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不到職業幸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教師的職業價值觀發生了改變
盡管每年的九月份,尊師重教的氛圍比較濃重,但是往往也會出現“教師年年有,九月來十月走”的現象。家長、孩子、社會似乎只有到了九月初才能想起對老師的尊重,然后逐漸淡化。當然,這里也不排除有極少數教師師德較差責任心較差,不能讓學生、家長滿意。
(二)教師的待遇和社會地位還不夠高
教師作為一種為國家和民族未來承載希望的陽光事業,原本應當是倍受重視,經濟待遇也應當處于社會中上層水平。然而。從教師的實際收入來看,絕大多數的教師目前的工資水平也僅僅能夠養家糊口,一旦需要買房或遇上其他事情就要背負沉重的債務。而且,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她們都不希望教師再去從事第二職業,包括搞有償家教。故而,從總體水平來看,教師的經濟待遇還比較低,也就決定了教師的社會地位高也高不到那里去。
(三)家長和社會對教師的理解還不夠深
由于教師被罩以“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光環,所以家長和社會對教師的要求也空前提高,特別是在當前獨生子女已經非常普遍的時代中,家長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得到呵護、得到更多的關心和照顧。所以稍有不如意,家長便氣勢洶洶到幼兒園興師問罪,教師稍有失誤,便覺得不可原諒。而事實上,教師也是一個普通的職業者,教師的工作也會在所難免的出現一些失誤,換了別人,大家都能理解,唯有在教師身上,家長不能接受。因此,客觀的說目前的家長對于教師在現行社會條件下的要求還是有些苛刻,這也讓現在的教師越來越難當。
(四)教師的自我心理調節能力不夠強
面對家長期望值較高,社會就業競爭壓力加劇等現實,教師的自我提高壓力也空前提高。特別是在一些知名的幼兒園工作,教師自我提高的標準也相對較高。在此過程中,教師的自我心理調適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有很多教師因缺乏這種意識或能力,導致身心疲憊,心理上出現很多問題。
(五)幼兒園對教師價值觀的引領教育力度不夠大
有人說,現代的社會是一個缺乏理想,甚至是恥談理想的時代,這種觀點是十分偏激的。有人認為賺點錢就是最現實的,雖說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能的。也許是受這一思想的影響,許多幼兒園在教師的理想教育、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方面也有些放松。有些人一邊上班一邊搞第二產業,而對于人生理想、人生價值不再去想。教師的職業價值在于教育者所承擔的社會責任、義務、使命以及實際的社會貢獻,是教師在社會系統和職業體系中享有的各種權利、待遇、地位以及自我發展和精神上的自由程度。教師要明確自己的職業價值觀,作好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