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剪除后顧之憂,為皇權千秋萬代開路
每一個開國皇帝,都想他的江山千秋萬代。秦始皇不就這樣想的嗎?他是始皇帝,兒子叫秦二世,以后三世、四世乃至千世、萬世。江山穩定后,最大的威脅是什么?開國皇帝們會將目光瞄向開國功臣們,沒有誰更比開國皇帝了解開國功臣們的底細了,開國皇帝如果活著,這些以前的老部下迫于皇帝的無上權威,未必敢造反。一旦開國皇帝駕崩了,皇帝的兒子、孫子鎮得住這些開國功勛嗎?如果按當年的稱兄道弟,開國皇帝的兒子雖然也當了皇帝,按輩份得跟這些開國功勛們叫一聲叔叔大爺。大凡開國功勛,容易犯居功自傲的毛病,開國皇帝再跟功勛們親,也不如跟自己的兒子親、孫子親。為了子孫千秋萬代計,心腸狠毒的開國皇帝就會對功勛們下毒手。朱元璋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宋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建國后,不久利用胡惟庸案、藍玉案等,大肆誅殺功臣,就連他的兒子朱標都看不下去了,朱元璋拿起一根棘杖,用利劍削去上面的刺做比喻,對朱標說,我替你把這些刺削掉,再交給你豈不更好!我殺的都是奸惡之人,把內部整頓好了,你才能當這個家。朱標人比較厚道,朱元璋怕兒子壓不住這些開國功臣,才下了狠手。但他沒有想到的是,他殺的功臣太多了,到孫子建文帝當朝,朱棣造反時,建文帝遭到了無可用之將的尷尬局面。跟劉邦、朱元璋相比,趙匡胤雖然也懼怕開國功臣們搶了他的江山,但他采用了杯酒釋兵權的方法,所以被后世稱頌,乃為一代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