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犯錯時,很多爸媽都忍不住用打罵這種暴力方式去解決問題。打罵過孩子之后,爸媽往往又會后悔,覺得不應該這樣對待孩子。那么,孩子犯錯,如果不打不罵,又該怎么處理呢?我的朋友東東媽是一個聰明的家長,她有懲罰孩子的秘訣。她家孩子東東從嬰兒到讀書時期犯下的種種錯誤,都被她“懲罰”掉了,而且讓母子關系更加親密了。東東媽總結了懲罰孩子的4個秘訣,爸媽們趕緊學起來吧。其實有時候孩子故意犯錯,是為了吸引家長的注意或者通過這種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個時候,父母如果采取冷處理的方式,故意不上當,孩子自然就沒有辦法了。比如,在超市里,孩子吵著要買玩具,媽媽不同意,孩子又哭又鬧,甚至在地上打滾。這個時候,媽媽為了阻止孩子哭鬧,通常都會心軟地給孩子買下玩具。殊不知,如果媽媽這樣做了,孩子會覺得自己這種方式是有效的,以后就會常常用哭鬧的方式脅迫家長來滿足自己的要求。所以,當孩子在超市吵著要買東西時,媽媽可以無視孩子的行為,讓孩子自己鬧去。這種冷處理的方式會讓孩子意識到哭鬧這種方式是無效的,以后就不再用這招了。如果爸媽打算懲罰孩子,建議先冷靜下來對孩子進行“事先警告”,直接告訴孩子:如果你再犯這樣的錯誤,我就會打你手心五下(或者沒收你的玩具、取消周末去游樂園玩的機會等等),這種方式可以避免孩子再犯。東東4歲時,有一次媽媽帶他去餐廳吃飯。東東淘氣,故意把筷子扔到地上等媽媽撿起來。媽媽撿起來之后,東東又把筷子扔到地上。這個時候,東東媽開始警告東東,“我把筷子撿起來之后,如果你再扔掉的話,我就懲罰你不準吃飯了,等下你餓了我也不會管你。”聽了媽媽的警告,東東立馬乖乖坐好了。對于孩子犯下的一些小錯誤,爸媽們別著急上火,忙著責怪孩子,放松情緒,耐心和孩子溝通,然后幫孩子想辦法解決問題。有了媽媽的支持,孩子能夠了解做錯事的后果,并逐漸學會承擔責任。東東6歲生日時,媽媽買了一個變形金剛玩具送給他。東東出于好奇,想弄明白它是怎么變形的,就把玩具給拆了個稀巴爛。媽媽發現后沒有責怪東東,而是鼓勵他:“沒關系,你可以試試組裝下,看能不能把它重新組裝好。”有了媽媽的鼓勵,東東真的動手自己修理玩具,雖然最終沒有把變形金剛組裝好,但是東東很感激媽媽,后來也不再隨意拆玩具了。有些爸媽懲罰孩子之后,還總是喜歡翻舊賬,舊事重提這種行為讓孩子很反感,也非常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東東媽表示,孩子做錯事,當你懲罰結束后,就別再舊事重提,要讓孩子明白,爸媽依然愛他,那件錯事已經過去了。東東7歲的時候,有一次偷偷拿了媽媽的100元錢去請同學吃東西。東東媽發現后,平靜地對東東說:“你沒有經過媽媽的同意就偷偷拿錢的行為是不對的,以后需要錢可以直接和媽媽說。因為你這次的錯誤,我要懲罰你欠我100元,你可以幫我做家務來償還你欠我的錢。”說完之后,東東媽就去準備晚飯去了,之后還和平時一樣跟東東聊天,不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從那之后,東東沒有再偷拿媽媽的錢。大人也會犯錯誤,何況是孩子呢。其實,孩子犯錯誤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家長的處理方式。父母要讓孩子在懲罰中吸取教訓,改正錯誤,而不是讓孩子因為懲罰而怨恨父母,從而變得更加叛逆、難管教。東東媽懲罰孩子的方式值得我們借鑒,爸媽們不妨試試。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