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情欲。或者說,是對愛情的強烈渴望。
寶釵說她從小也說過《西廂》《琵琶》《元人百種》,而且知道讀這些書可能會“移了性情”——她是怎么知道的?是不是她已經(jīng)被“移了性情”了?
是的。要不然,她不會在炎日午倦時去找寶玉,不會“不留心”就坐在熟睡的寶玉身邊,不會聽到寶玉夢中叫著要“木石姻緣”就“怔了”。這些,以及沒有列舉的太多細節(jié),都告訴我們,寶釵不僅懂得愛情,而且早就陷入了愛河。
值得注意的是,寶釵去找寶玉之前,是跟黛玉在一起的,她還約黛玉一起到藕香榭去。黛玉拒絕,不肯同行,她落了單,就不去藕香榭了,轉(zhuǎn)頭來找寶玉了——即使不能稱為“綠茶”,也很“心機”了,有木有?
但是,寶釵不像黛玉晴雯,愛上寶玉就想嫁給他、就想著一輩子不分離、就想“我一頭碰死了也不出這門兒”。不,寶釵可不是那樣愛情至上、傻白甜的“戀愛腦”。她有著理性的思考。
寶釵的理想是“好風(fēng)頻借力,送我上青云”。而寶玉這樣一個不求上進的世家紈绔子弟,哪里能達到她的“青云”標準?所以她雖然愛著寶玉,也誤以為寶玉愛著她,卻并沒有向著婚姻的方向努力。甚至連寶玉挨打后她去送藥,還故意“托”在手里,彰顯出一副光明正大、心底無私的樣子來。
是的,寶釵不僅要掩飾心中的愛意,還在極力壓抑。也正因如此,當(dāng)她知道寶玉心底愛的是黛玉之后,她才能夠冷靜理智得體地退出競爭,轉(zhuǎn)而向黛玉尋求友誼,結(jié)成“金蘭契”。
寶釵心里有愛情,這愛情就是“一股熱毒”。
但寶釵不肯放縱愛情,正如她用費盡人力精力物力的“冷香丸”來壓制熱毒一樣,她也用盡心力來壓制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