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個女性都能發揮全部潛力,世界會是什么樣子?
憑借自媒體和小視頻的普及,一股女權主義熱潮正在伊朗興起,并被千里之外的中國網友所關注。
成千上萬的中國網友在觀看一個名為米娜的伊朗游牧民族婦女的日常生活。她的故事起初并不令人驚訝:在一夫多妻制的伊朗,米娜在生育了三個兒女后,她的丈夫娶了第二個妻子,并把她趕出了家門。
米娜的真人秀在離家出走后才正式展開,她陷入的是令中國觀眾不解的困境:一個女人帶著三個孩子,在荒涼的山區逐水隨草而居,身無分文也沒有帳篷,需要像原始人一樣拓荒。
但也正是這種困境帶來了巨大的流量,我們看著她每天日出而作,一點點用廢棄的木頭和泥巴石頭搭建了房子,每天趟過小河去農場打工,掙到自己與孩子們的口糧。
萬能的米娜不僅會建房子、縫衣服、收割一切農作物,還在空閑時間里教孩子識字,她永遠都在忙碌,她的腰仿佛永遠彎著,但她永遠都沒有向男人低頭。
冬天來了,米娜該怎么辦?她能順利地和丈夫離婚嗎?中國網友都在操心這樣的問題。
伊朗的女性地位問題自1979年革命以來就充滿了矛盾,現在自媒體把這些女性的現狀真實展現在我們面前。米娜代表的是一大批伊朗女性,她們不滿于一夫多妻制而被驅逐出家門。令人吃驚的是她們選擇的生活方式:既沒有依附于男人,也沒有忍氣吞聲,而是堅強地獨自生存,同時展現出博大的母愛。與弱勢社會地位相對應的,是她們自由的靈魂。
互聯網拉近了世界的距離,米娜的故事讓我們關心起身邊占50%的女性人口。偏見與歧視還在嗎?新時代女性的精神內核又是怎樣的?
勇敢面對性別歧視
2020年,聯合國就宣稱,世界上迄今沒有一個國家實現了真正的性別平等。經濟學家還預測,全球新冠疫情對女性的負面影響將超過男性,從而將進一步加劇現有的性別不平等。
這一論斷是經濟學家們研究了全球多次經濟和健康危機之后得出的社會經濟學結論——比如美國的卡特里娜風災,和每隔十幾年就會襲擊非洲北部的腦膜炎疫情。
當重大疫情或災難發生時,現有的社會經濟差距就會暴露出來,最簡單的例子是:疫情期間,男人的重心是要干好工作,保住飯碗,而女人則要照顧好孩子和家庭,這無疑減慢了女性獲取成就的步伐。
《2020年全球創業觀察》顯示,近期創業失敗的成年人調查對象中,女性因疫情影響終止創業的幾率比男性高出20%。而美國進步中心的一份最新報告表明,美國有64%的兼職工作是由女性完成的,在新冠肺炎疫情等經濟困難時期,這些兼職工作總是最先被裁掉的崗位。
中國數萬女性也面臨著困境:不婚不育被人排擠,育后的職場歧視接二連三。
智聯招聘發布的《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顯示:有在應聘過程中被問及婚姻生育狀況遭遇的女性占比61.1%;29.6%的女性曾在求職過程中因為性別原因被用人單位限制;18.2%的女性因照顧家庭被迫放棄事業發展。
當然,隨著女性社會地位的提升與收入的提高,新時代女性精神內核正在不斷完善,像米娜那樣更獨立、更自信、更要強,更有自己獨特的人生觀與生活狀態的女性正越來越多。
KuRunData庫潤數據發布的《中青年女性生活方式洞察報告》指出,中國單身女孩的日常生活更加悅己,也有更多屬于自己的時間;雖然調查中有半數單身女性期待脫單,但“不將就”是她們脫單的重要主張,將近2成女性享受單身不想戀愛的狀態,“一個人更自由”,“單身舒服”,“抗拒結婚”是她們保持單身的主要原因。
魯迅先生在《娜拉走后怎樣?》中寫道,娜拉出走無非有兩種結局,一種是回來,一種是墮落。米娜為自己選擇了第三種結局:獨立向上。
提升自我擺脫困境
米娜在農活中找到了生存價值,工作成為將女性從困境中解脫出來的最好出路。調查顯示,中國95后女性中不認可“賢妻良母”人生狀態的人達23%,近80%的女性希望在生育后重返職場。
如果每個女性都能發揮全部潛力,世界會是什么樣子?來自于“世界女性經濟與社會論壇”的答案是,全球 GDP 將增長25%以上,創新企業數量將提高6倍,饑餓、兒童死亡人數和疾病都將減少,世界可以實現持久和平。
但在很多國家,職業女性仍然或多或少經歷著性別歧視,人們總是以年齡為借口,來輕視女性、忽視其意見、不招聘或不提拔女性。為此,多元化、包容性和公正的工作環境正成為全球知名企業的發展目標。那么,女性應該如何通過提升自我,來減少外界的性別歧視?
跨越“信心鴻溝”
缺乏自信正在成為許多女性事業發展的攔路虎,即便是女性權勢人物也深受其害。女性要增強信心,首先不能過于在意形象,過分顧及別人的反應?!豆鹕虡I評論》研究發現,只有當女性不僅僅看重自身形象,而且還專注于自己的目的時,她們才有望提升自己的職場風范。
珍視與生俱來的品質
人們常說的工作能力、領導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男性看法的影響。但女性擁有男性無法達到的能力,她們極富靈感,能夠將決心、動力與共情、關懷、分享精神相互融合,數據顯示,女性始終在同理心的表現方面高于男性45%,她們應珍視自己這種與生俱來的品質,這恰恰是世界所亟需的東西。
專注于技能本身
他人總是有意無意地揣測年輕女性,認為她們缺乏工作經驗,這讓初入職場的女性們備受限制。中年女性則被認為難以管理或需要承擔太多家庭責任。年齡較大的女性則受到了不會再將精力放在公司、生產力低下、不能提拔的觀念束縛。因此女性應將精力放在專業技能上,通過技能向其他人證明自己。
培養合作能力
通過混合性別團隊和職場人際關系,女性能夠發揮更大的力量。有關Z世代的職場預期研究顯示,年輕女性最大的愿望之一就是接受人際關系相關的指導,因為她們往往缺乏能夠幫助她們實現職業成長的人際關系。
值得高興的是,調查表明,很多中國女性正在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和學歷。生活充實,懂得自我取悅,這本身就是女性向性別平等邁進的一大步。擁有職場自信和自由靈魂的女性不僅能造福家庭,也能造福社會。
本文版權歸世界經理人所有
(www.cec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