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論語》里仁篇后,都是以視頻的方式展現的,在簡書無法上傳視頻,大家可以去《自己把握的人生》公眾號觀看與閱讀
第六章(預)
6.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雍的人——仁德、品行、德操
研習:雍。
文化的自信
6.11:
賢哉回也
研習:回(顏回)
6.17:
儒家指導思想
何莫由斯道也:
可為什么沒有人從我這條道行走呢
你要進入新世界,你得從新世界的大門走進去。
神乎其神:門(機會——資本)——引領(誘惑)——有些門不應該出現在人類面前,有些門人類不應該打開
潘多拉的魔盒——潘多拉的門
你如果看透了時下的風氣,你就能很好的理解6.17
世道:門——資本的道路——資本
真正的人類的世道:門——人本的道路——人本——以人類的身份活在人世間。
何莫由斯道也
孔子給的道路
換句話說:諸子思想——看似有很多道門,有很多道路——真正意義上所有的諸子思想都是為了人類能夠傳承、延續、前行而奠定的思想基礎。
諸子思想是在相互補充說明——人類應該如何好好的傳承、繼承。
諸子思想:奠定在人類的基礎上,前者為個性,后者為共性。
6.23
對立而又相互存在的智者與仁者
非常合理的平衡——天地、宇宙最初的設定——對人類的最初的設定。
6.29
《中庸》第三章
其至矣乎:中庸之道——在合理之下的平衡,所謂的天地、宇宙之道
身、識、靈的三者平衡——天地之理(道)
讓我們人類真正意義上去在理解天地、宇宙之道下好好的活在人世。
6.12
今女畫(停止)核心
力不足也——拒絕——中道而廢
孔子對于冉求而言,是需要全盤學習的。
肯定有其自身不愿意接受并學習的東西的。
拒絕了知識(善知識)的大門,以一種開放、豁達的狀態去接受來自各方面的知識。
不同的大門,人類會選擇不同的決策(1、錢權名利色(資本)的大門;2、仁義禮智信(人本)的大門:力不足也)
6.13
君子儒——大乘
小人儒——小乘
6.18
譯文:樸實勝過文采就會顯得粗野,文采勝過樸實就會顯得浮夸。文采與樸實兩者兼備,這才是君子。
文采:展現出來的東西
樸實:內在的自我修行
內外兼修者,才是君子
內是修養,外是由修養奠定出來的氣場
6.19
1、人能夠生活在世界上是因為正直
2、不正直的人(小人)也能生存是因為僥幸避免了禍害/災害。
正直的人:正義、豁達、陽光
不正直的人:陰暗、偷摸、算計
XX的人:
不管怎樣不XX的人,他們到最后都會以其不同的方式無法避免災害/禍害——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社死——自作孽,不可活——no zuo no die
6.21
《道德經》:
就算說了,也無法理解:下士聞道,大笑之
上士聞道(完全意義上跟從道而行),勤而行之;中士聞道(主客觀的影響——人(人類身份)在江湖,身不由己),若存若亡;下士聞道(連人都不是——對牛彈琴),大笑之。
以訛傳訛了
圣賢(傳道)→中人以下→扭曲(依樣畫葫蘆)→另外一種→以訛傳訛
暢銷關于諸子思想的書——中人以下(寫的)——扭曲了真正的儒家思想(三觀)——偽文化
寫的東西是為了什么
如今:是以金錢來衡量一切事物價值的世道。沒有人會真正撇開金錢去做關于事物的事情。
小丑登堂入室,大師韜光養晦。
如今世道:多看、多想、多聽、少選擇
6.27:
詳:《中庸》二十節~二十四節
主動的選擇正確的東西(古籍)去學習,就不會偏離人類正道
6.29
①、孔子認為中庸之道是無上之道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唐三藏:認為心經是無上咒
孔子:認為中庸之道是無上道
永遠的追隨與跟從的——學習中庸之道;心經。
儒釋道
人文、自然、宇宙
儒家
道家
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