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發展至今,歷史源遠流長,在這歷史長河之中,有無數的人用自己的一生,書寫了一個又一個偉大的傳奇,他們用自己的事跡,為中國的發展添磚加瓦。數十載春秋,用生命貢獻給了國家。
中國最后一位恭親王:做了20年奴才,差點被溥儀槍斃,直到2017年才去世。
國破家亡,親王變奴才
這位恭親王叫做愛新覺羅毓嶦,他是末代皇帝溥儀的侄子,
在毓嶦的一生里,可謂是大起大落,曲折跌宕。
雖是親王,卻沒有享受過真正親王的待遇,在溥儀身邊,他更像一個奴才,動輒打罵、受盡屈辱,過完了他這凄慘的一生。但是,即使生活的艱辛,可他在晚年,依舊是值得所有國人尊敬的。
愛新覺羅毓嶦是愛新覺羅溥偉的兒子,溥偉正是溥儀的兄弟,在溥偉去世之后,愛新覺羅毓贍前往長春,追隨溥儀。當年溥儀在滿洲國開設了一個皇家私塾,毓嶦就是其中之一的學生。從他進入私塾讀書那一刻開始,他便開始了與溥儀共處20年的特殊經歷。
在1945年,他和溥儀被蘇聯紅軍俘虜,后來一同遣送回國,在戰犯管理所學習和改造,在1957年之后,又在農場務農,
后又被送至東北……
在一系列顛沛流離、尋找生存之所的過程當中,溥儀從來沒有把毓嶦當成是自己的親侄子,盡管他們的確有叔侄的關系,可是
在溥儀眼中,毓嶦也就只是個奴才而已。
動輒打罵、提心吊膽討生活
不難想象,畢竟溥儀做了那么多年的皇帝,從他固有的思想當中,會一直認為自己是主宰世界的人,天地之間只有他是最大的,所以,所有的人都要聽從他的安排。
不論是他的親人亦或是妻子,都應該對他惟命是從,所有的人在他面前都像一個奴才一樣,應該任勞任怨,絕對忠誠。
所以
在溥儀的眼里沒有親情也沒有愛情,有的只是沉浸于過去的權力、地位,但是殊不知,這些東西早已經隨著清朝的滅亡而一去不復返。
愛新覺羅溥儀脾氣暴躁,想必是多年嬌生慣養形成的,所以對毓嶦動輒打罵。毓嶦做事情惹得他稍有不如意,便是一頓處罰。他還教導在私塾的學生,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對他無比的忠誠,要問什么都要說出來,
如有隱瞞,便是犯了欺君之罪。
毓嶦曾經講了一個真實的例子:
他說待在溥儀身邊要處處小心、謹慎,稍有不如意,便會被溥儀責罵。有一次溥儀得了感冒,所以要避風,而此時的毓嶦則在一旁看報,翻頁的時候,卻讓溥儀龍顏大怒。
對他怒吼道,
“你不知道我感冒要避風嗎?用報紙在我身邊扇風,是希望我快點死嗎?”此話一出,嚇得毓嶦一時手無足措,立馬跪地求饒。
通過這一件小事可以看出,當時的毓嶦在溥儀面前一點自尊和地位都沒有。多年以后,毓嶦是抱著一種帶有些許玩笑和戲謔的心態講出這段故事的,可是當時的他又是多么的委屈而不能言語。
毓嶦還在采訪時說起了另一件小事:有一次溥儀得了痔瘡,在外面買了很多的痔瘡藥,當時的毓嶦年紀小、不懂事,沒有思考過后果,殊不知禍從口出。他說
“這藥看上去像子彈一樣”,當時就把溥儀嚇壞了,生氣地怒吼道,
“你咒我吃槍藥,我先賞你槍子兒吃”。
為此,毓嶦挨了一頓毒打,挨打完之后,毓嶦還不得不向溥儀磕頭謝恩,謝溥儀的不斬之恩。
當時日本人將溥儀軟禁起來,所以并不允許溥儀殺人,想要徹底滅了溥儀的帝王威風。現在想來,幸虧如此,如果再換做當時清王朝還沒有滅亡,
溥儀若還是那個高高在上的帝王的話,恐怕毓嶦會因為這一句話早已人頭落地。
前塵往事不念,珍惜生活
毓嶦在講述這些故事的時候說:
“這一件件事情都讓我記憶如此深刻,那二十年里,是我過的最心驚膽戰的歲月,沒有一天睡過好覺,沒有一天不小心翼翼、戰戰兢兢,生怕做錯什么惹得溥儀不高興,自己便也性命難保。”
他說:“溥儀是一個膽小怕死又多疑的皇帝,我們都說“伴君如伴虎”,更何況是一只疑心非常重、又容易生氣發脾氣的老虎。”但即使如此,毓嶦談及溥儀時,依舊將自己稱為“臣子”。
他認為,不論溥儀對他發多大的脾氣,動多大的殺心,這只不過是一個臣子應該承受的,所以也可見,在毓嶦的心中,溥儀還是有一定分量的,
他對溥儀也是夠充滿著足夠的尊重。
溥儀逝世之后,毓嶦終于重獲自由,在面對媒體采訪的時候,出身顯赫的恭親王早已成了一位白發佝僂的老者,他面對鏡頭笑著說:
“上天讓我出生在一個顯赫的家族里面,卻并沒有讓我擁有顯赫的生活,過去的那些歲月是我值得感激、也是令我痛苦、難忘的時光,它讓我失去了我的財富、地位和榮華,但是對于現在的我來說,卻并不覺得可惜它帶給了我更多歲月的洗禮,讓我學會了更多積累了生命當中的財富,也許那將是我最寶貴的經歷。”
毓嶦晚年時,也經常被日本邀請到日本進行文化交流,在談到日本人篡改歷史教科書,將一些日本曾經對中國做的暴行篡改的面目全非的時候,毓嶦態度非常嚴肅說:
“日本人是分派別的,但是我們中國并不能搞中日分立,我們應該建立與日本的友好關系。”
通過此番話可以看出,愛新覺羅毓嶦在經歷了一生的滄桑和洗禮之后,他變得多么的識大體、有肚量,有遠見。是當時的日本人,害得他沒有了從前的風光,
害得他枉做了一個親王。
如果沒有日本人當初的來犯,也許清王朝并不會那么快的滅亡,但是他還是盡力地爭取中日的友好關系,他并不希望過往的那些傷痛和歷史成為隔閡中日建交的種子,還是希望中國能夠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更多的國家建交,可見,這是一位多么深明大義的老人啊!
2017年7月,愛新覺羅毓嶦在北京逝世,他是中國最后一位恭親王,做了20年的奴才,險些被溥儀槍斃,
他這一生過得曲折、心酸,值得人同情,但同樣更值得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