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就像一座圍城,里面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想進去。”
這句話經常被很多人引用,它出自錢鐘書先生的《圍城》。具體的含義就是,婚姻其實就是一個堡壘,一個圍城,不懂門道的人個個都想進來,而身處其中的人卻個個都想逃脫。這說出了民國時代人們對于婚姻的理解,這句話也算是言簡意賅的說出了其中的奧妙。結婚以前是熱戀時期,大家沒有發現彼此的問題,所以才能夠你儂我儂。但是等到結婚以后日久見人心,矛盾也日益爆發,于是才有了大家都想要逃脫的結果。
在現代社會中,這樣的現象其實是比較常見的,剛開始大家見面的時候,為了在彼此的心目中留下最好的印象,因此大家都懂得克制。在這樣的過程中,大家都有著最完美的愛情的沖動與印象,于是就草草的結了婚。但是結了婚以后,矛盾卻因此展開。
在這種快節奏的時代里,男女雙方都容易把自己的缺點大大咧咧的展現出來,而且大家的矛盾也無法以溫和的方式解決。有的男人喜歡家暴老婆,而有的老婆只喜歡以另外的方式傷害男人。這最終的結果就是家暴的現象產生,大家打得不可開交,甚至傷到了孩子。
在現代生活中這種現象是比比皆是,大家唯一解決的辦法就是靠離婚,不過慶幸的是大家經濟獨立也沒有什么太大的問題。
那么問題來了,在古代社會人們面臨家暴的現象,他們是如何解決的呢?
事實上,歷史對此還真進行過記載,但是背后的結果卻是出人意料。
一、古人的婚姻本質
古代人的婚姻制度,和我們現代人的婚姻制度是截然不同的。鄭也夫先生在《文明是副產品》一書中,明確的表示一個道理,那就是婚姻是經濟制度的附屬產品。其中引用了大量的歷史事件,向我們闡述了一個道理,我們人類自從有了文明以來,婚姻制度就已油然而生。但是,這個制度的產生不是愛情的結果,而是在歡樂谷之外所建立的一個財產制度。這個財產制度是為了確保一個是血緣的傳承,另一個是財富的傳承。
具體用現代話說出來也很簡單,那就是,當一個人有了財產以后,他需要找一個固定的老婆,然后由這個老婆生下后代,由這個后代繼承自己的財富。
在當時來說,婦女就是男性經濟結構的一個固定框架,雖然殘暴,但卻也是一個事實。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男女的婚姻沒有戀愛,沒有自由,有的只是經濟結構的框定和傳承。
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男性作為主導,女性只是一個附庸,女性是不可能離婚的,一切都只能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但是,這樣的現象對于女性極不公平,但也無可奈何。不過慶幸的是,在唐代卻出現了一定的轉機。
二、不公平和轉機
前面說,婚姻制度是經濟制度的附庸,所以女性沒有離婚的權利,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女性可以說是飽受欺壓。
如果,一個女孩子嫁對了男人,那么這個女孩子可以比較幸福的,在老公的保護之下走完人生,但在這樣的過程中,還是會遭到夫家人的歧視和壓制。
而如果,夫妻生活關系不是很協調,而且這個男人不靠譜,那么女孩的生活就會變得非常痛苦。而且有的男人甚至會直接把老婆來宣泄自己在外面的不如意,這就是可怕的家暴現象。與現代社會不同,男性是主宰,女性無法抵抗。
面對這種可怕的現象,封建王朝在經過漫長時間的醞釀,也終于出現了一些反抗制度。最開始的反抗動力來自于隋朝的獨孤皇后,他為所有的女性做主,對所有當官的男人進行壓制,誰家庭不和諧直接剝削工資,在當時難得出現了女性的陽光之時刻。
三、唐代的“義絕”制度
隨后,在唐王朝時期,對于這一行為又進行了延伸,并且制度化。這個制度就是唐代義絕制度,其具體內容就是,如果男人和女人發生了家暴現象,那么大家可以通過協議確定恩斷義絕,然后強制離婚。這一制度的出現可以說對女性帶來了很大的改變,她們將不再單方面的捆綁在一個男人身上,她們終于也可以做出自己的選擇。
那么,這個制度具體的內容是什么呢?大概分為以下三個部分。
首先,制度第一部分就是要確定是否有家暴。
關于確定家暴這個事情,在唐代有著明確的規定,無非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就是男性對女性施展家暴,另一部分就是女性對男性施展家暴。
從一般意義上來說,大部分時候都是男性對女性施暴,對女性進行毒打或者經常出軌,讓女性受到了精神刺激,女性就可以直接向政府提起申請。政府一旦得知情報并且對這個事件進行檢測,得出了明確的結果,發現有傷痕,發現丈夫的確干了這些事情,那么就可以進行離婚。
既然已經申請離婚以后,就要進入到第二個部分,雙方簽訂協議,是否恩斷義絕。
這個所謂的恩斷義絕,指的就是大家把婚姻當成是一個約定,而雙方的約定已經作廢,那么就是恩斷義絕,以后再也無法復合。這個過程,書中沒有明確的記載,是否要反復的強調,但只要通過了這個最后的協議,那么就徹底結束婚姻,大家可以彼此各奔前程。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沒有道德約束,可以建立新的家庭,包括女性。
當恩斷義絕以后,接下來就是關于財產的分配問題。
從當時的唐朝規定來看,財產分配似乎比較公平,因為唐朝法律規定,一旦雙方離婚,那么個人財產可以進行各自瓜分。
例如,男性當年迎娶女性的時候,用了多少的彩禮錢可以直接拿回去。而女性當時嫁過來的時候帶來了多少嫁妝,可以原封不動的帶走。
表面上看,這算是比較平均的一種分配,但實際上還是對女性不太蠻公正。因為大部分時候女性加入男性,不會帶來太多的東西,而男性的財產根本就無法對女性進行太多的補償,這種法律的保障只是一個低保。
更為重要的是,男性離婚以后,還有青春,還可以接受更多的女人,但是女性離婚以后,還會真的有太多的男性主動來找她嗎?所以從規定來看,這個法律對女性還是不是特別好。
小結
因此,結合整個歷史記載來看,整個封建社會對于女性其實都不是特別友好,這既有當年經濟結構導致的上層建筑的原因,也有男尊女卑社會的一個引導。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女性基本上沒有太多的權利,在幾千年的歷史里面一直被壓榨,連在登頂歷史舞臺的時候,連名字都很少能夠留下。這是封建時代的一種陰暗,也是古代女性的悲哀。
不過慶幸的是,曾經單獨的男性壓制女性的時代已經過去,而現在男女平等的時代正在不斷的走向高潮。婚姻其實不是真正的愛情,而是一種責任,甚至是一種契約。責任和契約強調雙方的付出,強調大家對于這個家庭共同的守護責任,所以沒有誰比誰高貴,只有平等和責任。
在古代社會,發生了那么多的悲劇,對女性造成了那么多的傷害,我們現在社會也應該好好反思。當我們真的步入婚姻殿堂的那一天,請永遠牢記婚姻的責任,永遠不要以暴力來破壞契約,因為這既是對人性的否認,也是對愛情的否認,更是契約精神的喪失。
參考資料:《圍城》《論唐代的離婚立法》《蒙曼說大隋王朝》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