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鼎三年丁卯,冬,徙函谷關于新安。
春,正月,戊子,陽陵(漢景帝劉啟墓園)園火。
夏,四月,雨雹(下冰雹)。
關東郡、國四十馀饑,人相食。
半民:漢武帝的擴邊是以犧牲國家財富為代價的,是以最大限度的榨取百姓為代價的,所以,一旦有了天災,立刻人禍就顯現出來了。
常山憲王(景帝子,武帝兄弟)舜薨,子勃嗣,坐(犯罪)憲王病不侍疾(不侍奉疾病),及居喪無禮廢(居喪無禮),徙房陵。后月馀,天子更(改封)封憲王子平為真定王,以常山為郡(劃歸中央),于是五岳皆在天子之邦矣。徙代王義(文帝子代王參之孫)為清河王。
是歲,匈奴伊稚斜單于死,子烏維單于立。
元鼎四年戊辰,冬,十月,上行幸雍,祠五畤。詔曰:“今上帝,朕親郊(郊祭),而后土無祀(地神無祭),則禮不答(于禮不合)也,其令有司議(著令有關部門商議)。”立后土祠于澤中圜丘。上遂自夏陽東幸(巡行)汾陰。是時,天子始巡郡、國。河東守不意行至(沒料到皇帝會來),不辦(來不及辦理,嚇得自殺),自殺。十一月,甲子,立后土祠于汾陰脽(音:誰,土丘)上,上親望拜,如上帝禮(和祭祀上帝禮節一樣),禮畢,行幸滎陽,還,至洛陽,封周后(周王室后代)姬嘉為周子南君。
半民:“禮”這東西,越是講究越是多,沒有盡頭,所以這也要祭,那也要祭,終于一天到晚,沒玩沒了了,這就是繁文縟節。
春,二月,中山靖王勝薨。
半民:劉徹的哥哥,據說有一百多個兒子,很久很久以后,有個自稱他的后代的人---劉備,成了蜀漢先主,一代梟雄。
樂成侯丁義薦方士欒大,云與文成將軍(先前那個被殺的騙子少翁)同師。上方悔誅文成,得欒大,大說(悅)。大先事膠東康王(劉寄),為人長美言(善于說好聽的),多方略(有腦子),而敢為大言(敢吹牛),處之不疑(吹起來不遲疑)。大言曰:“臣常往來海中,見安期(人稱千歲翁,安丘先生。瑯琊人阜鄉人。師從河上公,黃老道家哲學傳人,方仙道的創始人。陶弘景《真靈位業圖》中列在第三左位,奉為“北極真人”)、羨門(傳說的神仙)之屬,顧以臣為賤,不信臣(因為我地位低賤,不信任我);又以為康王諸侯耳,不足與方(康王地位低,也不給他秘方)。臣之師曰:‘黃金可成而河決可塞(決口的黃河可以堵住),不死之藥可得,仙人可致(招來)也。’然臣恐效文成(被殺的結局),則方士皆掩口,惡敢言方哉(有,不敢說)!”上曰:“文成食馬肝死耳。子誠能修其方,我何愛(吝惜)乎!”大曰:“臣師非有求人(從不求人),人者求之。陛下必欲致之,則貴(尊寵)其使者,令為親屬,以客禮待之,乃可使通言于神人(讓他和神仙溝通)。”于是上使驗小方,斗旗,旗自相觸擊(變點小魔術)。是時,上方憂河決而黃金不就(皇帝此時最糟心的事是黃河泛濫,手里沒錢),乃拜大為五利將軍,又拜為天士將軍,地士將軍,大通將軍。夏,四月,乙巳,封大為樂通侯,食邑二千戶,賜甲第(府邸),僮千人,乘輿斥車馬、帷帳、器物以充其家(用不著的都賞給他),又以衛長公主妻之(衛子夫大女兒),赍金十萬斤,天子親如(到)五利之第(府邸),使者存問共給,相屬于道(絡繹不絕)。自太主(館陶公主)、將、相以下,皆置酒其家,獻遺之(宴請他、饋贈他)。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將軍”,使使衣羽衣(道士服裝),夜立白茅上;五利將軍亦衣羽衣,立白茅上,受印,以示不臣(表示自己不是武帝臣子,而是神仙)。大見數月,佩六印,貴震天下。于是海上燕、齊之間,莫不扼腕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一人尊貴,爭相效仿)。
半民:這個欒大,比起少翁更會吹牛,更高明“吹牛術”有三點值得總結:一是揣摩心思,投其所好,黃河和黃金是漢武帝最煩心的,一語中的,皇帝喜歡;二要吹的無限大,康王算什么,諸侯而已,我們只“服務”于皇帝,皇帝算什么,也要遷就我,來我的府邸,我是不可以下跪的,因為我不是你的臣子,三,千萬不要心虛,理直氣壯會增加吹牛的可信度。這就是“長美言,多方略,而敢為大言,處之不疑”。越是這樣,越是弄得漢武帝心里癢癢,讓人想起安徒生童話《皇帝的新裝》。
六月,汾陰巫(職業)錦(人名)得大鼎于魏脽后土(后土祠)營旁,河東太守以聞。天子使驗問(審查屬實),巫得鼎無奸詐,乃以禮祠,迎鼎至甘泉,從上行,薦(呈獻)之宗廟及上帝,藏于甘泉宮,群臣皆上壽賀。
秋,立常山憲王子商為泗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