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漦(音chí),就是龍的涎沫(唾液)。在兩千八百多年前的西周王朝,一件鎮朝之寶就是一個用精美的木盒子裝盛的龍漦,據說是從夏代時傳下來的。這 樣即便是在西周王朝,也算是一件歷史悠久的古董了。從夏代開始,歷代君王對之奉若神明。絕不敢輕啟好奇之心,打開木盒子查看其中的究竟,這也給這件古董蒙 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那么這龍漦又是怎么來的呢?
據說在夏代后期,有兩條神龍出現在夏帝王的朝廷前,它們自稱是褒國兩位先王的化身。神龍的出現引起了一片驚慌,夏帝王最后決定以占卜的形式來決定到底應該殺死、驅逐神龍,還是供奉神龍。
卜師對幾種處置意見做了占卜,最后認為最吉利的方法是向神龍求得龍漦進行供奉。神龍在留下龍漦之后消失無蹤,龍漦被用精美的木盒子封裝起來,并且留下了 一個很神秘的預言。即如果有君王開啟木盒子,那么災難將降臨到他的朝廷。所以即便是商王朝最后一個暴君商紂,也沒敢去開啟這個木盒子一睹其真實面目。
周王朝的周厲王是個以昏庸無道而著稱的君王,竟然為圖一時之快,全然不顧祖宗的遺訓,命令宮人將木盒子打開。結果龍漦從木盒子里流出來,流到了宮殿的地 板上,周厲王命令將其清洗掉。但怪事出現了,無論使用什么樣的方法始終無法清除。偏偏周厲王又聽信了一些旁門左道的方法,讓宮女們赤身裸體對著這塊無法清 除的龍漦污漬大聲叫喊,結果這個龍漦在赤裸的女人的叫喊聲中變成了一只蜥蜴。這只蜥蜴到處亂竄,沒有辦法將它捉住。最后竄到了周厲王的后宮,正巧在后宮中 有一個年僅七八歲的侍女。蜥蜴在碰到這個侍女后消失了,估計是鉆進她的體內了。這個龍漦的風波暫時平息下來,宮廷內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然而,龍漦帶來災害的預言卻剛剛開始。
又過了七八年,這時周厲王已經死了,周宣王繼位。那個侍女已經長大成人,還沒有婚嫁。但奇怪的是肚子卻一天天地大起來,當年被那只怪獸鉆進體內,在多年 后竟然未婚而孕。這個侍女在十分隱蔽的情況下,將孩子悄悄地生下來。但是終究不敢將這個怪胎留在宮中,便偷偷地把女嬰拋棄在路上。
當時在周的首都流傳著這樣的童謠:“桑木弓啊,箕草的箭袋,它們要亡掉周的國家啊。”這個童謠是什么意思呢?剛開始也沒有人知曉。直到有一天,在周的首都密探發現了有一對夫婦正在賣桑木弓和箕草的箭袋,這正符合童謠所說。
周宣王接到密報后,立即下令逮捕并處決這對夫婦。但是不知為何走漏了風聲,這對夫婦連夜逃亡。在逃亡的路上發現了被遺棄在路邊的女嬰,女嬰正在暗夜中啼 哭。這對夫婦便動了哀憫之心,將這個女嬰抱起,讓這個小生命隨自己踏上逃亡之路。最后他們逃到了褒國,這個女嬰就這樣在褒國長大,她后來被稱為“褒姒”。
以上這個離奇而荒誕的故事見于正史
司馬遷的《史記》中,故事當然是頗富戲劇性,拿來當做娛樂閱讀倒是不錯。倘若當做史實,當然不可信了,不過故事還要接著說。
若干年后,褒姒已經長成了一個楚楚動人的女孩。容貌傾城傾國,一個偶然的事件改變了她的一生。褒國當時有人觸犯了周王朝的法律,估計是一個在褒國非常有 地位的人,史書沒有準確的記載。為了逃避周王朝的懲罰,他將褒國第一美女褒姒獻給周宣王,以換取周王的寬大處理,于是褒姒又回到了周的王宮中。但事隔不久 周宣王就病死了,登上王位的是后來歷史上著名的昏君周幽王。
如果以《史記》來推測這時褒姒的年齡,有點令人吃驚,這時的褒姒已將近四 十歲。龍漦事件時,褒姒的母親,即原來在宮中意外地遇上龍漦所變蜥蜴的侍女,當時僅是七八歲的女孩,這是周厲王末年的事。而十五歲時產下褒姒,則應該是周 宣王八年。周宣王在位四十六年,到了周幽王即位時,褒姒來到周王宮時已經三十九歲了。
如果情況屬實的話,那么褒姒可以稱得上是絕色美女了。因為在三十九歲這個年齡,她能讓一位君王為之神魂顛倒。不過前面也已經提到龍漦的傳說是荒誕不經的故事,所以似乎也沒有必要根據這則故事來推斷褒姒的真實年齡,更可能的情況應該是在二十歲上下的年齡。
不管哪種推斷是準確的,總之她的到來讓周幽王神魂顛倒。
褒姒雖然有閉月羞花之容貌,卻從來沒有露出過笑容,這恐怕與她頗為坎坷的人生經歷有關吧。一出生便被拋棄在路上,后又作為褒國人的抵罪之品被送進王宮。 一生的命運都操之于他人之手,哪有自由可言,最終導致她郁郁寡歡的性格。雖然如此,天生麗質卻是女人最大的資本。憑借這一資本,她得到了周幽王的寵愛。當 寵愛變成取悅的時候,周幽王卻發現他的種種努力竟無法博得美人一笑。對一個有著無上權力的男人來說,真是令人氣餒的失敗。男人在感情世界中的冒險天性,使 得帝王亦不惜動用手中的權力為博取美人一笑而努力。
于是便有了“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周王國的邊境筑有許多烽火臺,每當異族入侵時烽火臺就會燃起烽火,濃煙直沖云霄。當一座接一座的烽火臺不斷地做著接力游戲時,場面之壯觀,絕不亞于好萊塢充滿想象力的巨片。
周幽王想到了好玩的點子,他命令在烽火臺上點火,這是發現入侵者的信號。古代這種消息傳遞方式笨拙卻高效,烽火的警示越過高山峽谷,奔馳在平原河川,很 快就傳達到各諸侯國的都城。恪盡職守的諸侯們從來不敢怠慢烽煙的警號,他們對周王室的防衛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當各路諸侯率領各自的軍隊以十萬火急的速度 匆匆趕到京師時,卻意外地發現戰爭的情報只是一場騙局。沒有敵人,沒有入侵,只有高臺上看熱鬧的周幽王與他寵愛的妃子褒姒。
這場鬧劇場面是如此之大,看到一個個傻頭傻腦又驚愕萬分的將士們,褒姒禁不住輕輕一笑。為了這紅顏一笑,周幽王不惜以他的王朝和生命作為賭注。
原本為戰爭而建筑的烽火臺,卻悄悄地變成討好王妃的工具。從這一天起,烽火臺便不時地燃起烽煙,一次又一次上當受騙的諸侯們無不惱羞成怒。當“狼來了” 的叫喊聲成了欺騙的代名詞,沒有人愿意再理會下一次是否真的狼來了,從今往后泄氣的諸侯們發誓再也不出兵拱衛王國的首都。
可是狼真的來了。
引狼入室的卻是自家人。
在褒姒產下了王子伯服之后,周幽王一意孤行廢除了原來的王后與太子。而改立褒姒為王后,伯服為太子。周幽王的錯誤在于將王宮中的事當做家事,然而王室從 來都是各方政治勢力角逐的所在。特別在西周王朝,諸侯國表面上臣服于周王室,實際卻是非常獨立的力量,擁有自己的政權與軍隊。被廢的王后是申國的首領申侯 的女兒,申侯怒不可遏,發誓要讓周幽王付出代價。
一個迷戀于兒女情長的君王往往在朝政上也是昏庸無能的,周幽王將國家政事交給了奸邪狡詐的虢石父。朝綱不振,倒行逆施,朝內朝外,無不生怨。申侯充分利用朝野的不滿情緒秘密與繒國建立同盟,并且約同異族,即周王室的強勁對手犬戎,聯手對周王室進行突然攻擊。
犬戎軍隊在申侯里應外合下如入無人之境,直搗鎬京。在慌亂之中,周幽王想起了烽火求援。當諸侯們又見到可憎的沖天濃煙時,他們只是嗤之以鼻,袖手旁觀,沒有人情愿淪為被戲弄的對象。
可憐的周幽王左顧右盼,前瞻后眺,望眼欲穿。希望遠處地平線上突然冒出一支勤王的隊伍,可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奢望。無奈之下,他只能撒腿而逃,一路逃到驪山。
終于跑不動了,可是犬戎人卻如潮水般地涌來,包圍了驪山。這時,曾被尊為神的天子,才發現自己在卸下王袍后也不過只是一介凡夫俗子,一具血肉之軀罷了。 犬戎人的兵戈輕而易舉地刺穿了他的胸膛,當他倒斃在死人堆時,人們會發現生前的貧富貴賤的差別在死后似乎一切變成平等,不過是一具尸骨與一地血水而已。
一代絕色美女褒姒被犬戎的軍隊擄走,帶到犬戎。最后結局如何,不得而知了。
犬戎軍隊暴露其野蠻的本性,西周精美華麗的器物成為蠻族人的戰利品。他們在鎬京燒殺搶掠,搶光了財物,男男女女也像犧口一樣成為野蠻者的獵物。
鎬京成了一座死寂的空城。
申侯出賣靈魂以換取報復的成功,他的外孫,即前太子登上周天子的王位,這就是周平王。首都鎬京經歷浩劫之后已破敗不堪,新的周王開始漫漫的東遷之路,從鎬京遷都到了洛邑。這也意味著中國歷史上的西周時代結束,東周時代開始,這一年是公元前770年。
這是周王朝歷史的轉折點。
在此之前,周王室是天下之共尊。經驪山之役后元氣大傷的周王室地位大降,完全喪失了領袖的地位。而原先躲于幕后的諸侯們則是群雄并起,你方唱罷我登場。 城頭變換大王旗,縱橫捭闔,爭雄斗霸。中國由此進入波瀾壯闊的
春秋戰國時代,數百年金戈鐵馬伴隨著權術計謀,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且扣人心弦的歷史大戲。
我們這里要講述的是以鐵血與權謀為主線索的春秋故事,這是一個大動蕩的年代。當一個舊的秩序消亡,一個新的秩序開始之時,一切都生機勃勃,活力四射,競 爭與超越是那個時代的主旋律。在數百年的相互競爭與超越中,無形之中構筑起中國人的精神家園與文明大廈。在之后的兩千多年里,由秦及清,中國人之血性,無 有逾越東周之時;中國人之自由,無有逾越東周之時;中國人之文化,無有逾越東周之巔峰。此乃中國歷史之黃金時代,乃是中國真正之光榮時代。
故事先從中原的一個國家說起,即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