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她盡心盡力治理國家數十年。在她執政期間,社會穩定,老百姓的生活穩定殷實,創造了奇跡。武則天是一位傳奇式的人物,她對國家的業績遠大于私人生活的不儉。
徐惠比武則天小3歲,繼武則天之后被太宗
李世民選入宮中。她為人善良淳樸,在童年、少年時期就顯示出非凡的才華。
武則天的姨娘楊氏,原為齊王李元吉的妃子,李元吉死后,太宗李世民納楊氏為妃,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
長孫皇后去世時,李世民很悲傷,楊氏為了安慰 皇上,從民間選了幾位美女進宮,借此機會,她把外甥女武則天選入宮中。太宗封武則天為才人,賜名叫媚娘,是年14歲。武媚娘活潑可愛,太宗對她比較喜歡。 但由于武則天父親早逝,她同父異母的兩位哥哥對她不好,致使她書讀得少,文化素質不算高,幾年之后,她的受寵地位,被新進宮的才人徐惠所替代。
徐惠是右散騎常侍徐考德的女兒,徐考德見女兒出生五個月就會說話,認為她是天才,便注意她的早期教育,致使徐惠4歲就能看會誦《論語》、《詩經》,8歲 可作文章,而且詩詞文章皆佳。人長得也俊秀迷人,真是才貌雙全,人見人愛。太宗李世民聞聽,在徐惠11歲時,便下詔入宮,先封為才人,不久為婕妤,后又升 為充容。而武則天入宮十多年,仍是個才人。
唐太宗李世民對徐惠的喜愛,不僅僅是她的容貌和才華,還因為她有些長孫皇后的作風和特性。 長孫皇后是李世民的結發之妻,13歲時嫁給李世民,二人相濡以沫,感情篤厚。長孫皇后不干預朝政,卻關心國家大事,經常效仿
魏征進諫,深怕皇帝沉湎安逸而 荒廢朝政。在管理后宮事務中,身體力行,并搜集整理編寫了一本《女則》的書,以教育規范后宮人員。
長孫皇后對子女要求嚴格,對親屬也 不偏袒。皇上想封她哥哥長孫無忌為右仆射、吏部尚書,她堅決反對,而且親自找到哥哥說明其中道理,長孫無忌聽從妹妹的意見,找到皇上辭去了高官。這種做 法,在封建王朝中是十分罕見的。長孫皇后病重期間立下遺囑:喪事從簡,陪葬物不用金銀玉器,只用瓦木……她病故時年僅36歲。
徐惠的出現,填補了長孫皇后的缺空,她也像長孫皇后一樣,勇于進諫。她反對太宗晚年對外發動戰爭,反對朝廷剝削壓迫人民,她指出人民不堪重負時,必然會起義反抗。
太宗李世民第一次東征高麗未果,還想再次東征,同時又要對西域諸國動兵,徐惠便上疏力阻:“東戍遼海,西討昆丘,士馬罷耗……捐有盡之農,趨無窮之壑;圖末獲之眾,喪已成之軍。故地廣者,非常安之術也;人勞者,為易亂之符也。”
當太宗要為徐惠修建翠微宮時,她又上疏勸阻,最后一針見血地指出:“有道之君,以逸逸人;無道之君,以樂樂身。”
李世民對徐惠的諫言,格外重視和喜歡,盡量去修正自己的失誤。李世民知錯必改的胸懷,深深地感染著徐惠,她對唐太宗有著深深的感情。
唐太宗病故前,遺詔將絕大多數妃嬪送入廟中出家,而徐惠等極少數人則例外,讓她繼續留在宮中。可是,徐惠思念皇上心傷,有病竟不吃藥,多次表示要隨先帝于地下。不幸于太宗死后兩年病故,年僅24歲。
徐惠在歷史上遠沒有武則天有名,但她的賢惠和取于進諫,讓后人尊敬。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