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身體非常健康的謝女士,在和家人打牌的時突然頭暈的厲害,并且出現視物模糊,走路跌跌撞撞的情況。被家人緊急送醫后,病情急劇惡化的謝女士甚至一度出現了生命危險,最終經醫生的全力搶救病情得到了控制。到底是什么疾病讓謝女士突然倒在了牌桌上呢?
專家告訴我們,這種疾病發病率高、致死率高、復發率高、致殘率高。有資料顯示,春夏是缺血性疾病高發季節,冬春是出血性疾病高發季節,而春天正是腦中風的高發季節。
專家指出,謝女士所患的腦中風屬于肝風內動證。
“肝風”一詞始見于《內經》,有“諸風掉眩,皆屬于肝”的論述。“內風”是體內陽氣亢逆無制而生風的一種病理變化;“外風”即“風邪”,是“六淫”之首,四季皆能傷人,經口鼻或肌表而入。
在正常情況下,肝火能夠維持肝臟的功能,調暢氣機、氣血、情志。在陰陽氣血失調的情況下或者在外界因素的刺激下,肝火就會失去平衡狀態,出現肝亢化風、熱極生風、陰虛生風、血虛生風、脾虛生風的病理變化。
肝為風木之臟,因有相火內寄,
體陰用陽,其性剛,主升主動。
肝風內動的癥狀 ▼
眩暈、耳鳴、麻木、頭部脹痛
震顫痙攣、抽搐、走路不穩、
猝然昏撲、半身不遂
專家帶來了能幫助我們養肝平風的“健康牌”:天麻鉤藤飲,來自于胡光慈的《雜病證治新義》,用到了12味藥,其中天麻與鉤藤是這組藥的君藥。
▼
天麻鉤藤飲
功效:平肝熄風、清熱活血
主治:肝陽偏亢,肝陽上擾證
癥見:頭痛、眩暈、失眠多夢、口苦面紅、舌紅苔黃、脈眩或數
【注意】中醫講求辯證施治,不可自己隨意在家服用這個方子,應該咨詢專業的醫生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
▼
健脾止動湯
專家告訴我們,肝風內動不止會出現在老年人身上導致腦中風,在小孩身上也多發,表現出不停眨眼、搖頭晃腦、咧嘴、多動抽搐等癥狀,應該引起重視。
對此,專家帶來了她幾十年的臨床經驗的總結——健脾止動湯。
【提示】這個方子小孩、成人都可以用,但要根據身體情況做出調整,所以大家不要自行使用這個藥方,一定要遵醫囑.
專家針對肝陽上亢,有難以入睡、睡中多夢、脾氣暴躁的人群,推薦了適合在春天服用的日常保健飲品——梔子酸棗茶和菊花決明茶。
▼
梔子酸棗茶
【用料】
梔子:瀉火除煩、清熱利濕
酸棗:補肝、寧心、斂汗、生津
【做法】一般每天用炒梔子3-6克,酸棗15-30克,洗凈后沸水浸泡5分鐘即可飲用。最好能煎煮3至5分鐘,藥性能更好的發揮出來。根據個人習慣,每天可以浸泡多次飲用,建議飯后服用。
【建議】
1.脾胃虛寒,有胃病的人慎用;
2.如果睡眠很不好的,也可以不用酸棗,直接用炒酸棗仁,但要適當煎煮;
3.此款茶飲,能較好的清火安神,比如一些中年人由于工作壓力大,焦慮上火,睡不好覺,都可以飲用。
▼
菊花決明茶
【用料】
菊花:味甘性微寒,入肝經,能清肝熱、平肝陽,常用治肝陽上亢,頭暈目眩。
決明子:味甘、苦,性寒,清肝明目,潤腸通便。
【做法】
將洗凈的決明子15g倒入熱鍋上小炒,直至水分蒸發,散發淡淡的清香,且有啪啪聲即可關火。最好可以將炒好的決明子碾碎,加入菊花5-10g約20朵,一同用煮沸的開水沖泡,燜10分鐘即可飲用。
【建議】脾胃虛寒、腹瀉的人慎用。
中醫認為,“火郁發之”,肝陽上亢的人就需要給它們找一個通路去疏泄。這通路的閥門就是我們身上的太沖穴和陽陵泉穴。
▼
太沖穴
【位置】順著腳上大趾和次趾之間的趾縫往上推,推到第一、二趾骨處推不動,有動脈搏動的地方就是太沖穴。
【按揉要點】
按揉太沖穴時要垂直用力,向下按壓,按而揉之,同時緩慢屈伸活動足腳趾,讓刺激充分達到肌肉組織的深層,產生酸、麻、脹、痛、熱和走竄等感覺,持續20秒左右后,漸漸放松,再輕揉局部,如此反復操作。
每次每穴按壓3~5分鐘,每日1~2次,為方便操作,可以用對側手的拇指按壓。
▼
陽陵泉穴
【位置】在小腿外側,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
【按揉要點】
用兩手拇指按壓在兩腿陽陵泉上,其余四指并攏托住小腿肚,同時用力揉捻50下。
按揉外,也可以拍打陽陵泉,有很好的止痛舒筋效果,比如脅肋疼、腿麻抽筋等可以按揉陽陵泉。
太沖穴和陽陵泉穴 小視頻
在飲食上,專家推薦我們在春天可以多吃一些綠色蔬菜,如薺菜、芹菜、小白菜、豆芽菜等,體內的邪氣、肝火會得到一些宣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