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抗大學員參加延安各界集會,反對國民黨制造分裂、對日投降。原文標題:【最新型、最革命、最進步的學校---- 紀念抗大建校三十周年】
原載:人民畫報(1966年11-12 合刊,本號轉載有刪節。)
本文提要:
偉大的抗日民族革命戰爭的前夜,黨為了領導即將到來的抗日戰爭,為造就大批抗日的、革命的堅強干部,于1936年6月1日在原來紅軍大學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國抗日紅軍大學,由林彪同志任校長兼政治委員。1937年1月,“中國抗日紅軍大學”改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
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是在黨中央和毛主席直接領導下創辦的最新型、最革命、最進步的學校。(1966年的)三十年前,我國正處在偉大的抗日民族革命戰爭的前夜;黨為了領導即將到來的抗日戰爭,為造就大批抗日的、革命的堅強干部,于1936年6月1日,在原來紅軍大學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國抗日紅軍大學,由林彪同志任校長兼政治委員。1937年1月,“中國抗日紅軍大學”改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毛主席多次親臨抗大講課,作報告。《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實踐論》、《矛盾論》等重要著作,毛主席都在抗大作過講演。這是毛主席在抗大作報告。
抗大的創建,自始至終得到了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親切關懷。毛主席親自兼任抗大教育委員會主席,親自到抗大講課,并經常給學校作指示。毛主席的《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實踐論》、《矛盾論》等重要著作,都是在抗大作的講演。毛主席還親自為抗大制定了“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的教育方針和“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校風。黨中央其它負責同志也親自到抗大講課、作報告。抗大是在物質條件極為困難的情況下辦學的。沒有課堂,就是露天上課,以背包當板凳,膝蓋當桌子;糧食缺乏,就自力更生,動手生產;沒有宿舍,就挖窯洞。林彪同志說:“我們學校還有一個沒有列入課目表的主要課目,這個課目的名稱叫做艱苦奮斗。”生活雖然艱苦,但是人人精神振奮,斗志昂揚。抗大校長兼政治委員林彪同志號召學員們努力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用革命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
抗大,是完全按照毛主席的教育思想辦起來的革命化的學校,是無產階級教育事業的樣板。抗大的光榮傳統最核心的就是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突出政治,以毛主席著作為基本教材,學習毛澤東思想,貫徹毛澤東思想,傳播毛澤東思想,用毛澤東思想武裝廣大革命干部。抗大的教育中心是政治教育,提高人的無產階級覺悟。抗大的教學原則是理論與實際相聯系,少而精。抗大的教學方法是啟發式、研究式、實驗式的生動活潑的方法。抗大,以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來教育和改造學員,在為民族解放和社會解放的階極斗爭的大風大浪里鍛煉他們。因而,每期學員雖然只經過不到一年的學習時間,就能按照毛主席的“勇敢、堅定、沉著。向斗爭中學習。為民族解放事業隨時準備犧牲自己的一切!”的指示,勇敢地奔赴前線。1939年毛主席為抗大開展生產運動的題詞:“現在一面學習,一面生產,將來一面作戰,一面生產,這就是抗大的作風,足以戰勝任何敵人的!”1938年底,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為了把培養干部與廣泛開展敵后游擊戰爭、創建抗日民主根據地相結合,使學校教育更好地適應抗日戰爭的需要,黨中央決定抗大深入敵后,到敵人后方去辦學。并先后在各個抗日根據地建立起十二所分校。抗大總校和這些分校,按照毛主席的“從戰爭學習戰爭”的教導,在敵、偽、頑重重包圍和緊張的戰斗環境中,一面戰斗,一面學習。他們和根據地的人民同甘共苦,除了和群眾一起戰斗、粉碎敵人的“掃蕩”外,還做民運工作,發動群眾減租減息,參加生產運動等。1942年,根據毛主席的指示,全黨進行偉大的整風運動。這時,抗大總校和一部分分校,奉命返回陜甘寧邊區,參加了整風和大生產運動,使廣大干部、學員的政治、軍事和文化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為抗日戰爭的大反攻準備了大批干部。就這樣,從1936年到1945年的九年中,抗大造就了十余萬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無產階級解放事業的革命干部。抗日戰爭勝利后,抗大總校和它的各個分校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政大學,繼續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培養了大批的革命干部。毛澤東同志的著作是抗大的基本教材。這是抗大學員當時閱讀的毛主席的《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等著作。抗大的教育原則是理論與實際相聯系,少而精。學員們一面學習理論,一面進行實際操作。抗大的文化活動與思想教育、軍事訓練緊密結合,對促進學員的德育、智育、體育的全面發展起了很好的作用。圖為抗大學員在高唱抗日歌曲。成千上萬的愛國青年,從全國各地投奔到抗大這所革命的熔爐里來學習革命斗爭的理論和實際經驗。為了在現實階級斗爭的大風大浪中加強鍛煉,向工農群眾學習,抗大經常組織學員,走出校門,參加群眾的各種政治運動。圖為學員參加延安各界集會,反對國民黨制造分裂、對日投降。抗大始終堅持自力更生,勤儉辦校的方針。教職員和學員們一齊動手開荒種地,生產勞動,既克服了物質困難,又增強了勞動觀點,養成了艱苦樸素的革命作風。毛主席說:“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從戰爭學習戰爭----這是我們的主要方法。”抗大學員在敵后各個戰場,投入緊張的戰斗,在戰斗中學習、鍛煉、成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