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在1619年的薩爾滸戰役中以絕對的優勢戰勝了明朝軍隊,并在后來的諸多大小戰爭中逐漸占領了明朝的遼東地區,從那個時候起,他就將自己的國 家命名為“大金”,他的意圖非常明顯,就是想讓自己的國家繼承中國歷史上女真人的光榮傳統,以自己為金朝的后繼者。努爾哈赤認為金朝是女真人歷史上最為輝 煌的一頁,使用“金”作為自己的國號有著團結和繼承金朝的含義。
努爾哈赤的后繼者
皇太極當然也非常崇拜自己的女真祖先,尤其是金世宗 皇帝。他率兵奔襲北京城的時候,還特意去了趟金朝的二帝陵進行祭拜,恭敬之情溢于言表。后來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得到了
元朝的傳國玉璽。這個傳國玉璽,從漢 朝一直傳到元朝。元順帝北逃的時候,在匆忙中將玉璽丟在了大漠,這一丟就是二百年。
有一天,一個牧羊人見他的羊三天沒有吃草,羊蹄子 不停地刨著地,這牧羊人很奇怪,就拿起鋤頭挖這塊地方,結果,就挖出了這塊玉璽。于是,牧羊人把這塊玉璽獻給了察哈爾部的林丹汗,林丹汗死后把玉璽留給他 的蘇泰太后和他的兒子額哲,蘇泰太后和她的兒子額哲歸順后金的時候,就把這個玉璽獻給了皇太極。皇太極得了玉璽以后非常高興,認為自己得到了“千年之 瑞”,就想更改國號。
于是,在一個黃道吉日,皇太極率領文武百官大行三叩九拜之禮,向蒼天和天下的百姓,尤其是向大明王朝宣布了自己 即位以來的又一大舉措,將大金國改名為“清”。皇太極在儀式上說:“我這個大金朝的皇上順應天意,收服朝鮮,統一了蒙古,更在蒼天的指引下從蒙古人那里得 到傳國玉璽。看來,我大金朝理應順天意,繼續我朝的宏圖偉業,揚名天下。所以朝廷的內外大臣們應該同心同德。從此,我為寬溫仁圣皇帝,建國號為‘大 清’。”這場聲勢浩大的儀式是在今天沈陽市大南邊門外的天壇街舉行的,雖然整個文告沒有什么特色,但是其中的滿、漢、蒙三種文字的出現則顯示了“大清”的 實力之強,并想與明朝一爭天下的姿態。而這“清”字也正是后金的力量增強的最佳表現。
小小一個“清”字從字面上看,就簡單反映了皇太 極想與大明朝爭奪天下的決心,所到之處都要掃清障礙,建立自己的統治。除此之外,“清”字又同“青”字,在北方的少數民族信奉的薩滿教中就以“青”為自己 崇拜的吉祥物。而
滿族也同樣信仰著他們的薩滿真神,自然在國家的名號中加入“清”就不足為奇了。再有,“金”與“清”在漢語中雖然有很大的區別,無論是在 發音還是在表意上,但是在滿語中,這兩個字卻是一樣的。皇太極之所以更加堅定地要求使用“清”字,是因為他怕在以后統一全國的過程中,激起
漢族人對于古時 的金朝統治者的怨恨,從而為統一增加不必要的麻煩。這個時候的皇太極,已經將入主中原作為自己未來計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為了政治上的需要,改用 “清”也是必然的了。當然,在以前的很長時間里,后金都是作為明朝的附屬領土而存在的,如果他們從今以后要改變自己的從屬地位,顯示出自己獨立的地位,就 必須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告知天下,那么改變國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所以,“清”在滿足統治需要的前提下就應運而生了。改國號的那一天,滿、蒙、漢的屬 下們都紛紛前來祝賀,看來新國號也著實起到了它應有的激勵作用。這一點,皇太極也是向漢族皇帝學來的,歷史上,只要有國號的改變就一定是更新改制的開始, 向所有的人宣布,他是大清的第一位皇帝,締造了大清的新紀元,是大清統一天下的開創者。這一系列的“第一”就是這個“清”字所揭示的。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五行說中,金木水火土是相生相克的,大清既然決定與明朝對立,就要使用一個克制“明”的國號。明以火旺,清以水興,取水即能滅火。在傳統的五行觀中,“清”字又占了優勢,最起碼它也會被看成是一個吉利的字眼。
可見,這大清的“清”字中蘊涵著多少玄機,并不是帝王自己憑空想象出來的。所以,也許正托了這個吉祥的“清”的福氣,皇太極全面迅速地擴展了父親未竟的事業,甚至在很多方面都遠遠超過了自己的祖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