銷售等服務增加收入。引導西侯莊村與泉上煤礦合作,成立物流公司,承攬煤炭外運業務,村集體年增收100余萬元;組織徐王莊等9個村以640萬元資金與山東中科藍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的同時,村集體年分紅41.6萬元,并且培訓20多個村民上崗就業。
鄉村旅游型經濟。借助滕州市10公里秀美荊河生態長廊綜合開發的機遇,投資1256萬元實施美麗鄉村連片治理,規劃發展金莊農場、郝洼民宿等集餐飲旅游、休閑觀光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年實現經營收入200余萬元,村集體年分紅10余萬元。
在探索“三位一體”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路子過程中,洪緒鎮總結出推動發展實際經驗。要把支部建設挺在前面。實踐證明,凡是班子健全、戰斗力強的村,集體經濟發展成效都要明顯好于班子軟弱渙散的村,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至關重要。要尊重村級實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既要因村制宜,根據村級資源稟賦、區位交通、傳統產業等優勢條件靈活選擇項目,又要鎮域統籌,對一些不具備獨立實施項目的村統一安排增收項目,實現“扶強扶弱帶中間”。要創新發展機制。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要探索多元化、績效化發展道路,發揮村集體資產、資金、資源“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撬動社會資本投入,形成發展合力。要注重發展共贏。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通過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現集體增實力、農民增收益、產業增效益的共贏局面。
(作者系山東省滕州市洪緒鎮黨委書記)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201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