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姬發伐紂不到3年就去世了,此時年僅14歲的周成王繼位,成王年紀小,周朝又剛剛平定天下,正當百廢待興,成王的叔叔周公擔心諸侯背叛,就代理成王管理政務,主持國事。
而武王姬發的管叔、蔡叔等周王室的兄弟卻不這么想,他們都覺得周公是要篡位奪權,所以他們直接聯系商紂王的兒子武庚結合商族勢力發動叛亂,背叛周朝。
周公知道后,就奉成王的命令開始平叛,殺了武庚,流放了周王室的兄弟,最終平叛成功。
周公代行國政七年,在這七年中周公一直堅持以禮治國,主張明德慎罰,周公的名望越來越大。
七年后,周成王也慢慢長大成人,而周公毫不猶豫的把政權交給了成王,自己又回到了臣子的位子。
看到這里我就有了疑問,自古謀權篡位的大臣不再少數,誰都想當皇帝,為什么周公的權利已經這么大了,而且還是武王姬發的弟弟,周公就不想當皇帝,不去謀權篡位呢?
因為周公根本不想奪權篡位。
我們要承認,這個世界上有部分人就是沒有野心,一心為國,清新寡欲的,比如周公,周公在平定叛亂之后,朝廷反對他的人估計已經很少了,之后七年,周公一直代位治國,篡位的本錢已經非常大了,可以說只要他想,估計成功幾率非常大,而且他還是王室血統,武王的弟弟,兄死弟上,也不違反常規啊,但是他就是沒有稱王的想法,這一點是讓人很佩服的。
不僅如此,周公在輔佐周成王繼位之后,擔心成王年輕,好逸惡勞,就給成王寫了《多士》《毋逸》,這兩本書寫的就是以前的明君是怎么做的,這個國家才能長久,昏君是怎么做的,所以國家才會覆滅,比如商紂王就是昏庸暴虐,商朝才會覆滅。核心思想就是你要學習明君,不能成為昏君,希望成王能做一個為民有德的好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