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感悟(七十五)
文/王營
原文: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font>
譯文:孔子說:“經常進行自我約束而犯過失,這樣的人很少。”
感悟:自我約束,就是按照道德或禮制的要求,進行自我管理,時時處處提醒自已,不要突破道德的底線,做有違道德和禮制的事情??鬃诱J為,一個人如果經常用道德和禮制的標準檢視自已的思想和行為,嚴格自律,這樣的人就會很少有過失。
在學校管理中,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讓學生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能力,這是管理的最高目標,也是管理的最高境界。要讓學生形成這一能力,我認為至少應在以下三個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將道德規范的內容深深根植于學生的心中,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規范“是什么?應當怎么做?”,還要讓學生理解“為什么這樣規定?為什么要這樣做,而不是那樣做?”。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某些學校的道德規范之所以發揮不了對學生自我約束的作用,原因就在于他們只做了第一個層次的工作,將《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規定掛在墻上,或者作為一項制度印在本子上,學生只知道規范的內容,卻不理解為什么要作出這樣的規定。因為不理解,所以對規范也只是知道個大概,如果老師逼的緊,則會死記硬背,這種囫圇吞棗式的教育方式,怎么能使學生形成基本的道德認知,并按照道德規范的要求嚴格要求自己呢?因此,要讓道德規范根植于學生的內心世界,學校還要做大量的工作,不是讓學生把道德信條背下來就算完事,還要讓學生真正從思想上接受它,在行動上踐行它。
二是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體驗活動,讓學生體會道德的深刻內含,從而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能力。如有的學校開展的“道德銀行”活動,學生將自己在學校、社會、家庭的優秀道德行為兌換成一定的道德幣,存入“道德銀行”,如有不良行為習慣,將消費一定的道德幣,其目的在于通過這一活動,培養學生的道德自律能力。還有一所小學在全體少先隊員中開展了“我做合格小公民”五小行動,即在家做父母的小幫手,在社會做文明禮貌的小標兵,在學校做團結友愛的小伙伴,在社會做遵守秩序的小衛士,在獨處時做心理健康的小主人,活動體現主動性、互動性和參與性,將德育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培養了學生熱愛祖國、文明禮貌、孝順父母、關心親人、團結友善、遵守秩序、勇于創新的優秀品質。
三是創設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良好外部環境。學校要在認真調查的基礎上,研究制定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發展目標,根據管理目標,構建能促進學生自我約束能力發展的學校管理網絡、班級運行機制以及科學的評價體系,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育人新格局。同時,學校還要加強人文關懷,強化教師的服務意識,積極開發校本課程,建設有利于學生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課程體系,創設有利于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的校園物質環境和文化環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能激發學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魏書生說得更透徹,他認為:“真正的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使學生自我認識、自我克制”,學生如果在學校形成了這種用道德規范進行自我約束的能力,就會真得如孔子所說的那樣:“以約失之者,鮮矣”,想一想,一個人如果能時時以道德的標準約束自已的行為,他還會干那些喪盡天良、違法亂紀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