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TPM設備管理工作中的基本知識和術語詳細解讀,將各專業設備管理要求放在你面前,清清楚楚... ...
第一部分設備管理的基本知識及術語
1、設備:指在生產或生活中所需的機械、裝制和設施等,可供長期使用并在使用中基本保持原有的實物形態的物質資料。它是固定資產的主要組成部分。
2、設備的全過程管理(綜合管理):對設備從規劃、設計、制造、選型、購置、安裝、使用、維護、修理、改造、更新、直至報廢實現一生管理。
3、設備的技術管理:是對設備一生物質運動形態過程所采取的全部技術措施。
4、現代化設備管理:運用現代化管理的理論、方法和現代化科學技術成果對設備的全過程進行技術、經濟等綜合管理。
5、“A、B、C”管理法:指運用數理統計的方法,對構成事物的影響因素,按其主次進行分類和排列,以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進而對它們實現分別控制的一種科學分類管理技術。
6、設備的三種壽命:A、自然壽命;B、技術壽命;C、經濟壽命。
7、設備的磨損:設備在使用或閑置過程中,都因逐漸損耗或導致貶值,這種貶值在價值工程學上稱為磨損。(設備機件相互接觸的表面運動時,表層材料不斷發生損耗的過程或殘余變形的現象,稱為磨損。)
設備的磨損分為:機械磨損、粘著磨損(雙稱粘附磨損)、疲勞磨損、腐蝕磨損、磨料磨損。
8、設備選型(或更新改造)應遵守的原則: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生產上適用,通用性強。
9、設備管理的任務:
A、根據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生產適用的原則,正確地選購設備,為企業提供先進適用的技術裝備。
B、保證設備始終完好的技術狀態,滿足生產需求。
C、充分發揮設備的作用,提高設備利用率。
D、降低維修費用率,提高經濟效益。
10、閑置設備:連續停用一年以上或新購置二年以上不能投產的設備。
11、封存設備:連續停用三個月以上的設備。
12、設備折舊:設備在使用過程中,逐漸損耗轉移到產品成本中去的那部分價值。
13、設備折舊資金:用于補償設備損耗而設置的一項專款。
14、潤滑:向運轉機械相互接觸的摩擦表面供給適當介質,使其形成一層潤滑膜,以減少摩擦阻力,降低磨損,延長設備使用壽命的措施。
15、潤滑劑的作用:降阻(降低摩擦阻力)、減磨(減少磨損)、清洗、冷卻、密封、防腐。
16、設備“點檢”:就是明確設備檢查的部位(檢查點)。針對這些檢查點,日常進行預防性檢查的一種手段。
17、崗位責任制的八項制度:崗位專責制;交接班制;巡回檢查制;設備維修保養制;崗位練兵制;安全生產制;班組經濟核算制。
18、五個基礎工作:立足于科學技術資料的齊全準確;立足于質量是頭等的;立足于機器、設備、工具管理好;立足于嚴格的崗位責任制;立足于技術上的真本領、硬功夫。
19、設備操作四過硬:在設備上過得硬:熟悉性能,會維修、保養和排除故障;在操作上過得硬:動作熟練、準確,協同動作好;在質量上過得硬:干活正正規規,合乎技術要求,做到每項工程、產品質量全優;在復雜情況面前過得硬:熟悉安全知識,能判斷預防和處理事故。
20、設備修理的復雜系數:表示設備修理復雜程度的一個單位,有機械和電器兩類。它是由設備的結構復雜程度,工藝特性,規格尺寸及維修性等因素決定的。
21、設備的維修費用:為恢復設備性能而進行修理所需要的勞務和材料等項費用。主要包括大修理費及日常維護費用。
22、四懂三會:懂結構、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
會使用、會保養、會排除故障。
23、五定潤滑:定人、定質、定時、定點、定量。
24、十字作業:清潔、潤滑、調整、緊固、防腐。
25、完好設備的標準的總要求:部件齊、聲音正、馬力足、儀表靈、資料全。
26、紅旗設備的標準:技術性能好,出力達到銘牌標準;完成任務好,做到優質、高產、低耗、安全;另部件、附件、隨機工具完整、齊全;清潔、潤滑、調整堅固、防腐好;使用、維修資料、記錄齊全、準確。
27、設備操作人員的“三熟”和“三能”:三熟:熟悉設備的結構和基本原理,熟悉操作和故障處理方法,熟悉本崗位的規章制度。
三能:能分析運行情況,能及時發現故障和排除故障,能掌握一般的維修技能。
28、設備報廢的一般條件:
A、基礎件已大部損失,無法修復或能修復,但一次修理費用超過設備現行原值的60%;
B、設備陳舊,無配件來源,無法修復;
C、未定型、未過關,但已列入固定資產的試制品;
D、技術性能落后,不能滿足生產工藝要求和產品產量的設備;
E、能耗超過國家規定標準,污染嚴重或危害人身安全與健康的設備;
F、國家明令淘汰的設備。
第二部分各專業設備管理要求
1、設備安裝標準,做到七要四不漏:七要:平、穩、正、全、牢、靈、通。四不漏:油、水、電、氣不漏。
2、潤滑脂“一不見天”:潤滑脂密封不見天。
3、崗位的“三快”:發現問題快、解決問題快、反映問題快;“四勤”:勤看、勤摸、勤聽、勤聞;“六清”:對設備結構原理清,設備運轉情況清,設備運轉資料清,交接班清,環境衛生清,工具清;“三好”:管好、用好、修好。
4、四定一掛牌:定人、定機、定崗位、定保養內容;建立掛牌保養制。
5、發生事故“三不放過”:同安全知識中的“三不放過原則”。
6、行車途中的“三停、三查”:
A、長途行駛60公里時應停車檢查輪胎氣壓及輪胎螺絲等有無松動,油水量是否充足;
B、下長坡或陡坡前停車檢查制動、傳動、轉向等性能是否正常;
C、在非正規公路上行駛堅持勤停車檢查鋼板、水箱、發動機機腳等出餓固定螺絲有無松動及轉載物的固定情況。
7、車輛例行保養作業范圍
(1)、四通四不漏油、水、電、氣四路暢通;油、水、電、路四路不漏。
(2)、四潤滑噴油泵添加潤滑油;發電機、啟動機、分電器凸輪加注潤滑脂及潤滑油;水泵加注潤滑脂;傳動軸加注潤滑脂。
(3)、五緊固
A、緊固輪胎螺母及軸頭螺母;
B、緊固鋼板彈簧、大梁、騎馬盤螺母幾油箱固定螺母;
C、緊固傳動軸螺母;
D、緊固發動機地腳及水箱固定螺母;
E、緊固葉子板固定螺母。
(4)、六清潔
A、機油及機油濾清器清潔,并每日旋轉粗清器手柄2~3圈;
B、燃油濾清器清潔;
C、空氣濾清器清潔;
D、冷卻液及蓄電池清潔;
E、使用的潤滑油脂和儲油、水的容器及隨車工具清潔;
F、車容整齊清潔(包括發動機及駕駛室內部)。
(5)、八查
A、查機油及冷卻液液面;
B、查水泵及空壓機松緊程度;
C、查蓄電池電解液液面、柱頭連接情況和燈光、喇叭、指揮信號是否齊全完好;
D、查輪胎氣壓、氣門芯帽、胎面夾物以及有無磨、刮現象;
E、查鋼板彈簧有無錯位或折斷,鋼板銷、套是否完好;
F、查轉向、橫直拉桿、球頭銷、開口銷有無松脫,制動邊接管線及控制杠桿是否完好;
G、查曲軸箱、變速箱、差速箱、加力箱的潤滑油質量和液面(變速箱和差速箱及加力箱不漏,可不打開螺栓檢查);
H、大梁有無斷裂、變形。
8、修舊利廢“十二”字方針:修舊利廢堅持采用:焊、補、噴、鑲、鍍、鉚、配、改、校、漲、縮、粘“十二”字修舊工藝。
9、動力設備
(1)動力設備管理的“八字”方針安全、可靠、經濟、合理。
(2)動力設備運行人員必須具備的“三熟”和“三能”
熟悉設備系統的結構和基本原理;熟悉操作和事故處理方法;熟悉本崗位的規章制度。
能分析運行情況;能及時發現故障和排除故障;能掌握一般的維修技能。
10、交接班的“三一、四到、五報”:三一:對重要的生產部位要一點一點地交接;對重要的生產數據要一個一個地交接;對主要的生產工具要一件一件地交接。
四到:應該看到的要看到;應該摸到的要摸索到;應該聽到的要聽到;應該聞到的要聞到。
五報:報檢查部位;報部件名稱;報生產狀況;報應采取的措施。
11、設備修理“兩不見天、三不落地”
兩不見天:油料不見天,清洗過的零件不見天。
三不落地:清洗后的零件不落地,潤滑劑不落地,工具不落地。
12、設備冬季運行時間:當年的11月1日~下一年的3月31日。
13、設備修保間隔及保養時間:
(1)保養一般間隔:汽車一保:3000~3500km,工程機械一保:130小時,機床一保:500小時汽車二保:12000~14000km,工程機械二保:400小時,機床二保:2000小時汽車三保:48000~60000km,汽車大修:150000~180000km,工程機械大修:7000小時,機床大修:18000~20000小時管子車床大修:10000~13000小時
(2)修保一般時間:汽車、抓管機一保:0.5天;機床一保:1天汽車、抓管機二保:1天;機床二保:2天管子車床二保: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