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歷朝君王似乎都有一個共識,就是開國君王很能干,而末代的君王幾乎都是啃老族,然后坐吃等死的就把江山賠完了。不過,也有一些末代皇帝是比較勵精圖治的,只不過沒能力挽狂瀾,晉朝的末代皇帝就是一個典型例子。那么,晉朝最后一個皇帝是誰呢?晉王朝的“小船”是如何被打翻的呢?這得從西晉的最后一位皇帝司馬鄴的悲催命運說起。
西晉最后的皇帝司馬鄴
晉愍帝司馬鄴(300年―318年)是晉武帝司馬炎之孫,吳敬王司馬晏之子。司馬鄴原本是繼給伯父秦獻王司馬柬,襲封秦王的。但人的命運就像韓國最近瘋玩的游戲“福不福”那樣充滿了不確定性,司馬鄴剛好趕上晉懷帝叔叔被漢趙軍擄走了,群龍無首又沒有太子,大臣們都人心惶惶,沒辦法,只能讓晉懷帝的侄子司馬鄴當太子了。永嘉七年(313年),晉懷帝在平陽的死訊傳到了長安,司馬鄴就在尚書、左仆射鞠允,衛將軍索琳、梁芬等人的擁立下登基為帝。臨危受命的皇帝,不是有個皆大歡喜的開端就是有一個國破人亡的下場,很不幸,司馬鄴的結局是后者。
公元316 年8 月,劉曜率軍圍攻長安。11月,城內糧盡,無法拒守。愍帝只得赤露肩背,口含玉壁,乘坐羊車,出城往劉漢軍營求降,群臣圍住羊車號哭,百般阻撓他出城投降。 愍帝悲不自勝,又無可奈何,只好推開臣下,驅車出城投降,劉漢軍將他押到平陽,廢封為光祿大夫, 西晉至此宣告滅亡。司馬鄴雖是亡國之君,但百姓及官員們并沒有痛恨他,反而很愛戴他。司馬鄴投降后曾遭受到劉曜、劉聰的百般羞辱,劉曜讓他穿青衣斟酒洗杯,在劉曜小便時揭開便桶蓋,陪伴愍帝同來長安的晉朝尚書郎辛賓見皇上如此受辱,失聲大哭。劉聰外出打獵時,命司馬鄴令全身披掛,手執長戟,作為前導,晉朝的百姓見了,圍觀痛哭。事后,劉聰擔心如留著愍帝,晉人復國之心不滅,就派人殺死了愍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