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自己,做到知“己”。
要研究自己在幼兒園保育工作,在幼兒教育工作中,在幼兒園家長工作中,在專業成長中的優勢、劣勢有哪些,我們不妨作如下這些思考。
(一)要研究自身總的知識結構
研究承做了學前教育專業知識之外,還有哪些知識領域是自已所了解的、熟悉的、愛好的和能對幼兒及其家長施加影響的。
(二)要研究自身的學前教育專業知識結構
在學前教育領域,哪些專業知識技能是自己所長,研究較深的,指導起來得心應手的,并已獲得成功的——實踐中努力將這些優勢發揚光大,做到極致,成為本市,本省理論視角獨特,做法特別,效果獨特。如此,我們便可在業內樹立自己的威信。
(三)要研究學前教育專業自身特長
這些特長如何在幼兒園保教工作及家長工作中得到發揮,這些特長可以是專業的、外顯的,例如幼兒教師在音樂,在舞蹈,在美術,在體操方面有很強的專業技能;也可以是專業的、內顯的:如幼兒教師在游戲理論,藝術教育理論方面有自己的獨特視角;還可以是非專業的、外顯的:諸如幼兒教師在電腦運用方面,在電腦維護方面;也可以是非專業的、內顯的:如擅長哲學思考……
(四)要研究自己不足的方面
幼兒教師作為一名專業工作者,要了解自己在專業理論,在專業技能方面在哪些不足;在幼兒園保育工作中,在幼兒園家長工作中還有哪些不足。還要去研究,這些知識能力的不足,能去哪里充電,什么時候可以去充電。
這些研究,利于充分挖掘自身的資源,施展個人的專業魅力,在幼兒園各項工作中揚長避短、揚長補短,從而更好地發展和發揮自己的專業潛能。
二、研究幼兒,做到知“彼”
重點是研究幼兒身心成長規律。我們提倡研究幼兒,不但提倡運用“學前教育學”“學前心理學”理論研究幼兒各階段的生理和身心的特征,研究幼兒的個性差異、興趣愛好、需要和知識經驗狀況,更要研究他們認知、行為、情感態度發展的規律。
我們應該形成的一些相關的觀點:
◎只有關照幼兒合理需要的教育方能取得預期的教育效果。
◎幼兒不是帶著空腦殼來幼兒園的,他來園之前,他們頭腦里已經裝有無數的經驗和成長故事。
◎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秘訣在于了解孩子原有知識經驗有哪些,并在此基礎上促進幼兒的發展。
◎知識,行為,情感態度的形成是有自身規律的,教育必須符合這些規律,方能促進幼兒的發展。
……
幼兒園教育要因材施教,就要從研究幼兒開始,了解幼兒原有經驗,能力基礎,態度基礎。
三、研究教育內容
在觀念方面,要著眼于幼兒,強調培養幼兒的綜合能力,重視幼兒在體驗中學習。
幼兒教師要研究各個教育活動之間、各個單元主題之間的知識點、能力點、情感態度點有哪些?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讓幼兒獲得綜合性經驗和整體性發展。
四、研究保教工作的方法
1.如何把握好,教與不教的關系?
2.如何把握好照顧與發展的關系?
3.如何提高保教工作的效率——自己不辛苦,孩子們又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4.如何處理好認知,行為,情感的關系?
五、研究幼兒園家長工作
幼兒園家長工作不僅關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長,還關乎幼兒教師能否體驗到職業生活的幸福感。
1.研究如何讓家長感受到你很愛他的孩子的策略與方法
2.研究如何讓家長感受到你在孩子教育方面很專業的策略與方法
愛,是家園良好關系的前提條件;專業,是贏得家長尊重的前提條件。
★★★★★★★★★★★★★
精彩回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