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
日前,有市場傳聞稱國家有意對銅、鎳、鈷三個金屬進行收儲。國家收儲,意味著這些資源的重要性已經上升到戰略層面。這背后的動機和產業鏈的情況值得重點分析。
此前有消息稱比爾·蓋茨、杰夫·貝索斯等在內的億萬富翁正在格林蘭島開展一個超大規模的“尋寶”活動。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當地時間近日報道了最新情況和更多細節。這些億萬富翁投資了一家AI探礦公司Kobold Metals與英國礦業巨頭藍鴉礦業合作,正在格林蘭島尋找將成為世界最大、最重要的鎳和鈷礦床,以獲得驅動數億輛電動車的資源。
KoBold正在研發的技術或將礦物勘探效率提升20倍,被權威媒體評為世界上最有前途的100家私營人工智能公司之一。這家公司的投資者包括知名風投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和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等。后者由杰夫·貝佐斯(Jeff Bezos)、雷·達利歐(Ray Dalio)、邁克爾·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理查德·布蘭森(Richard Branson)和蓋茨(Gates)等知名億萬富翁資助。
藍鴉礦業是一家總部位于英國倫敦的資源勘探公司。據藍鴉公司網站介紹,旗下Disko-nuussuaq鎳鈷銅鉑礦項目區域位于格陵蘭島西海岸,擁有2776平方公里巖漿塊狀硫化物鎳銅鈷鉑資源,其礦藏特點與位于西伯利亞、全球最大的鎳/銅硫化礦諾里爾斯克(Norilsk- talnakh)極其類似。在已經獲得開采許可證的區域中,地質模型顯示其含有7%的鎳,3%銅和2%鉑。
為什么全球的頂級富豪要扎堆投資鎳鈷銅的勘探開采?礦業巨頭必和必拓間接給出了答案。日前,必和必拓集團鎳業務負責人判斷,基于新能源車動力電池趨勢,預計未來30年對鎳的需求將是前30年的200%至300%,必和必拓未來兩年將增加鎳礦勘探方面的支出,以滿足市場對鎳礦日益增長的需求。目前,必和必拓已經通過其Nickel West子公司,與特斯拉和豐田簽訂了鎳供應協議。
顯然,這是一場未來資源爭奪戰。
在“雙碳”的大方向下,減少石化能源使用,增加可再生能源以及新能源車的使用,必然會導致鎳鈷銅需求的增長。因此,鎳鈷銅可以看作是新能源汽車和儲能設備等能源革命的命脈所在。
鋰電池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無所不在。目前主流鋰離子電池主要使用鈷酸鋰、錳酸鋰、磷酸鐵鋰、鎳鈷錳三元材料和鎳鈷鋁三元材料等5種不同正極材料,其中鈷酸鋰主要應用于小型電池,終端為各種電子產品;錳酸鋰由于能量密度低,電解質相容性差、成本低,主要用于專用車;磷酸鐵鋰由于安全性能高、成本低廉等優勢適用于乘用車、商用車及儲能領域;三元電池能量密度高、續航能力強,多用于乘用車。動力電池正極主要采用磷酸鐵鋰與三元材料,兩者占裝機量的90%以上。
三元材料中,鈷的作用在于可以穩定材料的層狀結構,而且可以提高材料的循環和倍率性能,鎳的作用在于提高增加材料的體積能量密度,但鎳含量高也會導致鋰鎳混排,循環性能會變差。此外,電動車相比燃油車而言,有更多的銅消費場景,主要在于電池、變頻器、電動機等部件。所以,鎳鈷銅對于新能源車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并且需求會隨著新能源車滲透率提升而持續提升。
事實上,鈷主要伴生于鐵、鎳、銅等礦產中,且分布極不均勻。以目前探明的儲量看:全球鎳礦儲量9063萬噸(不含印尼低品位紅土型鎳礦),其中印尼(31.72%)、澳大利亞(13.96%)、俄羅斯(8.5%)鎳儲量最大,中國鎳儲量398萬噸,占全球4.39%;全球鈷礦儲量約668萬噸,儲量較多的國家有剛果(44.46%)、印尼(16.02%)、澳大利亞(9.73),中國鈷礦儲量13萬噸,占全球1.95%;全球銅資源主要分布于美洲地區,其中智利的儲量最大,約占全球銅礦儲量8.8億噸的22.73%,我國銅礦儲量約占全球的2.95%。
鎳在地殼中含量非常豐富,常被用于制造不銹鋼、合金結構鋼、電鍍、高鎳基合金和電池等領域。全球探明鎳儲量以硫化鎳礦與紅土鎳礦的形式存在。硫化鎳礦品質好,開采工藝成熟,此前一直是鎳資源的主要來源。但近20年無大型新硫化鎳礦被發現,已有硫化鎳礦保有量減少,開采難度加大,無法滿足快速擴張的鎳需求,因此全球市場傾向于加快對紅土鎳礦的開發利用。中國鎳礦表觀消費量中約85%源自從印尼、菲律賓、俄羅斯等國進口,對外依賴度較高。
信達證券認為,高鎳電池能量密度高,更符合政策引導的長續航方向,因此高鎳化是三元電池發展的長期趨勢。2016-2020年中國高鎳三元正極材料出貨量占比由11%提升至43%,復合增速40.61%,預計到2025年我國高鎳三元正極電池占比將達到82.63%。整體而言,預計25年全球鎳需求370萬噸,電池用鎳需求占比將提升到25年的24.2%。
東興證券此前研報判斷,鈷的核心需求項完成了從傳統領域(高溫/硬質合金)到鋰電池(消費電子/動力電池)的轉移。2012 年全球約60%的鈷用于高溫及硬質合金制造,到2020年鋰電池的用鈷量則占到總需求69%,其中消費電子48%,動力電池約21%。展望2022-23年,鈷總需求量預計增至17.7/20.1萬噸,同比增加12.1%/13.5%。其中,TWS、電子煙、無人機等新興3C消費電子市場持續快速擴容,將為鈷酸鋰電池帶來更多應用場景及邊際增量。消費電子領域 2022-2023 鈷需求量約為7.8/8.1 萬噸,同比+4.7%/+3.9%。動力電池領域2023年有望占比提升至31%,2022-2023年動力電池領域鈷需求量達到4.5/6.0萬噸,同比變動+56%/+31%,2025年前后實現對消費電子領域需求量的趕超。
銅跟制造業息息相關,作為制造大國,我國也是銅的主要消費國。東興證券認為,全球以銅為代表的產業鏈庫存重塑及新能源基建的持續實施,銅階段性的總消費或有 7.9%的增長,即2020-2023年全球累計銅消費或增至10195萬噸。
國海證券研報指出,根據國際銅研究小組資料(ICSG)資料,純電動車銅消費為83kg/輛,比傳統燃油車高出60kg/輛。而插電混動車銅消費為60kg/輛,比傳統燃油車高出37kg/輛。2021-2025年,全球電動車相比傳統燃油車帶來的額外銅消費分別為24.6、36.9、55.4、83.1和124.7萬噸。根據國際能源署(IEA)資料,光伏和陸上風電裝機單位耗銅分別為0.288萬噸/GW和0.29萬噸/GW。2021-2025年,全球光伏+風電裝機帶來的銅消費分別為68.1、87.9、102.2、114.0和126.2萬噸。
四、重點公司
鵬欣資源:公司堅持以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為核心業務,在全球范圍內布局銅、鈷、金等有色金屬、貴金屬和新能源產業相關礦種。公司以剛果(金)和南非作為公司礦產業務發展的基地,在繼續開發現有的世界級金礦和銅鈷礦資產的基礎上,公司未來仍將以銅、黃金、鈷等多種金屬資源開采作為重點。
金嶺礦業:公司主要產品包括鐵精粉、銅精粉。2021年生產銅精粉金屬量1113.99噸。
天奇股份:公司鋰電池循環板塊已具備年處理2萬噸廢舊鋰電池的產能規模,年產鈷錳鎳合計3500金噸,碳酸鋰2000噸。公司廢舊鋰電池綜合利用擴產技改項目正在建設中,該項目達產后,公司鋰電池循環板塊整體處理規模由年處理2萬噸廢舊鋰電池提升至年處理5萬噸,鈷錳鎳產能提升至年產12000金噸,碳酸鋰產能提升至年產5000噸。
格林美:中國廢棄資源綜合利用龍頭企業,2021鋰綜合回收率接近90%,鎳鈷的回收率超過98.5%。公司核心產品動力電池用三元前驅體材料出貨量及3C數碼電池用四氧化三鈷出貨量均居全球市場前三,超細鈷粉位居世界行業市場第一。印尼青美邦項目規劃產能5萬噸鎳,包括2萬金噸鎳中間品和3萬金噸硫酸鎳。預計2023年,印尼鎳資源供給可達2萬噸,加上回收的3萬噸,自給率可提高到50%,并在2027年實現100%完全自給。
盛屯礦業:公司在剛果金擁有3萬噸銅、0.35萬噸鈷產能,在建6萬噸銅、0.93萬噸鈷產能,國內科立鑫鈷鹽產能0.45萬噸,印尼高冰鎳3.4萬噸2020年投產,進入產能釋放期。
洛陽鉬業:全球第二大鈷鈮生產商、前五大鉬生產商、最大鎢生產商、全球領先銅生產商。鈷礦源自\剛果(金)KFM 項目。2022年-2024年,鈷產量預計為2.1萬噸、3.6萬噸和6.2萬噸助力,公司在2024年成為“全球第一大鈷生產商”。通過香港子公司持有印尼華越鎳鈷項目30%的股權,該項目設計6萬噸/年金屬鎳當量的濕法冶煉產能,規劃投資總額12.8億美元。2021年11月華越項目實現試生產,預計2022年底實現達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