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臏這個名字,在很多情況下都會和龐涓聯系在一起,這對師兄弟也算是“相殺”的典型了,龐涓害了孫臏,孫臏也沒有放過龐涓,馬陵之戰讓龐涓命喪于此。不過被龐涓害的殘疾卻是終生伴隨著孫臏,他是再也沒有辦法能夠行走了,那這樣的孫臏后來又發生了什么事情,他最終又是怎么死的?歷史上的孫臏究竟有著怎樣的結局?
1.孫臏龐涓
孫臏,是春秋時期“兵家至圣”孫武的后人,著有《孫臏兵法》流傳后世。孫臏和龐涓同為鬼谷子門下徒弟,兩人才華自然還是孫臏要高一些,這就引起了龐涓的嫉妒之心,也正因此,龐涓找機會陷害孫臏,對他施以臏刑和黥刑斷了他的雙足,還在臉上刺字,想要用這種辦法讓孫臏再也不能施展才華,孫臏這個名字也是因此而來。
但天算不如人算,齊國使者看中了孫臏的才華,偷偷把他救了出來帶回齊國。孫臏面對龐涓這樣的殘害,當然不會忘記仇恨,馬陵之戰,孫臏指揮大軍,不僅用計殺死龐涓,此一戰還成為齊國日后成就霸業的基礎,也讓魏國失去了自己原本的霸主地位,一舉兩得。
2.奠定齊國霸業
具體來說說這個魏國齊國之間的戰爭。先是一場圍魏救趙的桂陵之戰。魏國發兵趙國邯鄲,趙國找機會向齊國求助,孫臏率軍圍攻魏國都城,如此一來魏國必然會派重兵回來應戰,果然,龐涓就回來了,但是沒想到孫臏在桂陵伏擊,擊敗魏軍的同時還擒獲了龐涓,避實就虛,這種戰法也成為后來軍事上一種很常見的誘敵手段。
之后,魏國雖然傷了元氣,但休整幾年后又開始了對外的戰爭,這一次的目標是韓國,韓國照樣向齊國求助,孫臏再一次用之前的辦法引誘魏軍,同時避而不戰還不斷的減掉灶火,讓龐涓以為齊軍已經人心不齊,等到龐涓只帶著一部分騎兵追趕到馬陵時,卻中了孫臏的埋伏,龐涓深感自己不是孫臏的對手,敗局已定,自殺而亡。
3.孫臏之死
至此,魏國的實力再難恢復,齊國卻是壯大起來。不過,在此之后,孫臏的事跡就基本上沒有什么記載了,包括他的死亡,我們不能找到一些確切的史料來證明孫臏到底是怎么死的,只能是有幾種猜測。一種是,孫臏原本就受到田忌的嫉妒,那么既然齊國霸主的基礎已經打好,也算是功成身退,就此隱居也不無可能。
也有人認為,孫臏畢竟受到過刑罰,或許一直都有很嚴重的后遺癥,龐涓死了,自己的仇也報了,也就不用強撐著了,就此病死也很可能。但不管是哪一種,孫臏的確還是歷史上一位非常優秀的軍事家,如果真的是由于別人的嫉妒而死于政治斗爭,那只能說太不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