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世民在位期間重用賢良之士,不限制文武官員的說辭,不因為一個人的出身而看輕對方。朝堂之上,每個人都可以直抒己見,任人唯賢,但凡是忠直廉潔之士都能得到重用。從政治到文化再到經濟,每個方面的治理都相當到位,所以,才讓唐朝達到了空前絕后的富裕繁華之象。
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唐太宗因病駕崩于含風殿,有幸為皇帝生育了兒女的嬪妃可以按制冊封為太妃,跟隨兒女離開皇宮;未生育的嬪妃則在唐太宗的別廟崇圣宮或感業寺等地出家為尼,事死如事生,為先皇祈福。但是具體說來,唐太宗的這些妃嬪們最后的結局卻有著許多不盡相似的地方。
通過電視劇的演繹,大家應該對唐太宗的后宮有所了解,基本上比較有代表性的妃子都出現過。這里,我們先來說說李世民的后宮“一后十五妃”中最得李世民真心的皇后長孫氏:
13歲嫁給李世民為妻,當時的她就已經懂得如何做好一個妻子的本分,從小就知書達理,溫柔賢淑,婚后更是以夫為天,恪守孝道。可惜的是,這個女人紅顏薄命,長孫皇后不過36歲的年紀就溘然長逝,最終,成了李世民無法痊愈的心傷。
這里,“十五妃”的存在只是有名分的妃子統計數量,在這其中,要說后宮之中最具權力的,肯定是韋貴妃。作為宮中第一個被奉為貴妃的女人,人人都覺得她應該是最得寵的,可是,事實并非如此。
韋貴妃:四妃之首,出身世家大族韋氏,初嫁李珉,生定襄縣主,后成為李世民的妃子,生臨川公主李孟姜和紀王李慎。李治繼位后,被封紀國太妃,隨紀王李慎出藩生活,后常常在京生活,死后陪葬昭陵。
楊淑妃:生趙王李福,李福后來被過繼給李建成,李治繼位后,被封趙國太妃,隨趙王李福出藩生活。
燕妃:四妃之一,生越王李貞和江王李囂,李囂早死,李治繼位后,被封越國太妃,隨越王李貞出藩生活。楊妃:隋煬帝之女,生吳王李恪和蜀王李愔,李治繼位幾年后,李恪牽扯進房遺愛謀反案件中,李恪被處死,李愔被廢為庶人,流放,楊妃不知所終。
李治作為新皇繼位,除了納武媚娘為后之外,其余的后宮妃嬪諸如韋貴妃等人,都被李治當做長輩對待,高宗封禪泰山之時她們都曾隨行。
想當初,李治與武媚娘的感情可是引起了所有朝臣的反對,可性格稍顯懦弱的李治就是看上了霸氣十足的武媚娘,兩人最終排除萬難走到了一起。關于李治與唐太宗其它妃嬪的關系,從這些嬪妃死后的處理方式也很容易看出:
這些人,不管是曾經位高權重的韋貴妃還是根本叫不上全名不知生卒年份的妃子,全都陪葬昭陵了。所以,她們的身份也沒有任何改變,全都是“太宗后妃”。武則天就不一樣了,改嫁給李治成為皇后,甚至,后來成為一代女皇,死后和李治合葬在了乾陵。
其實,皇帝的老婆很難計算,理論上后宮的每個女人都屬于皇帝,史料中,李治有爵位有記載的后妃如下:皇后有王皇后、武皇后(武則天),妃嬪有蕭淑妃、徐婕妤(唐太宗賢妃徐惠之妹)劉宮人、鄭宮人、楊宮人、韓國夫人武順(武則天之姐)魏國夫人賀蘭氏,韓國夫人武順之女(武則天的外甥女,最終,因與武后爭寵最終被毒殺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