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 | 序號 | 癥 | 證 | 方 |
感冒 | 1 | 惡寒身熱(T38.6℃)、無汗、頭痛、身酸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脈浮緊 | 太陽表實證, 治以發汗解表 | 【麻杏桂甘】 |
2 | 受涼后,鼻流清涕、噴嚏、頭痛、頭暈、微惡風寒,咽癢,舌苔薄白浮黃,脈細數 | 太陽陽明合病, 與桑菊飲加石膏 | 【桑菊飲用蘆根翹, 杏仁甘草薄荷繞】 | |
3 | 感冒三天,咽痛,口干,惡心,不欲食,頭痛、頭暈,咳則右上胸疼,舌苔白, 脈弦細稍數 | 少陽陽明合病, 為小柴胡加石膏桔梗湯方證 | | |
4 | 頭暈,頭痛,背痛,惡寒,咽癢而咳,咯痰困難,晚上尤甚,口苦咽干,舌苔薄白,脈弦細數 | 柴胡桂枝湯合加石膏方證 | 半夏厚樸湯 【行氣散結,降逆化痰:苓姜蘇】 | |
5 | 結果:上藥服三劑,頭暈、頭痛、口苦解,背痛、咳嗽減未已,仍微惡寒,脈已不數,與桂苓五味姜辛夏杏甘草湯 | |||
6 | 感冒發熱一周,每日上午一點半出現發熱(T38℃),汗出,至夜12點后燒自退,飲食精神均好,大便隔一二日一行,他無不適,舌苔白潤,脈虛數。證屬太陽表陽證 | 營衛失和之桂枝湯方證 | 桂枝湯 | |
7 | 感冒2天,右頭痛,自覺無精神,兩手逆冷,無汗惡寒,口中和,不思飲,舌質淡.舌苔薄白,脈沉細,咽紅濾泡增生多 | 虛寒表證,治以溫陽解表, | 麻黃附子甘草加川芎湯: | |
肺炎 | 肺炎的方證: 小柴胡加生石膏湯方證 | |||
1 | 發熱寒戰一天。昨日打藍球汗出身熱,用冷水沖洗,半夜即感惡寒、身痛、頭痛、咳嗽,經飲熱水加蓋棉被,癥未見好轉,出現寒戰,身熱更明顯.舌苔薄白,脈浮緊數。體溫39.9℃。 太陽表實的麻黃湯方證::麻黃三錢,桂枝二錢,杏仁三錢,炙甘草二錢未見好轉。 | |||
寒熱往來,口苦咽干,右胸脅痛,咳嗽,吐黃粘痰,舌苔白微膩,脈弦細稍數。體溫38.6℃。: | 此乃表邪已傳人少陽陽明 | 小柴胡加 生石膏湯加減 | ||
2 | 搬家勞累感疲乏無力,昨晚又感發熱、惡寒,經急診拍片診為右上肺大葉性肺炎,因青霉素過敏而求中醫治療。今日仍身熱、身痛、無汗、惡寒、口干、心煩、胸悶,時咳而胸痛,舌苔白根膩,脈浮緊。 | 太陽陽明合病, | 大青龍湯: 大青龍湯桂麻黃 杏草石膏姜棗藏 | |
3 | 呈往來寒熱,并見口苦,咽干,目眩、頭暈、盜汗、汗出如洗、不惡寒,苔黃,舌紅,脈弦細數, | 連續發汗解表,大傷津液,邪傳少陽陽明和解少陽兼清陽明 | 小柴胡 加生石膏湯方證 | |
4 | 汗出,煩躁不寧,時有譫語,咳嗽吐黃痰,捏脹,大便五日未行。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 | 證屬陽明里實證 為大承氣湯方證 | 大黃12(后下),厚樸18,枳實12,芒硝五錢(分沖)。 | |
哮喘 | 哮喘:太陽病或少陽病,尤以太陽少陽并病、少陽陽明并病和三陽并病為最多見,而且以實證為多見又據患者平時無咳喘、吐痰、頭痛、身疼等癥,知不在太陽;哮喘發作時有胸滿、脅痛、汗出、咽干、便干等,多屬少陽陽明合病;又據哮喘多發于夜晚,發作時及不發作時皆無咯痰,可排除痰飲為患,這樣引起此類哮喘的主要原因當屬瘀血阻滯。因此,此類哮喘多呈現少陽陽明合病兼挾瘀血.為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方證。這便是胡老在治療哮喘時,往往不用麻黃,而常用大柴胡湯加減的主要原因。 | |||
哮喘 哮喘 | 1 | 現在癥狀:喘悶,胸腹脹滿,晝輕夜重,晚上哮喘發作,倚息不得臥,大汗淋漓,口干,便秘,心中悸煩,眠差易醒,舌苔薄白,脈沉緩。 | 據證與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湯: | 桂枝茯苓丸:桃芍丹 |
發病既不為外感所誘發,又無痰飲證候,尤其晝輕夜重,多屬瘀血為害 | ||||
2 | 肺炎后患咳喘己10余年,每秋冬發作,春夏緩解,現在癥狀:哮喘甚,夜不得平臥,喉中痰鳴,伴咳嗽吐白痰量多,惡寒背冷,口中和,大便溏泄,日二三行,舌苔白微膩,脈弦細,兩肺滿哮鳴音,左肺散在濕羅音。 | 射干麻黃湯加減 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射干麻黃湯主之。 | ||
3 | 女,20歲,現在癥狀:哮喘咳嗽,端坐抬肩,不能平臥,喉中痰鳴,住病房樓三層,在一層即能聞其聲,哮喘多由一陣咳嗽后加重,自感胸悶憋氣,呼氣易而吸氣難,聲音嘶啞,咳嗽吐白泡沫痰,鼻塞流清涕,噴嚏,胃口不好,厭食油膩,大便干少. 膝肘關節痛,舌苔薄黃,脈細數,兩肺滿哮鳴音。 | 太陽陽明合病證 與大柴胡湯、 葛根湯、 大青龍湯 三方合方治之: | 大柴胡湯、 葛根湯、 大青龍湯 | |
分析本例,初見哮喘、胸滿、不能平臥、大便于少等,此為里實熱證。鼻塞聲嘶、關節痛疼等為外寒在表,屈太陽陽明合病,為大柴胡湯、大青龍湯、葛根湯三方合方的適應證,故用一劑.哮即平。 | ||||
4 | 女,30歲咳喘氣短已10余年,每至冬季病劇。近兩年來因愛人病故,心情不好,發病加重,曾兩次吐血。今年春節后病情逐漸加重,至今未曾緩解,于今年5月26日住院治療,診斷為哮喘性支氣管炎合并肺氣腫。經治療一個多月,前后用蘇子降氣湯合定喘湯、麻杏石甘湯、桑杏湯等加減治療皆不效。自6月19日至6月29日加服蛤蚧尾一對、西洋參60多克.病情越來越重,因要求請胡老會診。現在癥狀:喘息抬肩,心悸氣短,汗出淋漓,因咳喘而不能平臥,吐白泡沫痰,時夾有黃痰,面部潮紅, 形體疲憊,難以行動,語言無力,飲食減少,二便尚調,時腰背痛疼,心情抑郁,時常泣下,舌苔白膩,脈細微數。此屬二陽臺病,為大柴胡合桃核承氣湯方證,與: 柴胡四錢,半夏三錢,黃芩三錢,白芍三錢,枳實三錢,大黃二錢,生姜三錢,大棗三枚,桃仁三錢,桂枝二錢,丹皮三錢.炙甘草二錢,冬瓜子三錢,生石膏一兩半。 二會診7月1日:上藥服一劑,喘小平,汗大減,已能平臥。昨夜微冒風寒,晨起頭痛,仍宗上方加減:上方去冬瓜子,加瓜蔞八錢。 三會診7月2日:精神轉佳,能慢步行走,自理生活,面部潮紅之象略減,昨晚月經來潮,本次提前15日,量多色淡,無瘀血塊,大便微溏,仍宗前法加減:柴胡四錢,白芍三錢,枳實三錢,半夏三錢,黃芩三餞,生姜三錢,大棗三枚,大黃二錢,炙甘草:;錢,生地五錢.麥冬三錢,瓜萎一兩,生石膏二兩。 四會診7月4日:病情漸平穩,納食稍香,喉中微有痰鳴,胸中時痛熱,舌苔薄黃膩根厚,脈細滑,仍宗前法加減:柴胡四錢,白芍四錢,半夏三錢,黃芩三錢,生姜三錢,大棗三枚,枳實三錢,麥冬四錢,瓜蔞兩,大黃二錢,炙甘草二錢,竹茹二錢,茯苓三錢,桂枝三錢,生牡蠣八錢,生石膏二兩。 五會診7月11日:病情穩定,夜得安眠,納食亦增,唯每卑微喘、氣短,繼以上方加減,回家調養。 按:此哮喘病人,正氣虛衰確實存在,但因同時有里實和外感表證,前醫末先解表和治里實,而反用人參、蛤蚧先補其虛,故使哮喘越來越重,以至大汗淋漓,臥床不起。表里皆實反補其里,猶如開門揖寇,正如徐靈胎所說:雖甘草、人參,誤用致害,皆毒藥之類也。”初會診時,表證已漸淌,而以里有痰熱挾瘀血為主,為大柴胡合桃核承氣湯的適應證,故進一劑而喘而平,大汗亦減。三會診時,里實去其大半,因大汗傷津、傷血,致使月經前期色淡,故加入生地、麥冬養血清熱。此時扶正也不能忘祛邪。由此可知,哮喘有邪實者,務必先予驅邪為要。 | 蘇子降氣半夏歸,前胡厚桂草姜隨,上實下虛痰嗽喘或加沉香去肉桂 桃核承氣湯 桃桂調胃承氣湯 | ||
5 | 53歲現在癥狀:哮喘不能平臥,喉中痰鳴,咳嗽吐白痰量多,咳嗽則遺尿,口苦咽干思飲,心下浦悶,每天服紫花杜鵑九片、三片氨茶堿,晚上可以平臥,大便如常,舌苔白根厚膩,脈沉細弦,右寸浮。 | 西醫診斷:支氣管哮喘合并慢性丈氣管炎。中醫辨證:痰熱挾瘀,: | 與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加減 | |
6 | 女,40歲近期癥狀:白天無咳喘,但有鼻 塞流涕,頭痛,精神不佳,思睡,背惡寒,晚上胸悶喘息,喉中痰鳴,吐少量白痰,口于不思飲,大便干,舌苔薄黃,脈弦細沉。 | 西醫診斷:支氣管哮喘。中醫辨證:少陰表寒挾飲。 | 治以溫陽強壯化飲,與麻黃附子細辛湯: 麻黃二錢,制附子二錢,細辛二錢 | |
咳嗽 | 最常用的方藥是半夏厚樸湯,咳嗽在《金匱要略》中與痰飲列為一專篇論述,是說痰飲與咳嗽有密切關系,許多咳嗽是因痰飲上犯、氣逆不降而致。對痰飲的治療,《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篇提出“病痰飲者,當以溫薊和之”,是治療痰飲的重要原則,也是治療咳嗽的重要原則。在這一原則指導下,如再選擇適當的方藥,臨證多有捷效。治“婦人咽中如有炙宵”證 | |||
1 | 女,30歲一周來咳嗽,吐白痰.咽癢胸悶,口干不欲飲,兩脅脹,,苔白厚膩,脈滑細。如久咳寒飲明顯,而表證不明顯者,可用苓甘五味辛姜夏湯。 | 證屬痰飲上犯,肺失宣降,冶以溫化降逆, | 與半夏厚樸湯加減: 半夏厚樸湯=姜蘇苓 | |
2 | 63歲刻下癥狀:咳嗽,吐黃白痰量多,心煩胸滿,背惡寒,口干思飲,但飲水后胃脘不適,苔黃膩,舌尖紅,脈弦滑細。 | 有背惡寒、飲水后胃脘不適,為內有停飲之征 | 小青龍加石膏湯: | |
3 | 女,32歲本次咳嗽已發作兩月。前醫曾與三拗湯、杏蘇散、加減無效,后又以止嗽散加減二十余劑亦無效,再以二陳湯合三子養親湯加減效也不明顯。近來癥狀:咳嗽,吐稀白痰量多,背惡寒,四肢涼,口干不思飲,胸悶,胃脘痞滿,納差,便塘,苔白滑,舌質暗,脈沉弦細。外寒內飲的治療原則。即本例也是這樣:表有寒邪,里有水飲,水飲停于里,則里有所阻,表亦不適,故不兼利其水則表必不解,若強發其汗,強宣其表.激動里飲,變證百出;若單利其水,則引邪入里,等于閉門揖寇,引狼入室。此時惟有于解表方中,兼用利水逐飲藥,始收里和表解之效。本治療方中用麻黃、桂枝、白芍、甘草發汗以驅外邪,半夏、干姜、五味子、茯苓逐寒以祛里飲,故表解里飲去,則咳自止麻黃三錢,桂枝三錢,白芍三錢,細辛三錢,干姜三錢,炙甘草三錢,五味子四錢,半夏五錢,茯苓四錢。結果:上藥服二劑,胸悶、吐痰減少,繼服六劑,咳嗽明顯減輕,再繼服兩周咳平.他癥也隨消。 | 三拗湯 宣肺解表止咳喘 杏蘇散 杏蘇散用前夏陳,枳桔甘苓姜棗臨,清宣溫潤治涼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二陳湯 二陳湯用半夏陳; 生姜甘苓烏梅臨: 三子養親湯 | ||
4 | 女,38歲干咳咽癢一月多。始服止嗽散加減,后服桑杏湯、麥門冬湯等加減,咳不但不減反而愈來愈重。近干咳,咽癢,口干,不思飲,噯氣,胸悶,大便溏稀日1—2行,舌苔白厚膩,脈滑細。與苓甘五味姜辛夏 | 苓甘五味夏辛姜 | ||
| 5 | “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 ||
6 | 女,34歲2年前感冒后患咳,四季皆作,冬重夏輕,咳嗽為陣發性,且以上午10點,午后3~4點、晚上8點為著,上月曾在某中醫院服中藥30余劑(多為宜肺化痰,如杏仁、桔梗、清半夏、瓜蔞、枇杷葉.前胡等)皆未見效。近咯吐白泡沫痰,惡心,咽干,無汗,兩脅脹滿,舌質紅,苔薄白,脈弦滑。既往史:62年患肺結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