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武功天下第一,然后呂布為人無信又見利忘義,無情又刻薄寡恩,無常又朝三暮四,終于讓無雙呂布成了三國中最大的雞肋,各大諸侯都想要,卻又不敢用。呂布似的人當記呂布之死,在這個時代它是一種自食其果的失敗之象征,呂布不見容于諸候,猶如無信無情無常之人不見容于社會。
一、投奔劉備
卻說曹操大破呂布于定陶,布乃收集敗殘軍馬于海濱,眾將皆來會集,欲再與曹操決戰,陳宮曰:“今曹兵勢大,未可與爭。先尋取安身之地,那時再來未遲。” 布曰:“吾欲再投袁紹,何如?”宮曰:“先使人往冀州探聽消息,然后可去。”布從之。且說袁紹在冀州,聞知曹操與呂布相持,謀士審配進曰:“呂布,豺虎 也。若得兗州,必圖冀州。不若助操攻之,方可無患。”紹遂遣顏良將兵五萬,往助曹操。細作探知這個消息,飛報呂布。布大驚,與陳宮商議。宮曰:“聞劉玄德 新領徐州,可往投之。”布從其言,竟投徐州來。有人報知玄德。玄德曰:“布乃當今英勇之士,可出迎之。”糜竺曰:“呂布乃虎狼之徒,不可收留;收則傷人 矣。”玄德曰:“前者非布襲兗州,怎解此郡之禍。今彼窮而投我,豈有他心!”張飛曰:“哥哥心腸忒好。雖然如此,也要準備。”
玄德領 眾出城三十里,接著呂布,并馬入城。都到州衙廳上,講禮畢,坐下。布曰:“某自與王司徒計殺董卓之后,又遭李郭之變,飄零關東,諸侯多不能相容。近因曹賊 不仁,侵犯徐州,蒙使君力救陶謙,布因襲兗州以分其勢;不料反墮奸計,敗兵折將。今投使君,共圖大事,未審尊意如何?”玄德曰:“陶使君新逝,無人管領徐 州,因令備權攝州事。今幸將軍至此,合當相讓”,遂將牌印送與呂布。呂布卻待要接,只見玄德背后關、張二公各有怒色。布乃佯笑曰:“量呂布一勇夫,何能作 州牧乎?”
都是稱呼惹的禍
呂布投奔劉備,以賢弟呼劉備,張飛大怒道:“我哥哥是金枝玉葉,你是何等人,敢稱我哥哥為賢弟!你來!我和你斗三百合!”
玄德又讓。陳宮曰:“強賓不壓主,請使君勿疑。”玄德方止。遂設宴相待,收拾宅院安下。次日,呂布回席請玄德,玄德乃與關、張同往。飲酒至半酣,布請玄 德入后堂,關、張隨入。布令妻女出拜玄德。玄德再三謙讓。布曰:“賢弟不必推讓。”張飛聽了,怒目大叱曰:“我哥哥是金枝玉葉,你是何等人,敢稱我哥哥為 賢弟!你來!我和你斗三百合!”玄德連忙喝住,關公勸飛出。玄德與呂布陪話曰:“劣弟酒后狂言,兄勿見責。”布默然無語。須臾席散。布送玄德出門,張飛躍 馬橫槍而來,大叫:“呂布!我和你并三百合!”玄德急令關公勸止。
次日,呂布來辭玄德曰:“蒙使君不棄,但恐令弟輩不能相容。布當別 投他處。”玄德曰:“將軍若去,某罪大矣。劣弟冒犯,另日當今陪話。近邑小沛,乃備昔日屯兵之處。將軍不嫌淺狹,權且歇馬,如何?糧食軍需,謹當應付。” 呂布謝了玄德,自引軍投小沛安身去了。玄德自去埋怨張飛不題。
二、兩大錯誤
呂布在人們的印象中,是個不走運的英雄,一身好武藝卻四海飄零,所有地方割據人物都不太喜歡他,他每投一處都碰一鼻子灰,不為諸候所見容。像劉備這樣寬厚待人的主都無法收容他。初看為之嘆息,以為諸候刻薄他,細察則深有道理。
就投劉備這一細節來看,我們發現呂布犯了大忌:劉備將牌印送與呂布,呂布居然伸手來接!他忘了自己是喪家之犬,是來投奔劉備的,而不是來領徐州的。呂布在劉備面前犯了兩大錯誤:
1、他不應接牌印。
這是劉備在試探他,看他來徐州的有何居心,但呂布一下就暴露出了侵吞徐州的目的。所以糜竺稱呂布乃虎狼之徒,不可為用,收之則傷人,并非危言聳聽。
在三國時代,像呂布這樣的人有野心倒也不足為奇,關鍵在于要識時務、看大體,既投他人,就得表現出誠意,寄人籬下乃不得已而為之,豈能表露你內心深處的欲望?別人要接納你,必有所防備,豈容你狼子野心。
2、他不應稱劉備為“賢弟”。
劉邦與項羽是真正拜過把子的弟兄,在鴻門宴上劉邦同項羽套近乎,但他也不敢呼項羽為“賢弟”,只能呼“將軍”。為什么?因為形勢不容他與對方平起平坐。 許攸和曹操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但許攸給曹操做謀士時,自持與曹操關系好,又幫他破了袁紹,便當著許多人的面呼曹操的小名“阿瞞”,曹操心中懷恨,找個 機會便殺了他。
劉備可以在任何時候呼關羽為“賢弟”,關羽卻不能在任何時候呼劉備為“哥哥”,情形中總有些微妙的東西。人與人之間的 關系一直都在變化,局勢在變,關系就在變,呂布在過去和將來都可稱劉備為“賢弟”,但這一刻卻不可以。又要接劉備的牌印,又稱劉備“賢弟”,這個投靠者不 僅野心大,面子也太大。
人立身行事,首先要認識到自己的處境,要認大體,識時務,不可亂來。
三、呂布檔案
呂布(?—公元198年),字奉先,五原人,素以勇武著稱,熟習弓馬,膂力過人,使一枝方天畫戟,箭法高超,號稱“飛將軍”,三國時代最優秀的武將。在民間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一說。
呂布原為并州刺史丁原義子,在丁原麾下任騎都尉、主簿。漢靈帝死后,丁原進京與大將軍何進密謀誅殺宦官,并為執金吾。董卓入京后欲廢靈帝而立陳留王,丁 原不許,董卓欲斬丁原,但畏懼呂布,便讓人送呂布一匹赤兔馬,呂布便殺丁原,提丁原頭去見董卓,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任中郎將,封都亭侯。
認識處境
有的環節看似事小,實則對你影響至深,人立身行事,首先要認識到自己的處境。
189年,司徒王允使連環計,口許美女貂禪于呂布,實則獻與董卓,父子為一女人而反目,呂布一怒之下殺董卓。王允在事成后封呂布為將軍,假節鉞,儀比三司,進封溫侯,故呂布又稱“呂溫候”。
李郭兵變,呂布逃出武關,去投袁術。袁術怪呂布反覆不定,拒而不納。又投袁紹,袁紹納之,與呂布共破張燕于常山。布自以為得志,傲慢袁紹手下將士。紹欲 殺之。呂布又去投張楊,李、郭叫張楊殺呂布,呂布又棄張楊而投張邈。與張邈合作,又被曹操大敗,呂布又投袁紹,袁紹不但不接納,反助曹操打呂布,呂布又投 劉備,劉備把他安置在小沛。小沛離徐州城不遠,一次,呂布乘劉備攻袁術,襲取徐州,遣劉備屯小沛,呂布自稱徐州刺史。
建安三年,曹操 部隊攻打呂布的根據地—下邳,呂布多猜忌,諸將各自猜疑,故每戰多敗。曹操圍攻三個月,使其上下離心,其部下侯成、宋憲、魏續反叛。當時呂布與其麾下登上 白門樓,曾命其左右取下他的首級去見曹操,但是左右不忍,于是呂布出降曹操。他對曹操說:“明公所患,不過于布;布今已服矣。公為大將,布副之,天下不難 定也。”曹操問劉備的意見,劉備提醒他說:“公不見丁原、董卓之事乎?”曹操便將呂布縊死于白門樓。
四、呂布啟示錄
呂布如同一個棄子,誰都不敢要他,誰要他誰就危險,曹操本是惜才之人,想收留他,劉備說得很好:你忘了丁原和董卓的事嗎?丁原是他干爹,他去殺了他。董卓也是他干爹,呂布也殺了他,連干爹都要殺的人收了對你沒好處。
諸候對呂布形成了一致的看法:為人無信,勇而無謀,反復無常。這是導致呂布不見容于任何人的原因,連一向寬厚仁慈的劉備在他危險的時候也落井下石。最終呂布也死在他的這些缺點上。
三國時期是一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對真正的強者來說有著太多的機會,呂布的路越走越窄,不是上天沒有給他機會,只能說明一點:一個人的人格缺陷對前程有著致命的影響。
我們都需要與人合作,才能發展壯大自己,我們能夠走多遠,就要看我們與他人合作的融洽程度。這個時代是合作與交流的時代,從呂布的教訓中,我們得出兩點是非常重要的:
1、誠信。不能彼此信任就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合作,相互猜疑和窩里斗只是對自身力量的消耗,只能讓你的對手得利。為人無信,反復無常,沒有人敢與你合作。
2、不可無情無義。人都有可能遭遇困境,凡在困境中的人都希望有人拉一把,薄情寡義之人要么袖手旁觀,要么趁火打劫,如劉備好心收留呂布,呂布卻瞅了機 會占劉備的徐州,這就是呂布在曹操手里劉備會落井下石的原因。你對別人無情,別人將無情地回敬你。劉備為什么能從一個織席兒發展到一個帝王,因為他以義結 交于人,與部屬誓死同生,將相因此為之效力,乃能開創蜀國。
《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曹操欲除馬騰,把馬騰騙到許都城下,曹操 派黃奎到馬騰寨中勞軍,黃奎與馬騰同恨曹操,二人磋商如何滅曹,黃奎回家后與其妾李春香說起此事。李春香與黃奎的妻弟苗澤私通,苗澤正愁沒法得到李春香, 便想借曹操之手殺黃奎,以奪李春香。他跑到曹操處告密,曹操先下手為強,捉了黃奎和馬騰,黃奎大呼無罪,曹操叫出苗澤對證,殺了黃奎和馬騰。苗澤對曹操 說:“我不要封賞,只想要李春香為妻。”曹操大笑道:“你為了一個女人,害死你姐夫全家,留你這種不義之人何用?”便將其連同黃奎一家老小全部處死,其中 包括他姐姐和李春香。
不義之人行不義之事,不為仇家所害,也為他人所不容。苗澤不被黃奎所害,也為曹操所殺,姑且算作天譴,不義之人必得報應。
無信之人見利忘義。
無情之人刻薄寡恩。
無常之人朝三暮四。
呂布似的人當記呂布之死,在這個時代它是一種自食其果的失敗之象征,呂布不見容于諸候,猶如無信無情無常之人不見容于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