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吐
內科:
實證
外邪犯胃---疏邪解表,化濁和中---藿香正氣散
食滯內停---消食化滯,和胃降逆---保和丸/小承氣湯
痰飲內阻---溫中化飲,和胃降逆---小半夏湯合苓桂術甘湯/溫膽湯
肝氣犯胃---疏肝理氣,和胃降逆---半夏厚樸湯合左金丸四七湯
虛證
脾胃氣虛---健脾益氣,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湯
脾胃陽虛---溫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丸/來復丹(嘔吐日久,肝腎俱虛)
胃陰不足---滋養胃陰,降逆止嘔---麥門冬湯
方劑:
祛濕劑
藿香正氣散
藿香正氣腹皮蘇,甘桔陳苓樸白術。
夏曲白芷加姜棗,風寒暑濕并能除。
消食化積劑
保和丸
保和山楂萊菔曲,夏陳茯苓連翹取。
炊餅為丸白湯下,消食和胃食積去。
祛痰劑
溫膽湯
溫膽夏茹枳陳助,佐以茯草姜棗煮。
理氣化痰利膽胃,膽郁痰擾諸證除。
理氣劑
半夏厚樸湯
半夏厚樸與紫蘇,茯苓生姜共煎服。
痰凝氣聚成梅核,降逆開郁氣自舒。
溫里劑
理中丸
理中干姜參術甘,溫中健脾治虛寒。
中陽不足痛嘔利,丸湯兩用腹中暖。
治燥劑
麥門冬湯
麥門冬湯用人參,棗草粳米半夏存。
肺痿咳逆因虛火,清養肺胃此方珍。
中藥: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白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
白芷:祛風發表、散寒燥濕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
厚樸:燥濕消痰、下氣除滿
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
神曲:健脾和胃、消食化積
連翹: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生姜: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
竹茹:清熱、涼血、化痰、止吐
附子:回陽救逆、補火助陽、逐風寒濕邪
麥門冬:清心潤肺、養胃生津
針灸:
治法:和胃降逆,理氣止嘔。以胃的俞募穴、下合穴為主。
主穴:中脘、胃俞、內關、足三里
配穴:寒邪客胃配上脘、公孫;熱邪內蘊配商陽、內庭,并可用金津、玉液點刺出血;痰飲內阻配膻中、豐??;肝氣犯胃配肝俞、太沖;飲食停滯配梁門、天樞;脾胃虛寒配脾俞、神闕
中基:
脾:
生理機能:主運化與統血
生理特性:1、脾氣上升(升清、升舉內臟)2、喜燥惡濕
脾在體合肉、主四肢,在竅為口,其華在唇,在志為思,在液為涎,與長夏或四時之氣相通應。
胃:
生理機能:主受納、腐熟水谷
生理特性:1、胃氣下降 2、喜潤惡燥
脾與胃:
同為氣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聯系:水谷納運協調、氣機升降相因、陰陽燥濕相濟。
診斷:
編輯:寒水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