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懷貞
編輯詞條竇懷貞(?—713) 唐京兆始平(今
陜西興平東南)人,字從一。少有名譽,衣服儉素,與兄弟宗族況為豪侈者不同。初任
清河令,有政績。
中宗神龍時,為左
御史大夫。續娶
韋后乳母王氏,遂自稱“皇后阿zhe”,以自媚于后,韋后敗,手斬其妻,貶
濠州司馬,遷
益州長史。又與
太平公主結為
朋黨。景云二年(711),起為宰相。睿宗為兩公主營建道觀,諫者不絕,他獨勸成,并親自
督工。玄宗即位后,與太平公主謀作亂,被殺。
快速導航
關系表本 名竇懷貞
字 號字從一
民族族群漢人(鮮卑血統)
出生時間不詳
主要成就兩次擔任宰相
爵 位
中山縣公→
魏國公別 稱國赩
所處時代唐朝
出生地京兆始平
去世時間713年
官 職尚書右仆射、平章軍國重事
目
錄
1
簡介2
阿附權貴3
被拉攏4
唐中宗在春節干的“好事”5
誅竇懷貞等大赦誥6
與臺灣姓的關系1
編輯竇懷貞(?-713年),字從一。唐代京兆始平(今陜西興平東南)人。竇懷貞出身
唐朝 外戚,
高祖父竇毅,
太穆皇后(
唐高祖之妻,
唐太宗之母)的父親;父親
竇德玄官至宰相。
少年時即有名望,早年擔任清河令。
唐中宗神龍年間,擔任左御史大夫。依附韋后續娶,韋后乳母王氏,自稱“皇后阿”,韋后垮臺后,被貶濠州司馬,再遷益州長史。又與
太平公主結為朋黨。與
魏知古、
崔湜、
陸象先、
徐堅等撰《姓族系錄》二百卷。先天二年(713年)七月三日,與太平公主“謀廢太子”,事敗,畏罪投水而死。
唐玄宗下令戮其尸,改其姓為“毒氏”。
2
編輯中宗神龍初年,
武三思擅權,
御史大夫李承嘉附會之。時有雍州人
韋月將上告武三思謀遂,
證據確鑿,而毫無是非的中宗竟將韋月將決杖配流嶺南。但武三思怕謀逆最終會敗露,令大理卿
尹思貞“非法害之”,“思貞又固爭之”。這時,李承嘉
稟承武三思旨意,托以他事,不許尹思貞入朝廷揭發。尹思貞氣憤地對李承嘉說:“公
擅作威福,不顧憲章,附托
奸臣,以圖不軌,將先除忠良以自恣耶?”無恥的李承嘉更道德敗壞,遂
誣奏之,尹思貞被出為青州刺史。
韋皇后與
安樂公主等干預朝政,御史大夫竇懷貞“每
諂順委曲取容”,當宦官用權時,他“尤所畏敬,每視事聽訟,見無須者,誤以按之”。
監察御史魏傳弓曾以內常侍輔信義縱暴,正準備奏劾,竇懷貞竟然說:“輔常侍深為安樂公主所信任,權勢甚高,言成禍福,何得輒有
彈糾?”魏傳弓無畏地回答:“今
王綱漸壞,
君子道消,正由此輩擅權耳。若得今日殺之,明日受誅,無所恨。”但仍為竇懷貞阻撓無法糾彈。可見,在
御史臺長官取容權貴的情況下,就連
公正無私的御史也無法行使自己的
彈劾權。
[1]3
編輯可是,光任用娘家人、
任人唯親也不行啊。韋皇后自己也明白,如果想懾服眾臣民,還得施展手段,籠絡一些能夠得到公眾認可的大臣。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韋皇后可謂用心良苦,費盡心機。當時有一個大臣叫做竇懷貞,讀書人出身,早年聲望極高,也算是士林領袖之一。韋皇后看中了他的聲望和影響力,很想把他納入麾下,成為自己的親信。怎樣才能把竇懷貞籠絡過來呢?韋皇后使出了絕招——
美人計。
景龍二年(708年)的除夕,唐
中宗召集一些親信大臣一起守歲。
長夜漫漫,難免要喝上幾杯酒。喝到高興之處,中宗
李顯就對竇懷貞說:“聽說愛卿的夫人已經去世好久了,愛卿難道不寂寞嗎?身邊也一定缺人打理吧。我已經幫你選好一個新夫人了,今天就是
良辰吉日,新夫人已經在里面準備好了,現在我就來給你們主持婚禮!”話音未落,就見殿中重簾一掀,兩隊宦官舉著
燭臺、錦帳、
宮扇等一應器具,列對走了出來。宮扇的后面站著一個
新嫁娘。這新嫁娘身穿
鳳冠霞帔、
大紅禮服,臉雖然被宮扇擋住了,但是仍能夠看見滿頭的金釵。見此情狀,竇懷貞簡直幸福得快暈過去了,皇帝親自給選的媳婦,那肯定是
百里挑一的大美人啊,想不到自己一大把年紀還有這般艷遇。這時候宦官把新嫁娘帶到竇懷貞面前,隨后就都閃到一旁,只剩下一對宮扇和新嫁娘了。竇懷貞也在這兒準備好了,看到扇子徐徐張開,趕緊滿臉堆笑地湊上前去。可是只看了一眼,他臉上的笑容就凝固了,差點沒背過氣去。怎么回事呢?原來,扇子后面不是什么
溫柔俏佳人,而是一個十足的老太太,臉上的皺紋比他本人還多呢。看到竇懷貞臉色陰晴不定,傻傻地愣在那里,中宗發話了:“竇愛卿啊,這位夫人是翊圣皇后的老乳母,是皇后提議把她許配給你的!”竇懷貞一聽對方來頭這么大,臉上的笑容立刻又重新綻放了,心里盤算著:“這老太太雖說老點兒、丑點兒,但是后臺硬啊。有她
從中斡旋,我就能和皇后拉近關系。這樣一來,以后在朝廷里不也就坐穩位置了嗎?背靠大樹好乘涼,難得皇后抬舉,豈有不從之理!”竇懷貞
馬上又歡天喜地了,當即拉著這個老新娘一拜天地,二拜中宗、韋皇后,然后夫妻對拜,結成了一對老鴛鴦。
就這樣,韋皇后通過這么一個老美人計,就把竇懷貞給籠絡了。按唐朝人的習慣,管
奶媽的丈夫叫“阿奢”,從此以后,竇懷貞每次寫奏疏都落款“皇后阿奢”。當時有些
正人君子很看不上他這種
做派,就諷刺他,管他叫“國奢”。竇懷貞不僅不慚愧,反倒是欣然接受,得意非凡。就這樣,韋皇后通過種種努力,不光得到了自家人以及原來親信的支持,甚至連本來依附武三思的那幫人也都陸續聚攏到她的麾下。比如說,當時有一個叫
宗楚客的宰相,此人本來是武三思的表弟,這時候也轉會成了韋皇后的心腹。經過這么一番拉攏,韋皇后在朝廷里的勢力逐漸壯大了起來。
[2]4
編輯據
《新唐書》記載,中宗李顯登位后的一個春節,在宮中設宴招待近臣,左
御史大夫竇懷貞恰在其中。中宗作了新春致辭,群臣也
賀詞完畢后酒宴開始,君臣們品嘗著美酒佳肴,欣賞著歌妓藝人的精彩表演。酒酣之際,中宗突然對竇懷貞說:“聞卿久無伉儷,朕甚憂之。今夕歲除,為卿成禮。”竇懷貞被這突如其來的“恩寵”弄得不知所以然,他琢磨了一下,皇上
做媒,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但他馬上反應過來,皇上能夠想到我,那不是
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嗎,“但唯唯
拜謝。”片刻,宮中內侍引出一個打扮的
花枝招展卻以扇子遮面的婦人,竇懷貞只好聽從安排,即刻行禮成親。行禮時,竇懷貞反復猜想,這“新人”到底是個什么樣人?長得如何?還沒弄明白,大禮已畢,新人雙雙退出,然后換下衣服前來謝恩,眾人一看莫不
哄堂大笑,“新娘”原來是韋皇后的“蠻婢”出身的老而丑的奶媽。頓時竇懷貞有一種被捉弄的感覺,但他馬上意識到這不僅是皇上的恩寵,還是
韋后對他的信任。從此,他自稱“皇后阿”,在群臣中“欣欣然有自負之色”。竇懷貞懷著一種異樣的心情與“老伴”過著“恩愛”的生活,竇也因此成了韋后的親戚和寵臣。
這個竇懷貞是中宗時期有名的勢力小人,他處處惟韋后命是從,與韋后
朋比為奸禍害朝政,后來韋后失勢,竇懷貞立現小人本色,“手斬其妻”并宣布與韋后斷絕關系,被貶。可是未幾,此人又東山再起竟然做到了丞相的位置,可見此人拍馬奉承功底非同一般。再后來又與
太平公主作亂,失敗后,自知在劫難逃“投水死,追戳其尸”。
中宗李顯本想在新春佳節成全一件好事,沒曾想卻成就了一個小人。
我在以前的文章《齊桓公為什么用衣袖遮臉而死》中,曾提到過三個奸佞小人
易牙、豎刁和開方。
歷史上,易牙、豎刁之流數不勝數,如:春秋戰國的
吳起殺妻,漢代的
鄧通吮癰、
董賢獻身,明朝的嚴嵩媚上、
魏忠賢自閹等等。
除此,本人還想
狗尾續貂,再歸納兩位值得
引以為戒的經典事例,以聰人耳目。
上面那位竇懷貞算是一位,簡稱“竇懷貞娶婦”,下面再歸納一位“
郭弘霸嘗便”:
同樣出自《新唐書》,
武則天時期,御史大夫
魏元忠病了,許多官員都去探望,郭弘霸身為御史自然要去探望上司。當眾人都離去后,郭弘霸卻托故不走,對上司的病情作了深層次的了解,說了許多連魏元忠都感覺肉麻的話,端茶遞藥地大獻殷勤。最后竟然要求看一看魏元忠的便液,滿臉病容的魏元忠很是為難,先是不肯,但架不住郭弘霸的再三請求,只好撒了一泡尿。郭弘霸端著
尿液看了半天,聞了聞然后
一飲而盡,魏元忠大吃一驚極力勸阻(心想,沒聽說你還會醫術啊),郭弘霸卻沒有一點為難之色,咂巴咂巴嘴品味再三說:“甘者病不瘳,今味苦當愈。喜甚!”
郭弘霸本想以此來博取上司的歡心,為自己晉級做好鋪墊,那曾想魏元忠早已看透了他的用心,對他產生了厭惡之意,在朝臣中當面揭露了他的
丑態。
小人畢竟是小人,就在
徐敬業起兵反武則天時,還是這個郭弘霸自告奮勇請求前去討伐徐敬業,聲稱要捉住徐敬業:“抽其筋,食其肉,飲其血,絕其髓。”
北齊時也有一諂媚小人為了給權臣
和士開治病,竟然飲下和士開用
大糞汁與中藥煎制而成的“
黃龍湯”。此人后來
結局如何,史書無載,想必應該
吉星高照,因為和士開與他同類,這是他的幸運。
以上奸佞小人,為了依附權貴,不惜出賣自己的人格,用極其無恥的手段來
投其所好,騙取當權者的信任和重用,唯上、媚上最終都落了個可悲的下場。
以上洋洋灑灑,多
詞不達意,但都是我在閱讀當中的點滴體會,不知各位方家以為然否?又不知對時下的人們有無教益,如無,那就是在下確實
枉言了!
5
編輯天步時艱,王業多難,亂常干紀,何代無之。我國家累圣膺期,重光繼統,
戎蠻慕義,遐邇無虞。朕以寡昧,嗣守
丕祚,響明而理,
昃景忘劬。冀?內之小康,庶群生之遂性。又使家知禮讓,人盡忠良,不謂
奸宄潛謀,
蕭墻作釁。逆賊竇懷貞、
蕭至忠、
岑羲、
薛稷、
李猷、常元楷、唐脧、
唐昕、
李晉、
李欽、
賈膺福、傅孝忠、僧惠范等,咸以庸微,謬承恩幸,未申毫發之效,遂興梟獍之心。共舉
北軍,突入中禁,將欲廢朕及皇帝,以行篡逆。朕令皇帝率眾討除,應時殄盡。元惡既戮,奸黨畢殲,宗社乂安,人神胥悅。務申寬大之典,宜覃肆宥之恩,可
大赦天下。自大辟罪已下,無輕重咸
赦除之,其逆人
魁首未捉獲及應緣坐者,并不在赦限。自余黨類往還,一無所問。布告遐邇,咸使知聞。
6
編輯臺灣人來自大陸的奇姓不少,例如每天開門“七件事”:
柴米油鹽醬醋茶,大陸有這
七姓,臺灣也都有;文人的“
七雅”:琴棋書畫詩
酒花,大陸有人姓,臺灣一個也不少。臺北
文山區有人姓“第五”,算是奇姓中的奇姓,但這個姓卻有兩千多年歷史,據說
秦始皇統一中國時,原為
田姓的齊國皇親結伴
大逃亡,到郊外清點人數時,只剩下8人,為逃避
秦兵所追捕,便以第一到第八為姓,其中姓“第五”的繁衍下來。在高雄、
南投,有人姓“毒”,這個字念“勞”。唐代時,竇懷貞和太平公主相戀,皇帝不同意,兩人只好逃亡,但追兵不少,兩人自殺殉情,沒想到竇懷貞死了,公主卻被救回來,后來公主將
遺腹子改姓為“毒”,以示不忘皇帝之毒。臺灣也有姓“者”的,相傳清代
淮軍中有位
目不識丁的將領“
阿貴”,屢創戰功而升為總兵,人家問他姓什么,他都說不知道。淮軍大帥知道后,就找他談:“我桌上有一紙公文,你在上面隨便挑一個字,就當作你的姓吧。”他隨手一指,竟指到一個“者”字,從此就以“者”為姓。臺灣也有人姓“三”,是滿清皇帝御賜的,姓“三”的祖先是三代而已。臺灣還有姓“老”、姓“雞”的,“老”在臺灣不算
小姓,所以“老小姐”、“老先生”著實不少。有家姓“雞”,人們稱他妻子為“
雞婆”,稱他女兒為“
雞仔子”,他女兒求他改姓,他笑道:“姓是祖宗傳下來的,改姓等于叛
祖離宗。”
[3]參考資料:
1.
阿附權貴資料來源 2.
被拉攏資料來源 3.
與臺灣姓關系資料來源 擴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