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清政府批準《馬關條約》的當天,1895 年 5 月 2 日,廣東舉人康有為在京城聯合十八省舉人“公車上書”,堅決反對《馬關條約》,要求拒和、遷都、練兵、變法。由此,轟轟烈烈的戊戌維新運動揭開了序幕。
李鴻章對于維新運動,抱有同情和支持的態度。甲午戰敗,李鴻章開始反思,渴望清國強大起來的想法也愈來愈強烈。李鴻章知道日本是通過變法才壯大起來的,他也研究了很多關于西方社會制度的資料。他曾在給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的一封信里,明確表示希望中國能夠走向“公天下之局”。
1898 年,光緒帝命令翁同龢、李鴻章、榮祿等總理衙門五大臣約見康有為。李鴻章問起康有為:如果六部(吏、戶、禮、兵、刑、工)都撤掉了,那么舊的規章制度是不是也要撤呢?康有為回答說:現在是世界列國并立的時代,而我們現在的法律和官制,都是過去的,中國之所以弱,就在于此。最好都能夠撤去,即使一時間不能完全撤去,也應當考慮斟酌修改。
李鴻章聽后,沒有說話,事后他對別人說:我不如康有為,廢掉過去的舊政策和體制,是我想了幾十年也沒有做到的,他卻可以,我感覺到深深的慚愧。
6 月 11 日,光緒帝下決心全面變法,榮祿一直阻撓提拔康有為,并向慈禧太后告狀。李鴻章得知后,曾經兩次透露給康有為,要他小心。后來,聽說有人要殺康有為,李鴻章又派人告訴了康有為。他建議康有為“養壯士,住深室,簡出游”,以策安全。光緒帝為了保護康有為,讓他出京,李鴻章派人送行。李鴻章終于明白了:大清國前途茫茫,只有變法一條路了。
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之后,康有為和梁啟超二人逃到日本。此際,李鴻章剛好被派任兩廣總督。慈禧下令搜捕康有為和梁啟超的親戚,刨平他們的祖墳。李鴻章對這樣的做法非常不滿,一直拖著沒有辦理。李鴻章回復朝廷說:新黨在香港定做戰袍和勇衣,提出要“勤王”,現在平墳,恐怕為他們找到生事的借口。我看還是緩些時候再辦理。后來,他對自己的部下說:“我決不做刀斧手。”
有一天,慈禧太后拿著厚厚一摞彈劾李鴻章的奏折問李鴻章:現在有人揭發你為康黨,你怎么說?李鴻章回答說:臣的確是康黨。我認為六部都可以廢掉,如果舊的政策能夠讓中國富強,那么中國早就強大了,還用等到今天?如果說主張變法的都是康黨,那么我無可逃避,臣就是康黨。慈禧聽了李鴻章的話,什么也沒有說。
后來,李鴻章委托伊藤博文等向康有為和梁啟超捎去口信,勉勵他們要努力學習西學,將來報效國家。有一次,李鴻章對伊藤博文說,這次康、梁變法之失敗,只因“變法太急,用人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