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寶琴的形象光彩奪目,好像連林黛玉、薛寶釵都稍遜風騷。跟《紅樓夢》一貫的風格不同,薛寶琴似乎只有優點沒有缺點,完美得有些概念化、不真實。
其實薛寶琴不見得那么完美,書中并沒有濃墨重彩地描寫薛寶琴的人物形象,至于薛寶琴的才情,那十首懷古詩,只能證明她見多識廣,詩寫得并不怎么樣,李紈都不屑于點評。但是寶琴卻帶來轟動效應,我覺得她更像一個象征完美的符號。
首先她見證了賈府的命運。第五十三回,薛寶琴作為王夫人的干女兒,參與了賈府最隆重的除夕祭宗祠活動。 本來薛梅兩家地位相當,隨著薛蝌父親的去世,今非昔比了。薛家都要娶邢家這貧寒人家女子為妻了,賈母卻問其生辰;第三十五回,原本巴結賈府的傅試家的婆子也能進入大觀園了,這些都表明已經沒有名門望族愿意將女兒嫁進賈府了。
其次,她見證了寶黛愛情的忠貞不移。面對絕色佳人,賈寶玉大發感嘆:老天,你有多少精華靈秀,生出這些人上之人來!薛寶琴長的很美,也很有才華,性格開朗活潑。但是,寶玉對她卻完全沒有男性對女性的心動。有的只是哥哥式的關愛與欣賞。僅此而已。寶玉已心定黛玉,因為寶黛感情的忠貞,無論眼前再出現多么優秀的女子,也不能讓他動心。黛玉再也不擔心寶玉。
第三,她見證了釵黛的友情。由于賈寶玉的愛情表白和寶釵的真誠關懷,釵黛之間的障礙拆除了,林黛玉不再對薛寶釵有敵意。自從寶釵進賈府,因為她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所不及,讓黛玉悒郁不忿。寶釵的金鎖在黛玉心中種了一根刺,因為寶玉多情,黛玉對凡出現在他身邊的女孩,甚至包括劉姥姥故事中的茗玉,都會生出情緒來。引發了與寶玉的多次吵鬧。寶玉吐肺腑,黛玉的心魔被驅除。寶姐姐竟真是個好人。所以黛玉變得寬厚平和。第四十五回黛玉犯嗽疾,寶釵來探望,二人成了可以交心的好姐妹。第四十九回,賈母表現出對寶琴的寵愛時,寶玉還擔心黛玉會吃醋。不想林黛玉愛屋及烏,和寶琴一見如故,趕著她叫妹妹,并不提名道姓,如同親姊妹一般。薛寶釵都忍不住心生妒意,說“我就不信我那些兒不如你。”
第四,她的出現為賈母借琴擊釵提供了契機。賈母見了薛寶琴喜歡得不得了,讓王夫人認了干女兒,安排她到自己屋里同住;還專門給寶釵帶話,別管嚴了她;把珍貴的鳧靨裘送給寶琴。老太太這是何用心,是不是有點作戲。
賈母還詢問寶琴的年庚八字。表面上有意寶琴,實際上在婉拒寶釵。她的意思是,我寧要寶琴也不要你寶釵。老太太也許是明知寶琴已經許人了才問寶琴生辰。同時肯定了寶琴,也就等于肯定了薛家,無論薛家如何回應,賈母都能達成心愿,再次顯示出她的老道。
第五,薛寶琴的結局寄托著作者的期望。第一百十八回,王夫人說一句:“那琴姑娘,梅家娶了去,聽見說豐衣足食,很好。”薛寶琴總算擺脫了那“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的魔咒。這一句淡淡的“豐衣足食,很好。”也許就是最好的宿命。相比于別的金釵們,死的死,出家的出家,這是非常樂觀的結局。也許作者并不希望所有女子都薄命,以一個完美的女性寄存他心中美好的期望。
第六,薛寶琴的人物形象,寄寓著作者超越時代的女性觀。寶琴是與釵黛不同的女子形象。她隨父親游歷了很多地方,見過世界的廣闊,心胸更為豁達。這是作者的女性觀:女人不必把自己關在深閨,在讀萬卷書的同時,不妨走出閨門,甚至走出國門,去行萬里路。這是超越時代的,即使在現代,也不落后。 薛寶琴的出現,給大觀園帶來一股清風,打開一扇嶄新的窗口。寶琴象征著永遠有更美好的人、更宏大的世界。寶琴描述的金發碧眼西洋美女詩人,體現了作者放眼世界的胸懷。在寶琴這十首懷古詩的影響下,黛玉才寫出了悲嘆古今女人命運的《五美吟》,雖然還有自悲自嘆,但其廣度已非昔日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