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軍東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宗教戰爭,它是東西方文明間的激烈碰撞,也是天耶穌主和真主阿拉信徒間的正面交鋒。正是這場前后持續了近200年的九次東征,讓基督世界和伊斯蘭世界的矛盾層層加碼,直到今天都無法調和。今天,我們就來梳理下十字軍東征的主線劇情。公元一世紀左右,基督教從中東巴勒斯坦地區興起后,開始由地中海沿岸迅速向歐洲和北非地區傳播,此后經過數百年的發展,最終在公元四世紀末成為了羅馬帝國的國教,這也標志著基督教在歐洲的發展達到了巔峰。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的最后一任皇帝迪奧多西臨終前將帝國分給了兩個兒子,東西分治后的羅馬,逐漸形成了羅馬和君士坦丁堡兩個宗教中心。在此后的數百年里,由于東西兩個基督教派在政治、文化、對教義解釋等方面的分歧越來越大,最終在公元1054年徹底翻臉,以此開除了對方的教籍,基督教正式分裂為以羅馬為中心的天主教,可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正教。
雖然大家宗教名字不同,但都是正。巴金的耶穌粉絲團既然是耶穌粉絲團,那自然就和隔壁的穆罕默德粉絲團不太對付。早在公元七世紀初,當東西兩個基督教派還在為正統之爭爭論不休的時候,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創建了伊斯蘭教,并在伊斯蘭教的基礎上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國家。
此后,穆罕默德的繼任者們在伊斯蘭教的加持下,以圣誕的名義不斷向外擴張,很快就把包括耶路撒冷在內的巴勒斯坦地區給占領了。耶路撒冷這塊風水寶地大家都比較熟悉,猶太教表示所羅門王曾在這里建造第一圣殿,基督教表示耶穌曾在這里傳教受難升天,伊斯蘭教表示穆罕默德曾在這里夜行登宵,和真主聊過天。所以三大宗教都把這里看作心中的圣城。早在羅馬帝國強大的時候,耶路撒冷一直處于羅馬的統治之下,羅馬帝國分裂之后,耶路撒冷就成了拜占庭帝國的一部分,現在耶路撒冷又被穆斯林給搶走了,不過在早期穆斯林王朝的統治下,耶路撒冷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和重建,也允許猶太和基督教徒返回圣城朝拜,幾大宗教在耶路撒冷暫時還能和平相處。正因為如此大家相處的還算湊合。
此后,阿拉伯帝國歷經四大哈里發時期、波瑪亞王朝時期,進入了阿巴斯王朝統治時期,一不小心混成了橫跨歐亞非的超級大國。但所謂盛極必衰,從公元九世紀開始,巔峰之后的阿拉伯帝國逐漸陷入衰弱和分裂,這一時期的阿拉伯歷史那是出了名的混亂。到了公元1000年左右,當來自埃及的穆斯林國王哈基姆統治耶路撒冷之后,開始推行強烈的宗教排外政策,不僅不允許猶太和基督教徒前來朝圣,還拆除了耶路撒冷城內的所有教堂,甚至大肆殘害猶太和基督教徒。這樣一來,自然引起了歐洲基督教國家的極大不滿。
同時,隨著阿巴斯王朝對帝國掌控力的下降,中亞的塞爾柱突厥人也開始了崛起,這幫突厥人原來住在中國大唐附近,后來被揍得不行,就跑到了中亞混,結果在這里混的風生水起。公元1040年,塞爾柱大軍征服波斯全境,并于公元1055年進軍巴格達,直接把阿拉伯帝國的老大變成了國家吉祥物,塞爾柱蘇丹搖身一變成為了阿拉伯帝國的實權人物。在此后的不斷擴張。賽爾諸人經常到拜占庭帝國騷個擾,打個架。
在公元1071年爆發的曼奇克特戰役中,塞爾柱大軍以少勝多,擊敗拜占庭軍隊,把拜占庭皇帝都抓了當俘虜。此后,塞爾柱大軍趁勢向小亞細亞大局挺進,冰封直指君士坦釘。這時候,拜占庭帝國的基本盤差不多就剩下巴爾干半倒了,加上帝國內部統治混亂,接連爆發內戰,整個拜占庭帝國搖搖欲墜。公元1095年,實在撐不下去的拜占庭皇帝向羅馬教皇烏爾班二世寫了一封信,近乎絕望的向其呼吁軍事援助。也正是這一封本不抱多少希望的求援信,最終迎來了規惱前的十字軍東征。
我們前面講基督教分裂的時候說過,西歐天主教早就跟拜占庭東正教鬧翻了,那為什么拜占庭皇帝的這封信還能讓羅馬教皇義無反顧的號召大家發起東征呢?因為烏爾班二世也有自己的小算盤。整個中世紀的歐洲政治斗爭的主旋律就是王權和教權之爭,教皇和皇帝之間經常為了權力而明爭暗斗,雖然教皇在名義上是大家的精神領袖,不光能向民眾傳達上帝的旨意,甚至。還能代表上帝給世俗國王加冕,但這些也都只是走個過場,教皇并沒有權利決定皇帝的人選。烏爾班二世不僅親眼目睹過前任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和神羅皇帝亨利四世之間的權力斗爭,甚至在他上臺的時候,羅馬還被由神羅皇帝支持的克萊蒙特三世占據著。
作為中世紀著名的流浪教皇,烏爾班二世自然迫切的希望能通過行動來提高自己的權威和聲望。而穆斯林對拜暫停的強勢進攻,確實也對基督教世界帶來了極大的沖擊。雖然反目成仇的同胞受害令人欣喜,但伊斯蘭教的擴張也不得不防。如果現在以收復圣城的名義出兵,既能擴大羅馬教廷在整個基督世界的影響力,又能重振教皇的聲望,打擊那些不太老實的世俗國王,還能順便收拾隔壁的異教徒,簡直就是一石三鳥,一箭三雕。所以烏爾班二世一拍大腦袋,覺得這是靠譜,值得一干。公元1095年,烏爾班二世在法國克萊芒發表了畢生最為重要的一次演講。他歷數基督教徒在東方承受的痛苦和突厥人的暴行,號召大家拿起武器去東方奪回基督教的圣城。他允諾說:凡是參加遠征的人都可以赦免罪過,此后可以直接升入天堂。
此時,動蕩不安的西歐大陸正值基督教史上的所謂世界末日,千年不遇的旱災讓茍活在荒年之中的貧苦百姓把內心的恐懼和解脫的希望全部寄托于宗教。另外,由于長子繼承制的盛行,在西歐也產生了大批因為沒有繼承權而逐漸走向破產的落魄騎士,他們和很多封建領主一樣,迫切的希望能通過武力和戰爭攫取更多的土地和財富。而拜占庭帝國的屢戰屢敗,穆斯林建立的零陵關卡也讓西歐的商人們對于打通前往東方的貿易通道充滿了期待。所以,彼時歐洲的宗教熱情和對財富的渴望都處于極度的狂熱之中。最終,烏爾班二世極具煽動性的演講大獲成功。在此后的數月中,西歐各國的主教使節們在教皇的敕令下,將東征的消息傳遍歐洲各國,不管是平民百姓還是落魄騎士,都對教皇的號召發出了強烈的回應。至此,聲勢浩大的十字軍東征正式拉開了帷幕。
公元1096年,聲勢浩大的十字軍就烏烏泱泱的殺過來了。第一次東征有兩支隊伍,分別是隱士彼得率領的農民十字軍和歐洲貴族們組織的騎士十字軍。畢竟普通民眾是最容易被煽動起來的,所以還沒等貴族們的十字軍集結完畢,浩浩蕩蕩的農民十字軍就率先出發了。這支隊伍中的大多數人都是出身貧苦的底層百姓,所以毫無紀律可言。他們沿途燒殺劫掠,把很多在他們眼中看起來像異教徒的猶太人、匈牙利人等都送去見了上帝。
最終,這支農民十字軍歷經磨難,死傷無數,終于來到了君士坦冰。拜占庭皇帝看到這群遠道而來的烏合之眾直接就被搞懵了,所以趕緊把他們打發到了海峽對岸的小亞細亞。此時,塞爾柱帝國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昔日強大的塞爾柱帝國在蘇丹馬麗克沙一是遇刺身亡后,同樣陷入了內亂和分裂。但是面對這支幾乎毫無戰斗力可言的農民十字軍,塞爾諸人還是毫無懸念的把他們干趴下了。所以農民十字軍就是個笑話,他們的最大作用就是降低了塞爾諸人對十字軍的警惕性。當然,除了這支農民十字軍之外。另外幾支規模大的正規十字軍已經逐漸在拜占庭集結補給,他們裝備精良,富有作戰經驗,是一支真正具備戰斗力的作戰部隊。
當這些部隊源源不斷的開進軍士坦釘之后,拜占庭皇帝已向十字軍提供補給為條件,讓十字軍領袖向自己宣士效忠,承諾會把十字軍攻下且原本屬于拜占庭的領土歸還給自己。不過后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種貌合神離的所謂宣誓根本不可能有什么結果。經過休整的十字軍一路南下,進入小亞細亞。公元1097年6月,十字軍攻占尼西亞。同年7月1日,十字軍在多里來烏姆之戰中重創塞爾柱,突厥人隨后乘勝像敘利亞進軍。同年10月21日,十字軍抵達中東重鎮安條克,長達七個多月的安條克圍城戰正式打響。安條克之戰士十字軍在極端惡劣環境下的生死一戰,嚴酷的環境、無盡的饑荒、肆虐的瘟疫和穆斯林的不斷襲擾,讓十字軍在這里損失慘重。
公元1098年6月,十字軍通過收買安條克塔樓守軍,成功突破了安條克外城。但隨著而來的穆斯林援軍。很快就將他們反向包圍,剛剛攻入城內的十字軍再次被逼近了全軍覆沒的險境。然而,就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傳說中當年刺穿耶穌身體的圣槍竟然在城內的圣彼得大教堂被挖了出來。在命運之槍的鼓舞下,十字軍對城外的守軍發起了近乎瘋狂的進攻,最后以少勝多擊潰了城下的突厥大軍,安條克內城的守軍也隨之投降。公元1099年1月,經過休整的十字軍開始向耶路撒冷挺進。
公元1099年7月,在歷經持續近40多天的慘烈圍城戰后,十字軍攻破耶路撒冷,被穆斯林搶走數百年的圣城終于又被奪回來了,這可把十字軍高興壞了,他們高高興興的進城,然后對耶路撒冷進行了相當慘烈和血腥的屠城,眼瞅著把自己能干的壞事全都干完了,十字軍就尋思在這兒建立一個腥的國家,稱這個國家為耶路撒冷王國,加上十字軍在其他被征服地區建立的的黎波里伯國、安條克公國和埃德薩伯國,這四個國家就成了我們所說的十字軍國家。至此,第一次頗具冒險精神的十字軍東征大獲成功,但。這也是九次東征中唯一一次取得勝利的東征,因為十字軍的勝利就是穆斯林的失敗。伊斯蘭教徒們眼瞅著耶路撒冷被十字軍占領,心中自然很不服氣,于是便開始琢磨自己的復仇計劃。
公元1144年,卷土重來的塞爾諸人攻陷埃德薩伯國,冰封直指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國王趕緊向教皇呼救,最終,法蘭西和神羅兩國的皇帝決定響應教皇的號召,前去保衛圣城。這就是第二次十字軍東征。但這次來勢洶洶的十字軍并沒有折騰出什么大動靜,出動較早的神羅軍隊在小亞細亞被擊潰,法蘭西十字軍攻占大馬士革的計劃也落了空。所以這次遠征沒有達到任何目的。第二次十字軍東征鎩羽而歸,使歐洲人民獲得了40年的短暫和平。在此期間,另外一個伊斯蘭世界的傳奇人物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公元1171年,北非法蒂馬王朝大臣薩拉丁在禁衛軍的支持息發動政變,建立了阿尤布王朝,此后逐漸開始向敘利亞和兩河流域擴張勢力,這就不可避免的和十字軍國家產生了沖突。此時的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四世。樣是一位極具人格魅力的傳奇王者。他從小受麻風病的折磨,卻在13歲時成為耶路撒冷國王。作為一個孩子,年少的麻風王在王國內部派系紛爭不斷、外有強敵環斯的種種不利局勢下,以空前的意志和軍事智慧多次擊敗薩拉丁的軍隊。但令人遺憾的是,耶路撒冷王國的分裂和鮑德溫四世的麻風病一樣,冥冥之中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公元1185年,年僅24歲的鮑德溫四世在病痛的折磨下利世,耶路撒冷王國隨之爆發動亂,薩拉丁趁勢對耶路撒冷發起了更加猛烈的進攻。公元1187年,薩拉丁親率大軍在哈丁之戰中大敗十字軍,迫使耶路撒冷歸降。這就是經典史詩電影天國王朝的故事背景,耶路撒冷陷落的消息傳回歐洲之后,引起了巨大的震動,據說教皇烏爾班三世就因此被活活氣死了,所以第三次十字軍東征就此拉開了序幕。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的陣容可以說是相當豪華,代表人物有神羅皇帝腓特烈一事,英格蘭國王獅心王理查、法蘭西國王腓利二世。結果天有不測風云,腓特烈一世在遠征途中不小心掉河里淹死了,腓力二世和理查兩人整天吵架鬧別扭。后來腓力二世也掉頭回老家了。來勢洶洶的十字軍最后只剩下獅心王理查和薩拉丁進行雙雄對決。
獅心王理查雖然是個猛男,確實憑實力奪回了不少被穆斯林攻占的土地,但薩拉丁也不是好惹了,所以理查始終也沒能攻下耶路撒冷。最后兩人惺惺相惜,定下的協議耶路撒冷依然留在穆斯林手里,但是允許基督徒前來朝拜。第三次十字軍東征雖然并沒有成功,但已經是除了首次東征之外最成功的一次了,畢竟他保住了地中海東岸的基督教王國。第三次東征結束之后,獅心王理查在回國途中一路被坑害,一代雄主薩拉丁也在半年后去世了。埃及隨之陷入了混亂,教皇覺得這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咱們得抓緊。公元1202年,羅馬教皇因諾森三世再次派遣十字軍進行東征,這就是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結果就是這次東征搞出了十字軍歷史上最大的烏龍。
這幫十字軍原計劃也是去進攻埃及,但是因為沒有足夠的錢付給船隊,所以就和威尼斯商人做起了。買賣,直接扭頭去攻打了和威尼斯王國有矛盾的扎拉城,問題是扎拉城也世的天主教城市。教皇伊諾森三世得知前線失控后,簡直要被氣炸了,直接宣布把整支十字軍開除教籍。教皇的這波操作把十字軍自己也搞懵了。教皇的憤怒加上自身的債務問題,讓這支十字軍陷入了空前的危機。后來,他們索性和拜占庭皇族阿列克修斯合作,熱心參與了拜占庭皇衛繼承的事情,先后兩次攻克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并在城內進行了大肆的屠殺和劫掠。隨后,十字軍還以軍士坦丁堡為中心,建立了拉丁帝國和一堆小公國。好家伙,穆斯林打了這么多年都沒能拿下的軍士坦丁堡,居然被自己請來的十字軍給滅了,這可真是滑稽的事情。后來拜占庭帝國直到1261年才成功復國,所以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就成為了歐洲中世紀歷史上最具有爭議性的歷史事件之一。這次東征不僅給拜占庭帶來了沉重的災難,也極大加速了拜占庭帝國的衰落和滅亡。
13世紀之后,西歐國家又發起了數次東征,但基本上都以失敗而告終。根據一些傳說和記載,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之后,歐洲還興起了一次由兒童組建的十字軍隊伍。但這些小耶穌徒們的行動注定會以悲劇收場。他們當中的大部分孩子命喪皇權,再也沒有能回到故里,另一部分被販賣為奴,結局都相當凄慘。公元1221年,第五次十字軍東征,這支隊伍原計劃也是去攻占埃及,結果同樣遭遇失敗。公元1228年,第六次十字軍東征,神羅皇帝腓特烈二世通過外交和談判手段成功拿下了耶路撒冷,但后來很快又被突厥人給搶了回去。第七次和第八次十字軍東征都是法蘭西國王路易九世發起的。在第七次東征時,路易九世戰敗被俘,最后靠大比贖金才換回一條小命,但他很快就忘掉了被俘虜的屈辱,決定再次發動第八次東征。
公元1271年,英格蘭愛德華王子打算去支持一下路易九世,結果還沒等他趕到,路易九世就在陸上染兵掛掉了。有人認為愛德華王子的這次東征和路易九世算是同一次,所以十字軍東征一共有八次,也有人把愛德華王子的這次東征單獨計算。所以十字軍東征一共有九次,這些都無關緊要,其實說的都是同一回事。此后,西歐國家再也沒有組織起大規模的東征。公元1291年,隨著十字軍在陸地上的最后一個據點阿塔的淪陷,持續近200年的十字軍東征正式落下了帷幕。盡管這場戰爭并沒有達到所有人的期望,但卻深刻影響了歐洲和中東的歷史進程。在此后的數百年中,歐洲逐漸擺脫了中世紀蒙昧的黑暗,開啟了足以影響世界未來格局的文藝復興。我是艦長,如果你喜歡我的視頻,歡迎點贊支持和關注,我們下次繼續講解。