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文君——明帝司馬紹皇后
庚文君原籍潁川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人,父親庚琛所以庾文君從小與哥哥庾亮跟著父親在會稽居住。她長得很美,才情俱佳的女子。
司馬睿久慕庾亮之名,將他召人建康。司馬睿聽說庚亮有個妹妹庾文君,便做主替兒子司馬紹納聘為婦。司馬紹是司馬睿的長子,在司馬睿即位之初,于大興元年(318)就被立為皇太子,由司馬睿做主把庾文君納為司馬紹之妻。庾文君嫁給皇太子司馬紹后,她善良賢淑,對司馬紹十分尊敬,受到庾文君的寵愛。
永昌元年(322),手握重兵的荊州刺史王敦起兵謀反。王敦與其堂弟王導是擁立晉元帝的功臣,把持朝中大權。晉元帝為抑制王氏,削弱王氏的勢力,重用刁協(xié)、劉隗等人。這一年王敦就以“清君側”為名,起兵直搗建康,很快攻進石頭城,進逼宮闕。晉元帝束手無策,太子司馬紹再也不能忍耐了,決心拼一死戰(zhàn)。
這天,司馬紹穿上戰(zhàn)袍,帶領數(shù)百名禁軍登上戰(zhàn)車,出官親自督戰(zhàn)。溫嶠聞聲趕來,攔住司馬紹勸道:“殿下乃國家儲君,怎能輕易冒死出戰(zhàn),自棄社稷?”司馬紹不聽,拍馬繼續(xù)要走,溫嶠抽出寶劍砍斷了韁繩,死死拉住不放,太子只得下馬。宮中的衛(wèi)士幾乎逃光了,只剩下幾名宦官陪著晉元帝。元帝此時已脫去戰(zhàn)袍,換上了朝服,自言自語地說:“王敦)著想據(jù)此寶卒,何不早說,為何要如此害民?”想了一會,派出使者曉諭王敦說“如肯歇兵,我當回瑯琊,讓位于卿。”但王敦不聽,仍揮兵前進。王敦占領建康城后,刁協(xié)、劉隗等人死的死、逃的逃,晉元帝已完全變成了傀儡,受掣于王敦。王敦多次提出讓元帝廢掉司馬紹,另立幼子為太子,目的是他可專權擅政。但大臣們一致反對,說太子、孝仁,并無錯處。王敦只得作罷。晉元帝司馬睿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王敦一伙飛揚跋扈,逼辱朝廷,遂即憂憤成疾,臥床不起。然而,元帝最放心不下的仍是太子,見大臣無一人可托,不得已召人司空王導,托他輔佐太子登位。嚼咐之后,飲恨而死,年47歲。司馬紹即位,為晉明帝。第二年,冊立太子妃庾文君為皇后,立庚氏所生長子司馬衍為皇太子。
司馬紹登基的第二年,乘王敦病危之機,命溫嶠領兵討代,一舉擊潰了王敦,重新穩(wěn)定了朝廷。可惜明帝司馬紹只作了三年皇帝,年僅27歲病故。臨死前命庚亮為中書令,輔助太子。年僅5歲的小太子司馬衍登上皇位,史稱晉成帝。皇帝幼小,不能親政,大臣們集體上表請庾皇后以太后的身份臨朝。于是,明帝尊母為皇太后,垂簾聽政,又命王導參錄尚書令,與中書令庚亮一起輔政。庚太后再三辭讓不,只得答應。王導因王敦的緣故,萬事皆請庚亮做主,庾太后也倚重自己的哥哥。于是,內(nèi)外大權都掌于庚亮一人之手,庚文君太后并不參與國家大事,只在后宮平靜度日。
庾文君是江南名士庾亮的妹妹,因兄長之美名,使得惡元帝司馬睿選為兒媳,入宮之后,夫婦恩愛,然而司馬紹早亡。被尊為太后,兒子尚小,只好垂簾聽政,一弱女子只得任用其兄長,結果選成外戚專權,把握政綱,引起兵變,對東晉的政權起了重大的影響。
庚亮當政后,一面排斥王導,一面又疑忌盤踞長江上游、握有重兵的荊州刺史陶侃以及歷陽鎮(zhèn)將蘇峻等人,導致蘇峻叛變。成和六年(331)蘇峻率部攻進建康,縱兵闖入宮廷燒殺搶掠。庚年僅三十二歲的庾文君不忍受蘇峻逼迫、憂慎而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