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中華悠久的歷史,爭奪王權的斗爭比比皆是。
為了皇位之爭,血腥的廝殺,并不只發生在父子兄弟之間,就連皇室中人之間,也是如此。
“八王之亂”是我國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一次。
“八王”是指晉宣帝(追謚)司馬懿的四個兒子(庶出),汝南王司馬亮,趙王司馬倫(第九子),
晉武帝(司馬昭之子,西晉開國皇帝)第五個兒子楚王司馬司馬瑋,長沙王第六子司馬乂,
第十六個兒子司馬穎成都王,司馬宣王(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孚之孫河間王司馬颙,
司馬懿的另一個弟弟司馬馗的孫子東海王司馬越,晉武帝司馬炎的弟弟司馬攸之子齊王司馬冏。
司馬炎篡魏建晉后,宣稱晉武帝,他認為自己之所以能如此輕易地覆滅曹魏,最大的原因就是沒有分封同姓諸侯王。
所以,在他登基之后,他就將司馬氏皇族的二十七個人都封為了王。
晉武帝司馬炎于西晉太熙元年(290)4月去世,其子司馬衷即位,史稱晉惠帝。
在中國古代,惠帝司馬衷是一位智障的皇帝,他曾經對饑餓的百姓說:“何不食肉糜?”這件事,被傳為千古笑談。
司馬衷登基之后,權力便落在了他的母親和皇后賈南風的手中。
賈南風是魏晉權臣賈充之女,性情暴躁,心高氣傲,她逼迫惠帝,下了一道圣旨,讓楚王司馬瑋去攻殺汝南王司馬亮,然后又以偽造皇帝詔書的罪名處死了楚王司馬瑋。
除掉汝南王和楚王后,皇后賈南風專權長達九年。
晉惠帝元康九年(299)賈后廢黜了太子司馬通,引發了群臣普遍的不滿。
第二年,生性兇悍的賈后,與趙王司馬倫勾結,以謀逆之罪,殺害了太子司馬通。
哪知道,殺死太子是趙王司馬倫出的一個奸計。
因此,他鼓動賈后殺死司馬通,為的就是清除自己謀朝篡位的道路。
司馬倫在太子死后,乘著這個機會,對賈南風發起了攻擊,闖入皇宮,生擒了賈南風,司馬倫表現出了司馬氏血脈中獨有的兇殘,強行給賈后灌下了一杯含著金屑的酒,使其當場身亡。
其后,趙王司馬倫主政,其以“丞相”自居,成為了西晉真正的掌權者。
第二年,也就是永寧元年(301),司馬倫迫不及待地把晉惠帝司馬衷趕下臺,自己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司馬倫當丞相的時候,沒人說什么,可當他當上皇帝后,整個司馬氏都不服氣,帶著大軍,將他團團圍住。
齊王司馬囧,河間王司馬颙,成都王司馬穎等諸王聯合起兵討伐。
司馬倫率部出兵,與諸侯聯合作戰,力圖將反對者一網打盡。
兩個月后,篡位稱帝的趙王司馬倫兵敗,諸侯攻破洛陽晉宮中,將其活捉。
緊接著,司馬倫步賈南風的后塵,同樣被強行灌入金屑酒而亡。
在弄死司馬倫之后,迎惠帝司馬衷復位,齊王司馬囧輔佐。
沒過多久,河間王司馬颙與長沙王司馬乂聯手,起兵討伐輔佐王司馬囧,將他誅殺,理由是司馬冏圖謀不軌,意圖造反。
長沙王司馬乂繼司馬囧之后,成為了輔佐大臣。
司馬乂輔佐不到一年后,太安二年(303)河間王司馬颙又與成都王司馬穎聯手攻打司馬乂。
可笑的是,司馬颙和司馬乂曾經是一伙的,一年多以前,二人還一起對付過司馬囧,現在卻反目成仇,互相廝殺起來......
當河間王、成都王的軍隊包圍洛陽的時候,東海王司馬越突然起兵造反,生擒了執政的長沙王司馬乂,交給司馬颙后,司馬颙讓手下的大將張方用炭火將司馬乂活活烤死了。
成都王司馬穎借此機會,掌握了朝中的權力,并被皇帝冊立為“皇太弟太”。
只是不到兩年,東海王司馬越又故技重施,再度起兵造反,結果反被晉軍擊敗,司馬越狼狽逃竄。
第二年,永興三年(306),司馬越又糾集叛軍發動叛亂,攻打新都長安,“皇太弟”輔政王司馬穎兵敗被俘,被抓進了鄴城的大牢里,沒過多久就被絞死在獄中了。
司馬越下了一道旨意,誆騙司馬颙,讓他回京做丞相,司馬颙深信不疑,興奮地趕往長安,卻被南陽王司馬模在路上截住,當場絞死在了車架上。
東海王司馬越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毒殺了晉惠帝司馬衷這個"傻兒皇帝",又把惠帝的弟弟司馬熾推上了晉懷帝的寶座,使朝中的權力完全掌握在司馬越手中,“八王之亂”才算告一段落。
為了一己之私,大打出手
“八王之亂”,占據了西晉僅有五十三年壽命的三分之一時間,
司馬氏皇室內部,因為權力的爭奪,互相廝殺,所有人都殺紅了眼,什么兄弟之情,同袍之誼,統統拋諸腦后,不僅使得父子兄弟反目成仇,更使得國家生靈涂炭,經濟崩潰,國破不堪。
據《晉書》所記載,當晉惠帝司馬衷回都洛陽時,一支龐大的回都車隊,卻只有一輛牛車供司馬衷乘坐,其他文武官員、內侍和護衛因為沒有馬匹,只能步行,這就是動亂的后果。
“八王之亂”后,西晉又迎來了一個更大的動蕩,更大的混亂,更大的黑暗和血腥,漢民族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死存亡危機,這就是五胡十六國。
中國歷史上最動蕩不安的一段時間被稱為“五胡亂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