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書法創新的八大要點
郭 甘 泉
書法觀念正則書風正,書風正則創作、出新、創新就會有方向,有了正確的方向就會出好作品——精品、上品、絕品,有了好的作品才能為社會、為人民、為時代服務,才能積大德,才能成為不負時代的藝術家。 筆者在不斷學習研究中體會出以下八點,供大家分享:
1.書法創作的時代責任:要與時俱進。何謂與時俱進,即說書法家要堅持作品內容與時代同步,濡墨染翰書寫新時代,反映新時代的精神風貌,展現新時代的萬千意象。具體的說,要把這個時代最優秀的思想(警句),最美的詩文通過筆墨傳播、弘揚和存世。
2.書法創作的目的:要為人民而創作。要了解各個階層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創作出形式生動活潑、美味十足、喜聞樂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優秀作品,滿足大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3.書法創作的標桿:要創作出精品。要能稱得上書法家的稱呼,必須精益求精,深耕不輟,化大氣力創作精品、上品、絕品—傳世之作。優秀的書法作品才能反映本時代的文化創造水平,作品無愧于時代,無愧于社會,無愧于歷史,我們的國粹—書法才能走向世界,為世界文化的發展進步做貢獻。
4.書法創新的特點:要形成個性化的創造和新的突破。要想出新、創新,我們必須承續中華文脈,深入挖掘和提煉傳統書法作品中可借鑒的部分,兼收并蓄、博采眾長,從而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在人民中留下口碑的書法精品,打下歷史的烙印。 5.書法作品的作用:要明德引導社會風氣。唐代柳公權說“心正則筆正”,顏真卿、蘇東坡等歷史上名家大師,無不兼具精湛的藝術和高尚的品格。當代書法史中的代表人物趙樸初、沙孟海、啟功等人都是道德修養、學識藝術兼具的謙謙君子。作品內容需要為歷史存正氣,為世人弘美德。具有家國情懷,樂觀向上,高雅的思想品德,才能創作出有益于社會的正能量作品。
6.書法家發展的規律:要不斷學習、研究,才能不斷超越自己,不斷上進。“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精品靠的是自己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多下苦工,練真功,精益求精,才能不斷超越自己,取得進步和成就。繼承傳統并不是目的,它只是手段,創新與發展才是根本,才是書法藝術的生命。要創新必須傳承,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才有生命活力和前途。
7.書法家的信念:要培根固本。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社會生活方式、生活衡量標準等等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國家經濟發展,科學發達,社會繁榮,但拜金主義、迷信思想、造星追星等等形成了社會浮躁氣息,而偽傳統、偽學術、偽名譽、偽創新使歪風邪氣有了滋長的空間。打鐵還得本身硬。我們搞書法的人,只要自己人品正,書風正,不斷學習研究,不斷進步,就能自尊自信自強,培根固本。一切從我做起,社會的文明進步靠每一個人(大家)努力,才能形成的大社會良好氛圍。 8.書法家的情懷:要有大愛,要做大德。內外兼修是中國文人的立身之本。如果視野里有大愛(愛家鄉,愛山河,愛朋友和他人,愛民族國家),才有高度、寬度,才能行大德、積大德(為愛好者創作,為助人為樂而創作,為義捐而創作,為家鄉而創作,為國家而創作)。個人的藝術理想只有與家國情懷結合在一起,才能有“大愛”、“大德”,才能去做“大學問”,成就“大藝術”。真正承擔起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謳歌社會、謳歌祖國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