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驚蟄,天氣一天天暖和起來,小花小草們都蠢蠢欲動,爭相鉆出地面兒,大地一派生機盎然。
今天午休時分,在醫院花園溜達,在一株玉蘭樹下,一片青翠的小草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場春雨剛下過,片片葉子還帶著晶瑩的水珠,煞是可愛,這不是“貓眼睛”嗎?
這種野草我們北方民間叫做“貓眼睛”、“貓眼兒棵”、“貓眼兒草”,小時候(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們放學后常常去河堤上、荒地里去采,可不是為了人吃,是喂兔子。
大人們說,這種草有毒,人、牛、羊、馬、驢吃了都會中毒,唯有兔子吃了不但不會中毒,而且會上膘,它們也很愛吃,你看它們紅色的眼睛就是吃這種草變紅的。
把它的莖折斷,會有白色的漿汁流出來,據說,這種白色的汁液,碰到皮膚就會紅腫,弄到眼睛里就會失明,吃到肚子里就會死。當時,采的時候總是膽戰心驚的。
每到清明節,母親就會去趁著太陽還沒有升起的時候,去采一些貓眼草、嫩柳枝回來,扎成把,掛在屋檐下晾干,等到收麥的時候,用開水泡上半天,冷涼了,就是我們夏天很好的飲料哦。
據母親講(我的外祖父是一名當地名中醫),生的有毒,不能吃,曬干后,無毒;當茶喝,可以清熱解毒、利尿消腫、防治痢疾。
現在我還能記得起這種茶的味道:清香伴有味苦,淡黃的顏色,并不難喝。
后來學了醫,才知道這“貓眼草”原來還真是一味地道的中藥,大名叫做澤漆。
澤者,水草豐沛之地;漆,指其莖干折斷后有粘稠白漿如漆也。用大白話翻譯過來,它就是一種喜歡生長在潮濕地帶,體內帶有白漿的植物。
《神農本草經》將澤漆列為下品藥材,味苦微寒,有毒。主皮膚熱,大腹,水氣,四肢面目浮腫,丈夫陰氣不足。
歷代本草記載大致相同,唯有《本草綱目》記載有誤,說“可做菜食”,恐怕是李時珍老人家弄錯了。
現代中醫大家一般認為:
性寒味苦,有毒,能入小腸經和大腸經。
利尿消腫、化痰散結、殺蟲止癢;
能用于腹水、水腫以及肺結核、痰多咳喘,痰飲喘咳,瘧疾,菌痢,瘰疬,癬瘡,結核性痿管,骨髓炎等。
一般來說:
1、貓眼草可以治療咳嗽,對于鎮咳、祛痰有很好的效果;
2、貓眼草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用于菌痢等;
3、癬瘡發癢、不明原因的紅腫熱痛、腳氣等;
4、可用于淋巴結核、肝腹水、肺結核的輔助治療;
4、也有的醫生嘗試用于食管癌、肺癌的輔助治療。
1、誤食中毒:
它的植株內有白色的汁液,折斷后會流淌出來,這些白色的汁液中含有毒素。如果不慎誤食的話,可能會導致中毒的情況,對人體有害,需要及時的送醫治療。如果是在家中種植養護的話,一定要防止小孩子和小動物吃到嘴里面。
2、皮膚觸碰:
不光是誤食會具有危害,如果用裸露的皮膚直接觸碰,尤其是兒童皮膚,會導致過敏紅腫的情況,甚至會發炎潰爛,危害比較大。
3、誤入眼睛:
不慎弄到眼睛里,會立即引起眼睛紅腫流淚,要趕緊用清水反復沖洗,必要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