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在被藩鎮將領朱溫篡位后宣告正式滅亡,五代十國正式開始,此時晉、岐與吳依舊奉唐室年號,而前蜀稱帝,均不承認后梁,其余政權都臣服后梁,梁晉相爭十余年,最終李存勖在魏州稱帝,以光復唐朝為號召建國號唐,滅亡后梁,成為五代十國時期統治疆域最廣的朝代。那么和西漢滅亡劉秀創建東漢相類似,都是姓李,后唐屬于唐朝的宗室復辟嗎?
從血緣來講,后唐和唐朝屬于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系,但在法統上,后唐皇帝就是妥妥的唐朝宗室。
《新五代史》明確記載,唐懿宗曾給沙陀部首領朱邪赤心賜名李國昌,而且“以之屬籍”,編入了宗室屬籍。
以從破勛功,拜單于大都護、振武軍節度使,賜姓名曰李國昌,以之屬籍。
李國昌的兒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克用,孫子就是后唐王朝創建者李存勖。唐懿宗肯定想不到,他賜名的那位沙陀領袖,多年以后竟然成了“唐獻祖文景皇帝”,和他一起在太廟里接受香火。
而《舊五代史》對這事的記載就更詳細了。
烈考國昌,本名赤心,唐朔州刺史。咸通中,討龐勛有功,入為金吾上將軍, 賜姓李氏,名國昌,代州有《唐故龍武軍統軍檢校司徒贈太保隴四李公神道碑》云: 公諱國昌,字德興。仍系鄭王房。
連李存勖是哪一房的宗室都給交代了,所謂鄭王,指的是唐高祖李淵的叔叔、唐太祖李虎的兒子鄭王李亮,于是,沙陀領袖朱邪赤心,搖身一變,成了大唐太祖皇帝的后人李國昌。
因此在法統上,后唐李存勖就是鄭王李亮的后人,妥妥的唐朝宗室。
而李存勖在與后梁爭霸建立后唐的過程中,打的也是恢復唐朝的旗號。
仗順討逆,少康所以誅有窮;纘業承基,光武所以滅新莽。咸以中興景命,再造王猷,經綸于草昧之中,式遏于亂略之際。朕以欽承大寶,顯荷鴻休,雖繼前修, 固慚涼德,誓平元惡,期復本朝,屬四海之阽危,允萬邦之推戴。
李存勖覺得,他建立后唐,就和少康誅滅有窮氏恢復夏朝、劉秀滅新莽恢復漢朝一個意思,是“期復本朝”,不是建立新朝,唐朝就是李存勖的“本朝”。
至于唐朝皇帝禪位朱溫的事,那不做數,后梁是偽朝,后梁皇帝是庶人,后梁丞相是偽丞相,后梁改的名字全都改回唐朝的,就跟東漢不承認新莽一樣。
又詔除毀硃氏宗廟神主,偽梁二主并降為庶人。天下官名府號及寺觀門額,曾經改易者,并復舊名。
而唐朝皇帝,也還在后唐的太廟里享受煙火。
詔于晉陽立宗廟,以高祖神堯皇帝、太宗文皇帝、懿宗昭圣皇帝、昭宗圣穆皇帝及懿祖以下為七廟。
后唐七廟:高祖李淵、太宗李世民、懿宗李漼、昭宗李曄、懿祖朱邪執宜、獻祖李國昌、太祖李克用。
不過,后唐法統建構其實是漏洞百出,唐朝已經有一個太祖皇帝了,李淵的爺爺,太祖李虎。后唐既然繼承唐朝,卻又搞出了一個太祖李克用,直接讓大唐王朝兩個太祖皇帝了。
更何況,法理上后唐皇帝都是李淵叔叔鄭王李亮的后人,也就是說,和李淵世系都沒直接聯系,既然要建構法統,那勢必是要拔高太祖李虎的地位、弱化高祖李淵的地位才對。
結果,后唐不僅完全沒有拔高李虎,甚至還把李虎的太祖廟號都給剝奪了。
雖然真的漏洞很明顯,但這并不能掩蓋李存勖在法統上是以宗室身份繼承唐朝皇位的事實。
而且這一點,后人也是承認的。
后唐之后是后晉,看后晉石敬瑭怎么看的:
乙亥,詔立唐高祖、太宗及莊宗、 明宗、閔帝五廟于洛陽。
石敬瑭干了這么一件事,他給前朝皇帝立廟,廟里有這么幾個人:李淵、李世民以及后唐的三位皇帝李存勖、李嗣源、李從厚。
石敬瑭也覺得,后唐就是唐朝。
還有,歷史上有個東西叫“二王三恪”,也就是給前朝皇室封爵,來標榜自己的正統性。
后晉的二王三恪是誰?
宜于唐朝宗屬中取一人封公世襲,兼隋之酅公為二王后,以后周介公備三恪,主其祭祀,及赴大朝會。
二王三恪是北周、隋朝、唐朝的皇室,還是把后唐就當唐朝了,中間的后梁是偽朝,無視之。
所以,雖然從血緣來講,后唐和唐朝屬于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系,但是唐朝皇帝覺得他是唐朝宗室,他自己覺得自己是唐朝宗室,后世也還覺得他是唐朝宗室。
那么,后唐是不是唐朝宗室?就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