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注釋】
① 患:擔心、憂愁。“不己知”即“不知己”的倒裝,意思是不了解自己。
【語譯】
孔子說:“我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擔心自己不了解別人?!?/span>
【解讀】
本章孔子談“自知”和“知人”。
人生有兩件大事,最容易使人犯糊涂:一是“自知”,二是“知人”。老子《道德經》中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別人不知道你,不了解你,沒關系,你努力做到“自知”,努力做到“知人”,便可“明”,可“智”??组T弟子中子貢才能出眾,在從政、經商方面有豐富的閱歷,始終以孔門弟子自豪,從無僭越之舉,狂妄之色,深得后人景仰。不僅如此,他還算得上是一個“知人”者,他揚善不隱惡,善于品評人物,曾對孔門弟子中的十多人逐一進行品評,孔子對他所作的品評也十分贊賞。
孔子溫文敦厚,律己極嚴,待人極寬?!叭瞬恢粦C,不亦君子乎(《學而篇》)?”后人所謂“天下誰人不識君”算是道出了“不患人之不己知”的無比自信。為人臣,“不知人”,何以薦賢進能而盡忠?為人子,“不知人”,何以盡孝?為人友,“不知人”,何以盡信?為人師,“不知人”,何以“因材施教”?孔子之“患”,實在是一種強烈的責任意識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