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初期,由于滅商以及東征的勝利,周統治者開始分封諸侯.受封的主要為同姓子弟,不過也有異姓功臣。利用冊封,周天子把土地以及居民分賜給受封的諸侯,叫他們在自己的封地內建立諸侯國.諸侯有權管理封地內的居民,有權將自己的封地以及居民分封給自己的親族,叫他們作諸侯的卿大夫。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應該定期進行朝貢,還應該隨時準備率領自己的武士和軍隊,接受周天子的調遣。這就是分封制,也為后來形成戰國時期埋下伏筆。具體想了解分封制的可以閱讀我的另一篇文章周朝分封制。
春秋時期的諸侯各國
戰國初期諸侯各國
到了西周后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周王室日益衰微,逐漸失去了對各諸侯國在政治和經濟上的控制,各諸侯國也不再聽命于周王的指揮,形成了強大的地方武裝割據.大諸侯國為爭奪土地、人口及對其他諸侯國的支配權,不斷進行兼并戰爭,形成了諸侯爭霸的局面,直至形成后來的戰國七雄爭霸的局面,最后由秦朝完成天下一統。由此可見分封制是周朝走向戰國時期的必然因素。分封制作為中國奴隸制政治制度的特征,在一種特定的歷史環境下,行使著與秦朝的“郡縣制”同樣的作用;它有著有利的一面,也有著不利的一面,到秦朝分封制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