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TTL門電路,TTL是三極管-三極管邏輯(Transistor-Transistor Logic的簡稱)
?
1、雙極性三極管結構
2、輸入輸出特性
3、三極管基本開關電路
4、三極管開關電路等效電路
5、動態開關特性
1、電路結構和工作原理
2、電壓傳輸特性
3、輸入端噪聲容限
4、靜態輸入特性和輸出特性
1、TTL與非門
2、集電極開路(OC門)
3、三態輸出(TS門)
有NPN和PNP兩種,工作時有電子和空穴兩種載流子參與導電,此類三極管就稱為雙極性三極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簡稱BJT)。
輸入特性指的是輸入電流與輸入電壓之間的關系,Von是開啟電壓,一般硅管0.5-0.7V,鍺三極管0.2~0.3V
?放大區:Ic隨Ib成正比的變化,幾乎不受Vce變化影響。電流放大系數B=Ic/Ib,一般三極管B值在幾十到幾百。
飽和區:Ic不再更隨Ib的變化而變化,趨于飽和,硅三極管飽和區的Vce約0.6~0.7V。
截止區:Ic幾乎為0,只有極小的反向穿透電流Iceo流過,一般1uA以下。
?
?Vi=0,三極管截止,Vo≈Vcc;
Vi=1,三極管導通,Vo=0;Ib=(Vi-Von)/Rb,Vo=Vce=Vcc-IcRc=Vcc-BIbRc
?
電路缺點:輸入高電平時,Vcc會全部加在Rc上,導致功耗大;輸入低電平時,三極管截止,輸出的電阻很大(等于Rc)
Ic的變化滯后于Vi的變化,所以Vo的變化滯后于Vi的變化,在高速開關電路中,我們就需要考慮這個滯后特性。
?A=0,T1導通,T2截止,T4導通,T5截止,Y=1;
A=1,T1截止,T2導通,T4截止,T5導通,Y=0;其中需要注意,在A=1,也就是Vi=3.4V時,T1剛開始是導通的,因為B電壓大于E電壓,所以集電極電壓為3.4V,3.4V會使T2和T5都導通,T2和T5導通后,T2和T5的BE電壓都為0.7V,會將T1的集電極電壓鉗位在1.4V,所以T1的基極會鉗位在2.1V,不會是4.1V,這就和T2和T5導通矛盾了,T1的基極2.1V,相當于T1的BC之間的PN結正偏(集電極正偏),因為基極2.1V,發射極3.4V,所以最后T1截止了。
?
?1、AB段,Vi很小,T1導通,T2截止,T5截止,T4導通,所以Vo是高電平,Vo的值等于VCC減去(落在R2上的電壓+T4的Vbe+D2的導通壓降),所以在3.4V左右;
2、BC段,0.7<Vi<1.3V,所以T2導通,T5截止。T2工作在放大區,隨著Vi的增加,Vc2和Vo線性的下降;
3、CD段,輸入電壓升高至1.4V,T2和T5都會導通,T4截止,Vo變為0;
?
同CMOS反相器一樣,TTL反相器也有噪聲容限,也很好理解。
輸入特性
輸入特性指的是輸入電流和輸入電壓之間的關系。
輸出特性
「高電平輸出特性」
?Vo=RL*Vcc/(RL+Ron),在RL減小(負載電流增大)時,Vo會減小。
?
?Vo=Ron*Vcc/(Ron+RL),負載電流增大,也就是RL減小,Vol會升高。
?
輸入端負載特性
?Vi=Rp*(Vcc-Vbe)/(R1+Rp),將分子分母同時除以Rp,我們發現,隨著Rp增大,Vi也會增大,當Vi增大到1.4V時,be2和be5同時導通,T1的基極會被鉗位在2.1V,Vi也就不變了。
?
?T1是雙發射極的三極管。(A=B=0)/(A=0,B=1)/(A=1,B=0),T2和T5都是截止,Y=1;A=B=1時,T2和T5導通,Y=0;
?
OC門可以參考CMOS中的OD門,其實是一個道理。
?EN=1,P=1,二極管D不通,Y=(AB)'
EN=0,P=0,T2和T5會截止,同時二極管D導通,T4的基極電壓被鉗位在0.7V,T4截止,此時Y是
?高阻態
。綜上:EN=1時,電路正常工作,稱EN控制端高電平有效。
今天的文章到這里就結束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前文回顧:數字電路の門電路(1)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