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上,總有很多事讓人哭笑不得。
譬如說最近全部披露完畢的上市公司2017年中報,本來財報是面向投資者分量最重的文件,但就是這分量最重的,A股市場中竟然屢屢爆出烏龍,而且不乏知名上市公司。
這樣的烏龍這些年太多了!牛熊交易室重點列舉一些,包括漏計量單位、漏小數點、漏會計師意見、限售股比例出錯,甚至將公司董事長的名字也敢寫錯,真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
1、巴安水務2017中報:凈資產比總資產高?
2017年8月29日,主營污水處理的巴安水務披露了一份“污點頻頻”的半年報。在這份財務報告中,該公司旗下一家名為“鄆城縣天源污水處理有限公司”(下稱鄆城天源)的全資子公司總資產竟然小于凈資產!真是搞笑啊,這家公司是巴安水務于4月28日完成收購交割的全資子公司。
更可笑的是,此前巴安水務在公開披露中稱鄆城天源“經營業績良好”,但此番半年報卻露出了巨額虧損的“狐貍尾巴”。
8月29日,巴安水務最新公布的2017中報報告顯示,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為7.98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0億元,比上年增長46.68%。數據顯示,鄆城天源總資產為41105200.5元,凈資產卻為41809183.3元。對此,有投資者質疑,凈資產等于總資產減去負債,為什么凈資產比總資產高?
2、貴州茅臺2009年報:薪酬寫為億元!
2010年4月8日,貴州茅臺(600519.SH)更正前的2010年年報顯示,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年薪綜合是1542.89億元,實際領取495.5億元。公司董事長袁仁國稅前年薪酬因該是是276.8214億元,而實際領取是100.65億元。
千億薪酬讓市場嘩然,隨后貴州茅臺發布了年報更正公告,公告稱,高管薪酬所用單位應該是元,而不是公告中的“萬元”,如此烏龍的年報,竟赫然出現在堂堂白酒巨頭的年報中。
其實貴州茅臺年報出錯不僅僅只有這一樁。早在2004年和2007年的年報中也出現過多處錯誤。自從公司2001年上市,十年間總共發布了3次年報更正公告,累計出錯達60多處,茅臺平均相隔3年年報就會出錯一次。
3、*ST春暉2015年報:所有員工一年收入3300元
2016年4月,廣東江門的上市公司*ST春暉發布了兩市最烏龍的2015年年報,“本期所有員工人均薪酬金額為0.33萬元”。所有員工一年收入3300元?媒體一片嘩然,深交所詢問。
公司后來解釋,一個是所有員工人均0.33萬元的年薪,正確數據是每年3.61萬元/人;另一個則是高管人均2.21萬元的年薪,正確數據則是17.08萬元/人。
4、清新環境2017一季報:億元凈利變萬元“烏龍”
清新環境2017年4月27日披露,公司原本預計在2017年1月份至3月份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區間為9376.72億元至10229.15億元,但公告中,公司將預計在2017年1月份至3月份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區間數額更改為9376.72萬元至10229.15萬元。
與此同時,公司還將2016年1月份至3月份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由8524.29億元更改為8524.29萬元。
清新環境之所以出現上述錯誤主要是因為公司在標注“萬元”的前提下沒有對數據進行縮減,依然按照“元”這個單位進行披露的關系。
5、藍盾股份2017中報:竟然漏了大股東
8月8日藍盾股份公布了2017年半年報,但其內容卻讓熟悉該公司的投資者大吃一驚。
在這份半年報中,公司前十大無限售條件股東名錄中,已經沒有了公司第一大股東柯宗貴、柯宗慶兄弟的名字。藍盾股份在8月9日公布了半年報更正公告,在更正公告中,柯宗貴、柯宗慶兄弟又出現在了公司前十大無限售條件股東名錄中,兄弟倆藍盾股份第一大股東的身份沒有任何改變。
連大股東都能漏了,投資者也是醉了。
財報的最終審核在于董秘,試想財報低級錯誤頻頻出現,這樣的董秘怎么能勝任呢?不開除他開除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