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第一:為學的道理。樂學為君子仁人。學而時習之。
為政第二:為政的道理。學而優則仕,為政以德。
八佾第三:為禮的道理。政在禮樂分明,不可僭越。
里仁第四:為仁的道理。里仁為美。
公冶長第五:孔子對弟子們及有關人物的點評。
雍也第六:孔門弟子們的為政表現及為政素質的培養。
述而第七:孔子本人的言行錄,所思所想,所慎所戒。孔子光輝形象。
泰伯第八:居上位者以德為先,禮讓為國,及為政者的修養。
子罕第九:孔子與命與仁,講天命與仁德。
鄉黨第十:孔子為人師表,日常行為舉止,依禮而行。
先進第十一:孔子評價先進于禮樂的孔門弟子表現,以孔門十哲為主。
顏淵第十二:向孔子問仁、問君子、問為政等道理,以孔門弟子為主。
子路第十三:孔子講為政、為君子的道理。
憲問第十四:孔子講為人處世進德修身之道,及有關人物評價。
衛靈公第十五:孔子周游列國時有關為政、為君子、為仁及為學的言論。
季氏第十六:孔子講禮樂治國、為君子、為學之道。
陽貨第十七:孔子講禮樂治國及修身之道。
微子第十八:孔子對在他之前的歷史人物及與他同時代一些人物的評價。
子張第十九:孔門五弟子言論,包括子張、子夏、子游、曾子、子貢。
堯曰第二十:講治國之道、為政之道、君子之道。
綜上所述,《論語》是為政、為學、為仁、為君子的教科書,是圣人的經典論述,故《論語》可以說是中國人的圣經,宜人手一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