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p>
季康子說,我想做一個有道之君,我想成為一個好的領導,那么,我把那些壞人殺了,是不是就和好人親近了呢?
這都用上了殺人的手段,季康子太想獲得孔子的肯定,太想獲得一個好的名聲了,所以他說我把那些不符合道的壞人殺光,去扶持那些好人,這樣的話我這個領導做得怎么樣。
結果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你當個領導干嘛老要殺人呢?干嘛要用殺人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子欲善而民善”,如果你希望這個國家變得更好,追求美好,老百姓就會跟隨你也變得更好,追求美好。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君子的德性像風一樣,老百姓的德性就像草一樣,風往哪里吹,草就往哪邊倒。這就是孔子的概念。
孔子認為“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如果你追求做一個正人君子,那么下面的人也會跟著你這樣要求自己,如果你沒有那么多的欲望,那么下面的人也不會去做盜賊,所以他和季康子從始至終講的都是一個道理。
為什么季康子會想到殺人這么極端的手段,而孔子則用草和風作比喻,當你做事情總是向外用力,你老希望改變周圍的人和環境,去改變這個世界,向外用力,殺人尚且不足,你就算是做到不惜殺人的程度恐怕都不夠,而向內用力才有可能做到無為而治。
向內用力就是把自己做好,讓自己成為一個德行的楷模,你身邊的人自然就會改變,你身邊的人改變了,下面的人也會跟著受影響,也變成那樣的人,因為你的影響力很大。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這是孔子對于領導人物在道德修養層面的要求。
學習心得: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
如果是君子,要知道自己的影響力是很大的,對自己更要有極高的要求,其身為正。
而作為老百姓,如果能碰上正直的領導,在正直的環境中,那么當然最好,可以做一個正直的人。但是如果領導本身不正,欲望特別強烈,品質也不高尚,那么你就要注意分辨,不要一昧只是跟隨,就像是上文所說,要有自己的原則底線,讀書學習思考,提升自己的修養,而不是盲目追隨。
季康子有些用力過猛的嫌疑,有的時候事情往往就是被這樣的人搞壞的??雌饋硭氚褔抑卫砗茫蓡栴}動不動把“殺人”掛在嘴邊,沒有用正確的方法做事,什么事情都不做危害更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