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這味藥材在《紅樓夢》中的出場頻率堪比宮斗大戲《甄嬛傳》里的東阿阿膠以及麝香。
在前八十回的情節中,人參最后一次作為重要配角出現便是王夫人抄檢大觀園后,為了給侄女王熙鳳配“調經養榮丸”,苦尋二兩上等人參不得,最后還是煩了薛寶釵,多花銀子去參行買了好的來。
賈府是鐘鳴鼎食的富貴家族,居然連二兩上等人參都找不到?
王夫人自己的上房,沒有;王熙鳳病了,整天藥不離口,但所用的人參卻也不是上等的,而是次等的;邢夫人那里,比王夫人還要窘迫,早在王夫人開口要之前便已經沒了;王夫人無奈之下,找到賈府最權威的掌門賈母那里,賈母倒是尋了些出來,“一大包當日馀的”,卻已經成了糟朽爛木,失去藥性。
藥是治病救人的東西,空有外殼沒有力量頂什么用?
一般認為,曹雪芹在抄檢大觀園之后安排“缺二兩人參”一節,其意在暗示賈府這個大家族已經走上末路,即將樹倒猢猻散,落得個白茫茫大地真干凈,賈母找出來的人參,就代表了只剩空殼的賈府。
“這東西比別的卻不同,憑是怎么好的,只過一百年后,就自己成了灰了。”
然而,曹雪芹在此處安排人參亮相,絕不只為暗示賈府大廈將傾的命運。
曹雪芹寫《紅樓夢》,草蛇灰線,伏脈千里,心思精巧讓人叫絕,賈府的一飲一食、一草一木、一衣一飾,眾人的一言一行都沒有任何水文成分,處處圍繞著四大家族的興衰展開。
這意味著,看似不起眼的人參,也在其中充當了重要角色,圍繞它展開的情節,除了暗示作用,還有一層諷刺與預言社會環境的作用。
為何這么說呢?
先看《紅樓夢》第三回,林黛玉進賈府時眾人問及她現在吃什么藥,林黛玉回答“人參養榮丸”,此時的賈府尚且財大氣粗,不缺好人參,賈母隨口就吩咐人多配一料,就跟吩咐吃飯時多加雙碗筷一樣簡單,壕,實在是壕,一派盛象。
第十回到第十二回,有兩個人生了病,需要人參。一個是寧國府的蓉大奶奶秦可卿,另一個是賈家子弟賈瑞。
秦可卿的病確定了方子后,賈珍說家里才剛買了上好人參一斤,去,就用那些!還是財大氣粗,更有一層:賈珍如此重視秦可卿的病,不需多的語言,就已經告知了讀者兩人的關系。
相比秦可卿,賈瑞就要慘很多。
因為得罪了王熙鳳,其祖父賈代儒往榮國府尋藥時,鳳姐只命人送了幾錢渣末,此事不僅可見鳳姐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性格,更可見她在榮國府當家時玩心機遮掩、手段了得的一面。
及至后文說到黛玉生病,寶釵勸其食用燕窩,因為原本藥方上“人參肉桂太多太熱”,此時此刻,這些物事不僅為寶黛女兒感情點綴,更可見黛玉在眾人眼中的“賈府未來準媳婦”身份。黛玉的確寄人籬下,但其飲食藥物皆精細不含糊。
在以上情節中,人參更與賈府的人際關系與總體環境緊密相連,曹雪芹以人參反映了人與環境的關系,無論秦可卿在寧國府,還是王熙鳳在賈家,乃至林黛玉在榮國府,人參這小小的物事投到大環境里,就成了一面鏡子,照出這個泥淖里的人心世情。
賈府的設定本身不止是一個普通公府那么簡單,它代表著整個吃人不吐骨頭的封建社會。
《明史》有載,當時能稱“府”的至少得親王郡王級別,這個規定一直延續到清朝,基本沒有變,百官的家頂多稱第宅,且規制非常嚴謹,“洪武二十六年定制,官員營造房屋不許歇山轉角、重檐、重棋及繪藻井等......”
曹雪芹會不知道這些嗎?但他仍然把寧國公、榮國公的宅子設為“府”制,這意味著,賈家如皇家,賈家的衰敗,也是封建社會最終要迎來的崩塌——“缺二兩人參”一節出現前,先埋下了賈府自抄自檢的伏筆,用探春的話說就是,必須先從內部殺起來,才能夠一敗涂地。
到了這一步,“缺二兩人參”就不光是暗示賈府式微那么簡單了。豈不見王夫人準備派人去買人參時,寶釵笑說現在外面都沒有好人參賣了,真假摻賣、風氣敗壞已經成了司空見慣之事,就像前文螃蟹詩所諷刺的那樣,“眼前道路無經緯,皮里春秋空黑黃”!
曹雪芹不能直接針砭時弊,在書中設定的背景是盛世明君,“遠邁前代”,然而從這些細節上來看,盛世是虛,黑暗現實才是實,如夢似幻,此時人參也如螃蟹一般擔起了諷刺時代的重任,這樣虛假的盛世景象豈有長久之理!
曹雪芹本人歷經的康熙、雍正與乾隆三朝,恰恰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落日余暉,盡管知識分子思想被牢牢鉗制,但他們仍從中看到了日落必然性。
我更愿意相信,曹雪芹安排的“宿命”是假借宿命外皮所陳述的對社會現實的思考結果,人參也好,螃蟹也罷,暗示諷刺之余,更預言了那個黑暗腐朽封建社會的終結。
文人的一支筆,從來就不止是用來講故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