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未稍神經相比正常人來說反應遲鈍,因為缺乏神經保護性反射,所以在受傷后不易察覺,極易引發感染,甚至潰爛,引發糖尿病足。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平日里要特別注意足部衛生,而掌握正確的修剪趾甲方法對于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及時修剪腳趾甲,不但可以減少甲下細菌的滋生,還可以防止趾甲過長而導致意外傷害。
1.不要留有趾甲毛刺:糖尿病患者修腳趾甲首先要講究平剪,然后用趾甲刀上的挫,將趾甲兩邊挫鈍,以防趾甲的毛刺將腳部劃傷。
2.不要特意修剪趾甲兩側:許多人喜歡把趾甲修得很圓,可有些人由于趾甲的長度不夠,在修剪時往往會過多的剪兩側的趾甲,這時候兩側的趾甲和側面的甲皺(也就是趾甲旁邊的側肉)會產生空隙。在下次趾甲生長期間就會往側邊生長多一點,形成趾甲嵌入(嵌甲癥),患者會出現疼痛反應。如果此時沒有做出正確的處理,而是反復的修剪此區域,就會形成惡性循環。事實上,遇到這種情況,應該盡快在此區域擦消炎、消腫的藥膏,不應再過多地修剪此處。
3.趾甲勿留過長:留太長的趾甲,往往容易勾絆到異物,從而使趾甲和甲床之間產生受傷點,造成趾甲和甲床的分離。糖尿病患者勾絆到異物時,由于足部的末梢神經反應遲鈍,不會有明顯的疼痛反應,造成患者受傷而不自知。如果患者此時注意到此情況,只要保證不再受傷,分離的情形會自行慢慢變好。相反,如果反復勾絆、反復受傷,要想復原就很難了,需要找專科的醫生進行診治。
4.要有耐心:一般來說,手指甲每周生長0.1公分,而腳趾甲的生長速度僅是手指甲的三分之一而已。因此除了掌握正確的修剪趾甲方法外,還要有耐心,不要過于頻繁的修剪腳趾甲,根據具體情況,以一個月修剪一次為宜。
(作者:天津市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糖尿病足科主任醫師 張朝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