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良禽擇木而息,但是好馬還需配好鞍。一般皇帝到了自己臨終之際的,都會給新皇子留下肱股之臣,幫助新皇帝披荊斬棘。比如劉備死后就給劉禪留下了一個諸葛亮,孫策死后給孫權留下了一個周瑜和一個張照,劉邦有韓信為他點兵,張良為他出謀劃策,秦始皇有蒙恬家族為他們南取百越,北筑長城,這樣的佳話千古難得。
君臣合作才能共贏,一代明君旁邊總少不了幾位出色的大臣,就如李世民的兩位肱股之臣一樣,文臣魏征,魏征如同李世民的一面鏡子,讓李世民時刻反省自己,而且這個面鏡子還經(jīng)常和自己拌嘴搞得李世民經(jīng)常惱火,但是又不敢遷怒于他,因為每次魏征說的都是對唐有利的事情,所以李世民對他又愛又恨,相反武將就沒有那么多的話,他們只需要的是服從皇帝的命令。
程咬金,為人比較直爽,性情高傲,因為武藝高超,一般的人都不會放在眼里,后來在李世民的調教之下,逐漸收斂性格,學習兵法和書籍,成為開唐勝世的中流砥柱,公元620年到公元624年間程咬金曾多次出戰(zhàn),都大勝而歸,得到李世民的極為的信任,每次出戰(zhàn)歸來,李世民都親自出城迎接,他們的關系已經(jīng)超乎君臣。
但人終有天數(shù),李世民的幾個兒子,又沒有一個令他滿意的,太子李承乾心術不正,四子李泰工于書畫,九子李治性情軟弱。李治雖然軟弱,但是宅心仁厚,善待百姓,思來想去李世民還是打算傳位給李治,于是臨死之前,李世民交給程咬金一個任務,就是保護李治登基,保護李治統(tǒng)領的大唐。
據(jù)《新唐書》記載,,649年唐太宗駕崩后,程咬金親率飛騎軍護衛(wèi)李治回朝,李治登基之后,程咬金就成了他的貼身護衛(wèi),程咬金在李治的殿門外連續(xù)守護了3個月之久,程咬金知道天下慢慢的穩(wěn)定下來之后才離去,李治登基之后他又重返軍隊繼續(xù)為李治的大唐打天下,可以這樣說程咬金的一生都在保護李世民的所創(chuàng)下來的大唐,
可以說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所以古人說一人獨木難支,身邊還是要有些靠譜的朋友,你才能走向成功。
在歷朝歷代都這樣的盛世王朝中,除了有一個明白君王之外,出色的大臣肯定也是少不了的,而反觀那些沒落的王朝,一般都后宮干政,宦官當權,導致社稷拱手相讓。
所以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好,在古代做皇帝也罷,近朱者赤,近墨者,生活在什么樣的圈子,和什么樣的人交往很重要,那些狐朋狗友,酒肉朋友,一到了關鍵時候,都紛紛的躲避。
而作為皇帝識別人才也是十分重要,正是有了唐太宗程咬金的信任和賞識,才使的他大唐的光輝的已繼續(xù),輝煌迎來虛偽的看客,黃昏見證真正的信徒這句話用在李世民身上最合適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