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有時候似乎是悄悄而來的,但如果盡可能了解其中誘發因素,還是會盡量預防和避免的。下述就是一些在生活中常常被忽略的心梗觸發因素。
1. 缺覺:增2倍心梗風險
沒睡夠,不僅會讓人脾氣暴躁和疲憊,而且還會增加心梗風險。有研究顯示,一晚睡不足6小時,要比睡足6~8小時的人,有兩倍的心梗可能。雖然其中機制尚不明確,但睡不夠確實會升高血壓,以及引發身體炎癥反應。
2. 偏頭痛:與心臟病關系密切
偏頭痛并非“良善”,對于有偏頭痛的女性,尤其是在頭痛發作前有閃光等先兆癥狀者,多與臟疾病密切相關。
3. 寒冷:應注意保暖防病
氣溫突降對于心梗發作的影響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了。因為這時血管會收縮,血液會變粘稠。這個時候要盡可能注意保暖,并避免體力活動,比如下大雪了去鏟雪。
4. 空氣污染和汽車尾氣:心梗發作風險增加
空氣污染嚴重時,心梗的發作也會增加。尤其生活在霧霾經常籠罩的環境下,更容易危害心臟。此外,堵車時,汽車的尾氣濃積,也是很危險的,因為這時候除了尾氣,堵車本身也常會讓人煩躁甚至憤怒。
5. 飽餐:心臟負擔增加
隨著大量食物的入腹,身體的應激激素去甲腎上腺素也隨之上升,而這會升高血壓,增快心率,增加心臟負擔。另外,一頓高脂肪的大魚大肉,也會讓體內血脂飛躍一下,并隨之損害血管內膜。
6. 大喜大悲:促發心梗
都知道悲傷、憤怒、壓力大會促發心梗,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喜”也很危險。
7. 劇烈運動或突然大量運動:心梗的重要誘因
有6%的心梗,是由于身體不能承受的運動所致,尤其是在生氣或抑郁的時候,過量運動更是對于心臟而言雪上加霜。
8. 感冒或流感:增加2倍的心梗風險
感冒或流感爆發期間,也是心梗高發時段。對于高危人群而言,打一針流感疫苗是好的選擇。因為,當身體啟動免疫系統時,都會引發炎癥,尤其是當感冒或流感引發呼吸道感染時,更會增加2倍的心梗風險。
9. 哮喘:增加70%的心梗風險
哮喘會增加70%的心梗風險,即使使用霧化吸入器風險仍較高。而且由于哮喘的發作,一個人常常會忽略胸悶等心梗早期癥狀。
10. 晨起:心梗發病高峰
晨起時,交感神經開始興奮,伴隨的一些激素也會給心臟以壓力,此外,一夜的睡眠,也可能讓身體脫水,雙重的壓力或會觸發心梗。慢起床,多喝水,還是對的。
11. 天災也是“人禍”
研究顯示,在地震或恐怖襲擊之類的災難過后,常常心梗的發作也開始上升,而且這種心梗余波會波及數年。
12. 縱欲過度:小心過度興奮
食色性也,做愛是生活中健康而重要的部分。但過度興奮時,心臟血管會突然痙攣,造成心肌缺血,引發心臟病。對于已患有心臟病者而言,在急性期、急性恢復期之后可有性生活,但要避免過度興奮。
13.看比賽:不要激動
對于競技類體育運動,不僅運動員本身或有心梗風險,觀眾同樣有風險。比如在世界杯足球賽期間,就常有觀眾心梗被抬下看臺的新聞。
14.大量喝酒或咖啡:危險甚至可持續一周
過量飲酒以及喝咖啡,會讓人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如果長期酗酒,還會破壞心肌。此外還有研究顯示,一晚狂飲后,還會增加下一周心梗發作風險。
來源:Unexpected Heart Attack Triggers. WebMD.
轉載:請標明“中國循環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