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軍此次出征出現了一系列瘟疫、斷糧的不利局面,赫連昌開始逮著魏軍干。(斤馬多疫死,士卒乏糧,乃深壘自固。遣丘堆督租于民間,士卒暴掠,不設儆備,夏主襲之,堆兵敗,以數百騎還城。夏主乘勝,日來城下鈔掠,不得芻牧,諸將患之)
在赫連昌的不斷襲擊下,魏軍憤然反擊,靠著突然出現的沙塵暴以及赫連昌坐騎的突然罷工,魏軍俘虜了這位夏國皇帝。(夏主自出陳前搏戰,軍士識其貌,爭赴之。會天大風揚塵,晝昏,夏主敗走;頡追之,夏主馬蹶而墜,遂擒之)
國運這東西挺氣人的。
都是一個劇本,擱拓跋燾那就是英雄少年的光榮正確,擱赫連昌這就是魯莽憤青的丟人現眼。
赫連昌五弟赫連定收其余眾數萬奔還平涼即皇帝位,隨后遣使向北魏請求和解。
拓跋燾命赫連定投降,隨后沒搭理他,正忙著對柔然施暴。
兩年后,430年九月,赫連定趁著劉義隆北伐的東風襲擊北魏,結果惹怒了拓跋燾,精神小伙親自來到平涼圍剿赫連定。
430年十一月,赫連定大敗重傷退保上邽,十二月,魏軍攻下平涼,徹底拿下隴東。
431年正月,赫連定為了遠離北魏于是突襲西秦,又派叔父赫連韋伐率一萬人攻打西秦國主乞伏暮末的南安城。
魏宋金童配玉女,夏秦瘸驢配破車。
此時南安城中鬧饑荒,人相食,西秦出現了大量逃亡,乞伏暮末窮途末路后出降。
赫連夏亡國之前居然還滅了個小國,多么的幽默。
431年六月,赫連定殺了乞伏暮末及西秦皇族五百人,隨后劫持西秦百姓十余萬從治城渡黃河,打算襲擊北涼。
結果半路被吐谷渾益州刺史慕容慕利延和寧州刺史慕容拾虔率三萬騎兵擊夏軍半渡,赫連定被擒,夏亡。
拿著赫連定當禮物,431年七月,吐谷渾出使北魏表示希望友好往來,赫連定被砍頭。
至此,北魏除了涼州和幽州之外,黃河以北已經完成了全部統一。
拓跋燾在俘虜赫連昌后之所以留了赫連定一口氣,是因為要去死磕北面的柔然。
429年,拓跋燾決定對連年騷擾的柔然開刀,治兵于南郊,祭天后開始調兵遣將。
隨后又是全世界都不同意,拓跋燾他保姆媽甚至專門出面命他打住,然后又是只有崔浩勸拓跋燾打丫的去。(內外群臣皆不欲行,保太后固止之;獨崔浩勸之)
同志們說不能打的原因在于劉義隆已經開始嚷嚷北伐了。
代人集團這些年沒有嘴皮子干的過崔浩的,于是推出了曾擔任赫連昌太史的張淵、徐辯出面勸阻。
一把年紀的張淵和徐辯說此時天象不吉,又擺出了自己年輕時勸阻苻堅南征的資歷,把拓跋燾給弄猶豫了。(今年己巳,三陰之歲,歲星襲月,太白在西方,不可舉兵。北伐必敗,雖克,不利于上?!庇秩撼脊操澓蜏Y等,云淵少時嘗諫苻不可南征,堅不從而敗。今天時人事都不和協,何可舉動!世祖意不決)
拓跋燾最終決定召開天下第一嘴斗會,放出了頂級工具人崔浩去和張淵等辯論。(乃召浩,令與淵等辯之)
崔浩先是在天文專業上給與了否定,具體專業術語就不提了,主要就是表示所謂的天象不利說的是別的國家,咱大魏大大的好,三年之內一定打禿柔然,張淵等被崔浩從天文專業性上擊敗了。
隨后張淵又表示柔然是荒蠻煙瘴之地的東西,他們那土地我們拿來也無法種糧食,百姓也無法驅使,滿世界溜達還不容易抓到,為啥要疲敝人馬去剿滅他們?(淵等慚而言曰:“蠕蠕,荒外無用之物,得其地不可耕而食,得其民不可臣而使,輕疾無常,難得而制,有何汲汲而苦勞士馬也?)
崔浩表示你要是說這個我就更不困了:“張淵、徐辯如果談論天文還是他們的專業,這種軍國大事他們知道個屁。
世人都信服張淵、徐辯深通天文,預知成敗,那我倒想問問,統萬城破之前是啥征兆?這老小子知道了不說就是不忠,不知道就是沒能力。(世人皆謂淵、辯通解數術,明決成敗。臣請試之,問其西國未滅之前有何亡徵。知而不言,是其不忠;若實不知,是其無術)
當時前領導赫連昌就坐在旁邊觀戰,張淵無言以對。(時赫連昌在座,淵等自以無先言,慚赧而不能對)
最佳辯手崔浩同志獲得了天下第一嘴斗會冠軍,拓跋燾高興總結:北伐已定,亡國之臣不能參與謀劃軍國大事這話確實在理??!(世祖大悅,謂公卿曰:吾意決矣。亡國之臣,不可與謀,信矣哉)
還是我的工具崔好使。
嘴斗會結束后,代人集團從劉宋即將北伐的角度攻擊崔浩。(既罷,公卿或尤浩曰:“今南寇方伺國隙,而舍之北伐;若蠕蠕遠遁,前無所獲,后有疆寇,將何以待之?)
崔浩再展神威:不對!
如今我們不先打禿柔然就沒辦法全力對付南方賊寇,南人聽說我們滅夏以后害怕還來不及,所以揚言北伐而已,等我們打禿柔然回來后南軍都不可能有動靜。
況且南人步兵,我軍騎兵,他能北來,我亦能南往;他步兵累都累死了,我們還沒感到疲勞,南北風俗迥異,南方水網縱橫,中原平坦一片,就算我們給他們河南地他們也守不了!
我為啥這么說?
因為當年以劉裕之雄杰,吞并關中后留其愛子輔以良將精兵數萬仍然守不住,更不要說劉義隆今日君臣跟他爹那時代根本沒法比!
咱們卻是主上英武,兵馬精強,他敢來就是土狗斗虎狼,何懼之有!柔然這些年恃其絕遠,認為咱們弄不死他,防備松懈已久,夏天散部眾逐水草,秋冬兵強馬壯后才集結隊伍南下搶劫,現在我們出其不意盛夏出擊,他們根本沒有抵抗之力!
短時的勞苦將換來北境永遠的安寧,這樣的時機絕對不可放棄,我一直擔心皇帝大人沒有決心,現在皇帝決心已定,你們為何還要阻攔!
寇謙之問崔浩說:“柔然果真可以拿下嗎?”(寇謙之謂浩曰:蠕蠕果可克乎?)
崔浩道:“必克!贏多贏少的問題,只怕諸將顧慮瞻前顧后不能乘勝深入收獲全功?!?strong>(浩曰:必克。但恐諸將瑣瑣,前后顧慮,不能乘勝深入,使不全舉耳)
這位寇謙之是崔浩道教的師父。
修仙的師父問徒弟未來,比較喜感。
寇謙之在嵩山修道,修的是張道陵的法術,自稱見過老子降臨人間,老子命令他繼承張道陵的法統做天師,授以辟谷輕身之術及《科戒》二十卷,命他重新清理整頓道教。(初,嵩山道士寇謙之,贊之弟也,修張道陵之術,自言嘗遇老子降,命謙之繼道陵為天師,授以辟谷輕身之術及《科戒》二十卷,使之清整道教)
后來,寇謙之據說又遇見了老子的玄孫神人李譜文,又傳了他《圖真經》六十余卷,命他輔佐北方太平真君也就是拓跋燾,又傳了他天宮靜輪之法,其中有幾篇還是出自李譜文的手筆。(又遇神人李譜文,云老子之玄孫也。授以《圖真經》六十余卷,使之輔佐北方太平真君;出天宮靜輪之法,其中數篇,李君之手筆也)
關于寇謙之的來歷咱們不做評價,史書咋說咱就咋翻譯,總之寇謙之把神書獻給了拓跋燾,朝野上下大比例覺得這是個騙子,唯獨崔浩把寇謙之當老師了,學他的法術并且上書給寇謙之背書。(謙之奉其書獻于魏主。朝野多未之信,崔浩獨師事之,從受其術,且上書贊明其事曰···)
具體不細說了,總之大意就是說別因為那幫沒文化的傻冤家而忽視上天的旨意!我好害怕呦!(豈可以世俗常慮而忽上靈之命!臣竊懼之)
總之拓跋燾最終認可了寇謙之,隨后命謁者奉玉帛和豬牛羊祭祀嵩山,并迎接寇謙之在嵩山的徒弟們,對天下高調宣布北魏的國教是道教。(帝欣然,使謁者奉玉帛、牲牢祭嵩岳,迎致謙之弟子在山中者,以崇奉天師,顯揚新法,宣布天下)
拓跋燾為啥信了寇謙之還高調皈依道教呢?
1、寇謙之營銷做的是真好,說自己是得到老子官方授權的天師道傳人。
2、寇謙之的態度是真好,說自己是輔佐北方太平真君,把拓跋燾也給官方認證了。
3、最關鍵的一點,北方佛教已經開始空前壯大,但卻和拓跋燾的進步是脫節的。
佛教既無法幫拓跋燾的事業再上個臺階,還跟拓跋燾搶人口搶資源,相反道教在北方則沒有太大的勢力,啥也不搶還能教給拓跋燾延年益壽的方子,所以拓跋燾高調宣布扶持道教和佛教打擂臺。
拓跋燾作為一個眼光超級毒辣的政治家軍事家,繼位后表現出了極強的進取性,但這段歷史在傳統的印象中卻貌似是崔浩一手奠定的。
在北魏上半頁的歷史中,崔浩貌似是超級英雄的存在,世人皆醉他獨醒,大嘴巴挨個抽···
真的嗎?
打赫連夏,是拓跋燾想打,看代人集團不同意還親自把公孫嵩打了一頓,崔浩不過是和拓跋燾思路恰巧一致;
扶植道教是拓跋燾的意思,只不過拿崔浩的上書去堵朝野大多數不信公卿的嘴。
這是個頂級政治家,后面弄死崔浩后為了撫平影響還親自給孔子太牢祭祀,安撫漢人士族們我不是要跟你們做切割哦,我只是殺崔浩而已。
北伐柔然,更是拓跋燾想打隨后拉出來崔浩把全朝咬了一遍。
崔浩所有的人生幸運和“獨得恩寵”,在于全方位的和拓跋燾站在了一起,還作為金牌嘴炮去幫拓跋燾得罪代人集團。
不過從北伐柔然開始,已經肉眼可見崔浩的脾氣上來了。
如果崔浩死在了這個時候,這個歷經三朝,幫拓跋嗣構建太子監國完成權力繼承制度,幫拓跋燾力排眾議拿下胡夏柔然的漢人,將作為北魏版的王猛,被后世無限遐想。
誰說歷史沒有如果?
當年王猛的那些如果,被二十年后的崔浩填補了遺憾。
就在北魏朝堂決定北伐柔然的時候,正好魏國出使宋國使者回來了,給拓跋燾捎了話:劉義隆說你趕緊還我河南地,不然我帶全國來搞你。
拓跋燾此時已經在討論北伐之事,聽到此話大笑道:這個王八犢子自保都來不及,還敢跟我來勁,就算他來我們更要先滅了柔然,不能坐以待斃腹背受敵,北伐這事定了!(魏主方議伐柔然,聞之,大笑,謂公卿曰:龜鱉小豎,自救不暇,夫何能為!就使能來,若不先滅蠕蠕,乃是坐待寇至,腹背受敵,非良策也。吾行決矣)
四月二十九,拓跋燾從平城出發向東取道黑山,派平陽王長孫翰向西取道大娥山,約在柔然王庭會師。
五月十六,拓跋燾至漠南,舍輜重,率輕騎和所有馬匹去突襲柔然,至栗水,找到了柔然紇升蓋可汗。
此時正是夏季,柔然根本無防,民畜滿山遍野驚怖散去,根本無法集結,紇升蓋燒王庭西逃,其弟匹黎先主持東部,聽說魏軍入寇率眾打算去找他哥,結果被長孫翰給暴打了,殺其大人數百。
拓跋燾沿栗水一直向西追殺,抵達菟園水,大軍分散搜索柔然軍殘部,縱橫東西五千里,南北三千里,斬俘甚眾,高車諸部乘北魏兵勢也來趁火打劫。
拓跋燾又沿著弱水向西直達涿邪山,魏軍擔心再往西會被埋伏,勸諫咱差不多得了,拓跋燾權衡后回軍。
不久,拓跋燾聽到涼州的匈奴商人說:“柔然當時就還一口氣,魏軍如果再前進兩日,柔然就該被徹底消滅了?!?/p>
拓跋燾聽后相當后悔。
此役柔然各部先后投降北魏多達三十余萬落,魏軍繳獲戰馬高達一百多萬匹,牲畜、車輛、帳篷,漫山遍野粗略估計在數百萬之多。(柔然種類前后降魏者三十余萬落,獲戎馬百余萬匹,畜產、車廬,彌漫山澤,亡慮數百萬)
八月,拓跋燾至漠南,聽說高車東部屯在已尼陂(貝加爾湖),人畜甚眾,距魏軍千余里。
殺紅了眼的拓跋燾覺得高車此時絕對不會認為自己會一刀砍過來,于是遣左仆射安原等率萬騎偷襲。
從此高車的歌謠中這樣傳唱:就在某一天,你忽然出現,你操蛋又神秘,在貝加爾湖畔···
在魏軍的千里奔襲下,剛剛打劫了柔然的高車諸部被拓跋燾反打劫,各部投降魏軍的有幾十萬帳落,魏軍繳獲牛羊百萬頭。(高車諸部迎降者數十萬落,獲馬牛羊百余萬)
北魏一戰就此奠定了北境的絕對性優勢。
拓跋燾和劉義隆,兩個僅差一歲幾乎同時上位的接班人都交出了自己超預期的上位成績單,南北兩個同時興起,同時走過青春期的王朝齊頭并進的譜寫了這段后青春的詩。
無論是劉裕死后一廂情愿的血色浪漫,還是拓跋嗣偏執狂般史上最大程度放權的太子監國,雙方作為新興王朝都嘗試著去解決各自的權力過戶問題。
無論是劉宋奇丑無比的完成著陸,還是拓跋嗣恰到好處的人死交權,雙方都最終在百轉千回后將權杖交到了各自最合適的那個接班人手上,老天爺還給面子的分別都給了三十年的超長待機時長。
南北有來有往的第一輪大規模會戰,就要在兩個少年的操盤下拉開帷幕了。
拓跋燾的此次北伐柔然,最大的歷史意義,在于解決了馬匹供給的可持續發展。
此次北伐,拓跋燾俘虜了柔然三十萬落,高車數十萬落,牛羊無數。
掠奪人口是北魏的慣常做法,但面對如此龐大的體量,是沒辦法都遷到平城的,平城此時已經達到了承載極限,再加上柔然和高車是完全沒有漢化經驗的,一直在草原繁衍生息,漢化成本確實較高,所以拓跋燾將這歸降的這數十萬部眾遷到了漠南,安置在東到濡源(張家口),西到五原陰山的三千多里草原上,命他們在這里半定居式的耕種、放牧,向他們征收馬匹牛羊。(徙柔然、高車降附之民于漠南,東至濡源,西暨五原陰山,三千里中,使之耕牧而收其貢賦)
這里不是平城的王畿能夠進行森嚴的管控,而且人家高車和柔然還有馬能開溜,為了鞏固住邊境上的這些新遷移民,拓跋燾留下了長孫翰、古弼等代人集團鎮守各地安撫統治這數十萬牧奴。(命長孫翰、劉、安原及侍中代人古弼同鎮撫之)
從此,北魏民間馬牛羊及氈皮的價格被徹底打下來了,畜力再也不愁了。(自是魏之民間馬牛羊及氈皮為之價賤)
公元429年,北魏因北伐柔然的大勝創造性的在北方邊境實行了軍鎮制的基層政體。
這些軍鎮,在歲月演化后剩下了六個名氣最大的軍鎮,自西而東分別為沃野、懷朔、武川、撫冥、柔玄、懷荒六鎮。
最早六鎮之名在拓跋燾延和年間(432-434)就已出現:延和初,車駕北伐,大千為前鋒,大破虜軍。世祖以其壯勇,數有戰功,兼悉北境險要,詔大千巡撫六鎮,以防寇虜。
所謂的“北魏六鎮”最早出現的原因,其實是拓跋燾解決海量俘虜問題的一個對策,并非為了防御北境敵人,而是為了消化對北境毀滅級大勝后的人口殖民。
六鎮的本職工作,是殖民,是看管好牧奴防止其成為反魏勢力并給平城輸送馬匹牛羊,而并非軍事主力,包括后世北魏的一系列北伐,六鎮系統基本上就是屬于偵查和后勤級別,主力還得從平城調代人軍團上。
此時此刻的“北鎮系統”是剝削牧奴的“人上人”,還沒啥征戰指標壓力并享有高級政治待遇,屬于沒有門子你都進不來的高級梯隊。
但時光荏苒,歲月穿梭,當年的北六鎮長子們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漢化的迭代,慢慢不再享有當年的政策傾斜以及優厚待遇。
長夜將至,你們從此要開始守望,到死才能結束···
洛陽的繁華和上升的通道和你們無關,六鎮開始成為被鄙視流放的“雜碎”之地。
當年人上人的六鎮集團變成了北魏憤怒的守夜人。
我愛大魏我怕他完了,我愛他誰特么愛我啊!
一個世紀后,公元523年,懷荒鎮暴動,掀開了轟轟烈烈大名鼎鼎的“六鎮之亂”,敲響了北魏帝國的喪鐘。
隋唐的祖源們就此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公元429年的一振翅,最終在百年后刮起了整個北境重組的世紀風暴。
歷史之神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的將天下分久必合的棋子,就此埋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