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嗎?
想知道嗎?
北魏孝文帝,到底有過幾位皇后呢?
我們來盤點(diǎn)盤點(diǎn)。
第一位,貞皇后,林氏。
這女子是平?jīng)鋈耍ń窀拭C平?jīng)觯赣H林勝原本是定州刺史,為乙渾所殺。
作為政治斗爭的犧牲品,林勝家族需要得到政治上的補(bǔ)償,奈何林勝無子,其二女便被納入了后宮。林氏因容色美麗,被孝文帝寵幸后,生下了皇長子拓跋恂。
拓跋宏意欲將這位長子立為太子,按照北魏舊制,“母死子貴”,孝文帝原本不想賜死林氏,但馮太后不許。
榮華富貴成了過眼云煙,林氏的人生戛然而止。
493年,拓跋恂被立為皇太子。
這位林氏,成了兒子登天路上的鋪路石,死后被追認(rèn)為貞皇后。
可惜的是,這位貞皇后的犧牲并沒有換來兒子的前程似錦。
496年,拓跋恂因罪,被親爹賜死。
最后,連貞皇后這一謚號亦被剝奪,追為庶人。
第二位,廢皇后,馮氏。
這位小馮氏,身份尊貴,她是太師馮熙與博陵公主(文成帝妹妹)的女兒,也就是馮太后的侄女。
493年,孝文帝孝期已滿,便有太尉元丕等上奏,后宮無主,請立后位。
不論是地位門楣,還是親上加親,馮家女無疑是最佳人選。
于是孝文帝便將小馮氏立為皇后,恩遇甚厚。不管真情也好,假意也罷,帝后總是度過了一段蜜月期。
壞就壞在,小馮氏同父異母的姐姐大馮氏(為方便區(qū)別,下文作大小馮氏之分),那位比她早入宮的那位妾生女馮昭儀,原本因患疾被遣送寺廟。待馮太后孝期屆滿,孝文帝又將她接回宮中。
漢有飛燕、合德共侍一君,孝文帝大概想著二女共侍一夫,豈不美哉。
然則,孝文帝對馮昭儀寵愛過甚,馮皇后與孝文帝漸漸愛馳遠(yuǎn)。
隨著馮昭儀的恃寵而驕,強(qiáng)勢崛起,日日在皇帝枕畔吹風(fēng)。
積毀銷骨,馮皇后漸漸失勢,三年后被孝文帝廢為庶人,終老瑤光寺。
從另一方面看來,她算是孝文帝的皇后里唯一得了善終的人。
第三位,幽皇后,馮氏。
這位馮皇后也是馮熙的女兒,但母親常氏出身賤微,生了大馮氏與馮夙一女一子。不過是因馮熙原配去世后,母憑子貴,常氏才有了機(jī)會(huì)主理家事。
大馮氏因?yàn)樯干矸葑鹳F,但母親身份低微,高不成低不就,入了馮太后的眼,正好入宮作貴妾。
這可是個(gè)美人兒,有姿色會(huì)媚色,得到孝文帝的偏寵,被立為昭儀,就是上文提到被廢的馮皇后的姐姐馮昭儀。
孝文帝對她真愛無疑了,馮太后在世時(shí)以患疾為由將大馮氏遷出宮去還家為尼。馮太后去世后,守孝期三年一過,孝文帝又將大馮氏接回宮中。
身為昭儀的大馮氏對馮皇后輕慢而不行妾禮,孝文帝只是縱容寵溺。
大馮氏為了專寵后宮,對孝文帝身邊嚴(yán)防死守,意圖阻止任何接近皇上的女人。孝文帝也只能嘆息,婦人的妒忌心,連皇家亦不能幸免,更何況常人。
殺伐果斷、能武善文的孝文帝,卻也是位多情郎君,這位大馮氏可對不起孝文帝的這般深情厚愛。
就在孝文帝征伐四方時(shí),后宮一頂大大的綠帽子死死扣上他的頭。
大馮氏的母親常氏甚至企圖以巫術(shù)治孝文帝不起,以鋪就女兒大馮氏欲效仿馮太后攝政的權(quán)力道路。
一場夜談過后,兩個(gè)人最終恩盡情絕,如果不是馮家不能連出兩位廢后,這位馮皇后怕是也逃不了孤獨(dú)終老的命運(yùn)。
不過,她的命運(yùn)轉(zhuǎn)折得更加直接。
499年,孝文帝自知命不久矣,臨死前一月,下詔賜死大馮氏。
為什么要賜死大馮氏?
皇太子元恪的生母早已死了,孝文帝死后,按照規(guī)制大馮氏就是太后了。
恰恰如此,大馮氏不得不死。
這女子,可不是一般人。
北海王人等奉詔賜死時(shí),大馮氏死活不愿自戕,口中罵罵咧咧,最終被強(qiáng)制執(zhí)行。
如果她不死,遭殃的便是元恪。
為著兒子,為著北魏,為著孝文帝自己心里憋著的那口氣,大馮氏必須死。
謚號幽皇后
第四位,文昭皇后,高氏。
這位女子是冀州渤海人,司徒公高肇的妹妹,德色婉艷,也是大美人兒一枚。被馮太后親自面見后詔入宮中,生育能力還不錯(cuò),二子一女。
沒有生育、寵愛頗盛的馮昭儀想要撫養(yǎng)高氏的孩子,孝文帝遷都洛陽的路上,高氏暴亡,有說是為馮昭儀所為。
497年,高氏的兒子元恪被立為皇太子,高氏被追封文昭貴人。
元恪的兒子明帝即位后,追封高氏為太皇太后,是為文昭皇后。
這四位女子,有為孝文帝生兒育女的,有政治婚姻,也有少年真心。
到了,只剩孝文帝孑然離去,
自古皇家無真情,便是了。
本文由彭豆兒原創(chuàng),歡迎關(guān)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