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張中醫(yī)皮膚科“神方”幫你解決多年“老腳氣”(兩張方都是泡腳,禁止內(nèi)服)
最近處在夏秋之交,我的一些新患者總是反饋腳氣又開始犯了,我一聽說就告訴他有個好辦法不知道想不想試試,我的患者說:“我這個腳氣嚴重,好幾年了,用過達克寧以及其它抗真菌藥效果都不好”,我說:“試試不要緊,萬一好了呢”。后來給他用了,發(fā)現(xiàn)效果還不錯。然后又給室友用了,發(fā)現(xiàn)效果也不錯,所以我想著有用了,那就說出來大家共享。
這兩張方子目前是醫(yī)院治療皮膚科最愛用的泡腳方之一,因為效果明顯,所以說出來大家共享。
中醫(yī)叫腳氣,西醫(yī)說是足癬,現(xiàn)在隨著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腳氣的人越來越多,而且腳氣也越來越難治。抗真菌的藥貌似效果也不好。
腳濕氣常反復發(fā)作, 再感染的機會增多, 長期的腳濕氣還可能傳染多個部位如發(fā)生手癬 (鵝掌風) 、體癬 (圓癬) 、股癬 (陰癬) ,皮疹呈足趾間浸漬、發(fā)白、基底紅色糜爛面、水皰、滲液。
⑴皮疹滲液多、浸漬發(fā)白明顯或水皰密集——濕重于熱;
⑵皮疹滲液多且水黏如脂、基底糜爛面潮紅、灼熱、甚者足部紅腫、化膿有臭味、疼痛伴發(fā)丹毒
——熱重于濕;
⑶水皰較多、滲液粘或不粘、糜爛面淡紅——濕熱并重。
但是無論哪種證型無非干濕兩種,完全可以按一下兩種方法泡腳。(都是外用,不得內(nèi)服)
治宜:利濕清熱, 解毒殺蟲。
下面兩個方子都是外用泡腳,嚴禁內(nèi)服。
1.濕熱型腳氣:腳總是愛流水,流膿液,臭味大,愛掉皮
方劑:蒼膚水劑(外用泡腳,禁止內(nèi)服)
組成:炒蒼耳子、地膚子、土槿皮、蛇床子、苦參、百部、枯礬
用法:上7味藥,加水3000ML,煮沸25分鐘,關火。全部倒入腳盆待溫度適合后,放進去泡腳15-25分鐘,為宜。
用量:1日1次,1天用1付,晚上泡腳,每曰 1次。7天為1療程。
滲液多者加:土茯苓、薏苡仁、茵陳
糜爛明顯者:加生地榆;
膿液多者加:野菊花、蒲公英、連翹、生黃柏、馬齒莧;
瘙癢甚者加:地膚子、白鮮皮、苦參。
2.干燥型腳氣:腳比較癢,甚至皸裂,總是掉皮,有臭味或者臭味不大;但是不流水,很少有膿液。
方劑:醒皮湯(外用泡腳,禁止內(nèi)服)
組成:防風,荊芥,忍冬藤,皂角刺,蛇床子,貫眾,芫花,白鮮皮,鶴虱草,苦參
用法:上10味藥,加水3000ML,煮沸25分鐘,關火。全部倒入腳盆待溫度適合后,放進去泡腳15-25分鐘,為宜。
用量:1日1次,1天用1付,晚上泡腳,每曰 1次。7天為1療程。
脫屑多者:加炒杏仁,熟地,烏梅
裂口重者:加側(cè)柏葉、白及、生地榆
腳氣患者平時注意事項:
1.不與他人共用日常生活物品, 如洗腳盆、拖鞋、浴巾、鞋襪、指甲刀。
2.不用偏堿性的洗滌劑;腳出汗多時可使用抑汗劑。
3. 保持住所通風、干燥、防潮, 避免長期將足浸泡在污水等不潔液體中;穿預防性鞋墊、襪子。
4.患病后應及時治療, 患病用過的浴盆、浴巾、鞋襪等, 宜用沸水燙過或陽光暴曬后再用。
5.患同樣病患的家庭成員、家庭寵物需要同時治療。
針對用量,不是賣關子,是害怕封號,可以評論我,看到就回復了。平時工作繁忙,還請大家多多理解。這個方子一定記住是外用泡腳的,禁止內(nèi)服。效果還是真不錯。
針對加減,要是覺得都有,可以把加減的都加上,效果更廣泛。必須連泡7—10天效果比較明顯。有的不方便熬制,可以讓藥房代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