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顓頊、帝嚳、堯、舜、禹和黃帝幾個上古時期出現(xiàn)的領袖人物當中,“黃帝”可以說是總源頭了,據(jù)專門記載上古時期歷史的史料記載,黃帝一生當中一共有嫘祖、女節(jié)、肜魚氏和嫫母這四位妃子,一共生養(yǎng)了25個兒子,在這25兒子當中,通過分封而獲得姓氏的只有12人。
如果僅僅梳理這六位上古領袖之間的世系關系的話,那就僅僅涉及到了“黃帝”和他的元妃“嫘祖”所生的長子“少昊”和次子“昌意”。
顓頊便是黃帝的次子“昌意”的兒子,也就是黃帝的嫡親孫子,黃帝去世之后,把部落首領的位置傳給了“少昊”,顓頊長大成人之后,便輔佐少昊一起管理部落,由于他輔佐少昊有功,便被封在了高陽,因此,他便被稱為“高陽氏”,說到這里就涉及到了一種獲得姓氏的方式,那就是以“地名”來充當姓氏。
黃帝畫像
等到少昊去世之后,顓頊打敗了當時意圖想要爭奪首領之位的共工,便成為了新的首領,這也是他能夠位列“三皇五帝”之一的原因所在,說到這里,我們可以先做個總結(jié),那就是,如果以黃帝為始祖來計算的話,延續(xù)到顓頊這里便是“第三代”。
顓頊是第三代,帝嚳就是第四代了,具體來說,帝嚳是“少昊”的嫡親孫子,也就是黃帝的嫡親曾孫,他的父親名叫“蟜極”,跟當時的部落首領顓頊是同輩,也就是說,從輩分上來說,顓頊是帝嚳的堂叔。
帝嚳除了是顓頊的同族侄子之外,也是顓頊身邊十分得力的輔臣,等到顓頊去世之后,帝嚳便繼承了首領之位,由此來看,帝嚳的經(jīng)歷恰好便與他堂叔顓頊是十分相似的,由于帝嚳出生于“高辛”,所以,后世便稱其為“高辛氏”。
顓頊畫像
下面要說的一個就是“堯帝”了,其實在“堯”成為天下共主之前,這個位置是由他的大哥“帝摯”來擔任的,而他們兩個都是帝嚳高辛氏的兒子,帝嚳高辛氏一生當中一共生養(yǎng)了四個兒子,分別是:帝摯、棄、契和帝堯。
作為天下共主的兒子,堯在十三歲的時候受封于“祁地”,十五歲的時候便將他封國的都城定在了“陶唐”,等到20歲的時候,才取代帝摯成為天下共主,正是因為他曾經(jīng)選定了陶唐這個地方作為他封國的都城,所以,他又被稱為“唐堯”。
到了“堯帝”這一代便是從黃帝開始的第五代人了,而從堯帝之后的“舜帝”開始就不存在十分明確的宗族傳承關系了,關于“舜帝”史料當中僅記載他是黃帝的“八世孫”,而堯帝只是皇帝的“五世孫”,他們兩個之間竟然隔了三個代次。
帝嚳畫像
不得不說,如果按照這種關系進行推理的話,那“舜帝”就是“堯帝”曾孫子一代的人了,這個推理結(jié)果實在是有點太過驚人了,不過,也不是不可能,因為就現(xiàn)在而言,在一個村子里面,就存在一個已經(jīng)人到中年的人給一個小孩子叫“爺爺”的情況。
堯帝為了考驗“舜帝”的為人,不僅把兩個女兒都嫁給了他,還把他的八個兒子安排在他的手下做事情,結(jié)果“舜帝”都能很好地處理與他們的關系,等到堯帝年老之際,他便把天下共主之位傳給了已經(jīng)觀察和培養(yǎng)了幾十年的“舜帝”。
下面最后要說的“大禹”,史料當中記載,他應該是顓頊帝的六世孫,也就是黃帝的九世孫,恰好就屬于是“舜帝”下一輩的人,關于大禹的經(jīng)歷,想必就不用再跟列位多說了。
不過,這里有一個現(xiàn)象必須要說,那就是,雖然我們經(jīng)常說在大禹之后,“禪讓制”就變成了“家天下”,但在梳理前面那幾位首領之間關系的時候,我們就能發(fā)現(xiàn),“家天下”這種傳承模式其實早在國家沒有形成之前的上古部落時期就已經(jīng)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